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君
别样断句别样情
◇许 君
教学一得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写了许多田园诗,他的诗歌清新素朴、浅显真醇,小学语文课本就收录了几首。其中,七言绝句《小池》就是一首景、情、境绝佳的小品,字字珠玑,句句曼妙,展现了一幅明媚绮丽、活泼多情的初夏风光画,读来自然朴实,真切感人。
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们年级组的老师关于它的断句发生了争议:按教参来划分是传统的43式断句法,即“泉眼无声/惜细流”;另一种是有的老师从教辅资料上看到的412式断句法,即“泉眼无声/惜/细流”;而在教学中,有不少同学自觉不自觉地就读成了“泉眼/无声/惜/细流”,一下子又变成了2212式断句。一时间,大家莫衷一是,各自据理力争。
其实,笔者觉得,这几种断句方法都未尝不可。第一,诗无定解。今天的读者不可能穿越时空,回到南宋把杨万里创作此诗的过程看个一清二楚,也不能把诗人脑中所想、心中所感采访个纤毫不漏,那么,既然不是原创者自己的吟诵,后人理解都会极具个人色彩。诗意既无定解,又怎么能一刀切来断句?第二,断句和重音有时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多时候不同读者理解感悟文字的侧重点不同,如兴趣点不同、关注点不同、共鸣点不同等,因此断句不同,突出的重音也不同,形成了所谓的千人千面的艺术效果。第三,断句跟个人脾性、平时朗读习惯也有关系。有的人性子温吞、优柔,断句自然会有较多停顿。有的人性子爽快、干脆,断句自然就少停顿。第四,教参、教辅资料也是各位专家自己品读文字后的自我表达,也只是一家之言、一个参考罢了。
综上所述,三种断句各有意蕴、神韵,第一种断句方法侧重表达的是叙事,即讲述杨万里当日所经历之事。第二种断句法则突出了自然界中事物如人般丰沛的情感流露。第三种则是聚焦了诗歌中事物个体“泉眼”“树阴”的形象特写,而且零碎的断句更营造出了一种沉静澄明、如梦似幻的意境。在尊重个性化阅读的今天,三种不同断句方式并存也未尝不可。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