◎刘思琦
“吹牛”,我们是认真的
◎刘思琦
从前有一个特别爱“吹牛”的诗人,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很愁苦,有多愁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如果你觉得三千丈不够长,那他还说过“一水牵愁万里长”。怎么样,够长吧?还有一天,他看到雪花飘落,你们猜他怎么形容雪花有多大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席子在古代就是床的意思,他见到的雪花竟然和床一样大啊!他还特别爱喝酒,那他觉得自己酒量有多大呢?“会须一饮三百杯”“愁来饮酒二千石”。同学们,大家应该知道他是谁了吧?没错,他就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李白。
李白的诗被大家赞誉为大气、浪漫、神采飞扬、荡气回肠。其实啊,这可不仅因为他是在“吹牛”,而是全靠他娴熟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这种修辞表现为在形容事物时以加强表述对象的形式,将事物有意地用夸大、缩小或提前等手段进行修饰。这里边的扩大夸张,就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形式,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缩小夸张,就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形式,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超前夸张,就是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用提前的形式,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夸张的作用是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情感态度,从而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给人以启示,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夸张的话语看似有悖常理,实则能使读者产生某种认同感。我们看到夸张修饰的语句时,一般不会以为这种表达很怪诞不经,反而会觉得其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这就是夸张化平淡为深刻、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同学们可一定要注意哦,夸张不同于吹牛,吹牛是以夸大自己能力和身份的手段显示自我,获得别人的关注,是不自信的表现。只有在明确且正确的目的下,夸张才能发挥它的强大功效,更好地帮助我们刻画人和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