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凤娜
内容提要:微博作为全球首家上市的中文社交媒体,是我国当前活跃度最高的一家社交网络新闻媒体。“微博改变世界,围观改变中国”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传递了一种传播和服务的价值理念、营销理念。微博平台对所有人开放,使得民众可以随时将所见、所闻发布到微博上,微博的时效性是任何新闻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新闻媒体也意识到,微博是传播和营销的良好平台,另一方面,微博作为一个社会化、公开化的媒体平台,对于记者来说有着更重要的意义,透过微博可以发布即时新闻信息、评论观点;此外,通过互动能够及时了解到民众的观点、需求,使新闻信息能够更符合大众的需求,拉近公众与新闻媒体之间的距离。本文基于传播学中的5W模式对记者微博现象进行评述,指出记者微博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记者微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5W模式;记者;微博
一、5W模式的概述
(一)内涵。5W模式由美国学者拉斯韦尔首次提出,他指出新闻传播过程主要是由五种要素组成,五种要素分别是:传播者、信息、媒介、接受者、反馈,即: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五要素的提出颠覆了传统传播学对传播的认知,重新界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对传播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此后,逐渐形成了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这五大传播研究领域。
(二)五要素与记者微博传播关系分析。
1、传播者。记者在微博中作为新闻传播的主体,加之其职业身份,使得他们拥有众多的粉丝,同时,也成为众多人意见导向的风向标。在当前微博海量的信息读取、分析中,媒体记者的重要性越加重要。
2、媒介。在渠道即媒介方面,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社交工具,近年来随着注册用户的进一步加大以及信息时代通讯设备的快速更新,使得微博的传播途径也越来越丰富,由原来单一的微博客户端、网页发布,逐渐演变发展为手机APP、HD客户端、手机浏览器、媒体版微博、秒拍、微媒体等多样化的发布形式,由此,记者在微博平台上的发布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记者发布的讯息就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以传播,影响更多的受众群体。
3、传播内容。微博作为一种“微”社交平台,对信息发布的字数有着140字明确的限制,意在强调信息要简明扼要,这种内容传播方式是一种“碎片化”的信息写作形式,他能够使传播变得更迅速、简洁。记者在这样的内容传播方式下,透过微博发布的新闻信息内容也只是140字微博,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有较强的文字概括、简述功力。同时,记者在微博中还可以发布自己日常的工作状态、私人话题,或参与话题讨论等,加强与粉丝的沟通互动交流。
4、受众。新闻接受者也称之为受众,指的是传播过程所针对的对象,接受者是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记者在微博的信息发布、新闻事件的传播中如果缺少了公众的参与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只是记者个人发布信息,缺乏与信息接收者的良性互动,新闻的影响力是极其微弱的。记者在微博中发布信息,只有凭借其庞大的受众粉丝群体的关注、评论、转发,再经受众群体朋友圈的不断扩散,才能形成巨大的社会影响,由此可见,接受者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是最重要的推动力。
5、反馈。反馈即效果,良好的信息反馈有助于受众与新闻传播者进一步良性互动,记者透过微博可以将发布的新闻信息后续追踪效果及时与大众进行分享,此外,还可通过创建话题讨论针对某一事件进行意见收集、进行结论分析等将信息反馈给受众,在这种良性互动中,不断拉近记者与受众粉丝之间的距离,加深感情。
二、记者微博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的真实性有待考究。尽管微博的产生、发展使得记者能够通过这一平台更加便捷、有效地发布新闻信息,但由于情感偏向,使得记者在微博报道的内容真实性还有待考究。当前,在微博这类简单的信息发布平台上有许多新闻报道为了快速博人眼球,引起大众的关注,不惜采用“亮眼”的、耸人听闻的标题,故意夸大或回避一些事实。
举例来说,2016年9月中纪委透过网络平台发布的一则有关教师聚餐饮酒问题,把它定性为一起严重贪腐问题,并给予通报批评。这件事迅速登上微博头条,引起网友热议,许多记者在发布这一信息时,为博取公众眼球,采用了夸张的标头,将“贪腐”、“奢靡”挂上标题,而并未对其中的AA制聚餐方式进行客观陈述;另一部分记者则只是关注AA制聚餐被通报,想要使这一事件引起公众的同情,而忽视了对深度事实的挖掘。这使得记者微博的信息真实性也不能不受到质疑。
(二)存在语言失范现象。有的记者将微博视为一种私人媒体,认为可以在微博中随心所欲发布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消息,任凭自己主观感受、不加斟酌地发布话题评论,有的甚至用很不适当的语言进行事件评论。但在公众心目中,常常将加V认证的媒体记者与职业身份以及背后的媒体机构相联系,这就导致个别记者的语言失范行为影响的不只是个人形象,也会影响其背后的媒体甚至整个记者群体的形象,损害记者的公信力。语言失范行为应该引起媒体记者的极大反思。
(三)虚假信息肆意传播。微博作为新闻信息传播平台,以其时效性和海量信息著称,但许多新闻记者为博取时效性以及关注度,常常不加斟酌就对信息进行发布;有的新闻记者常常在微博平台上受公众、网络舆论影响,为了迎合观众心理而随意发布一些网络信息,使虚假信息迅速蔓延造成不良后果,辜负了社会公众对于记者的信任。举例来说,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发生后,许多媒体不加斟酌、不经事实考证便在微博、新闻中大肆宣扬食盐抗辐射,一度造成民众“抢盐”,发生盐荒现象。
(四)言论边界问题。微博作为一个开放性社交平台,进入门槛较低、操作简便,记者可以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审核地在微博发布信息,可以通过微博与粉丝分享自己的日常琐事、心情等,有的记者在微博中出现了违背记者职业操守的言论信息,触犯了记者的言论边界,与其职业身份严重不符。这种只图自己一时心情畅快的行为给媒体以及记者自身都造成了不良影響。
三、记者微博传播未来发展策略
(一)提高记者自身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记者作为微博的入住用户,尤其是加v认证的记者,在微博中的一言一行都应该严守记者的道德规范,注意措辞,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象征。在微博这一开放网络环境中,媒体记者的一言一行都暴露在公众面前,随意转发、秒删的一条微博都可能会被截图、评论、再转发,造成的社会影响难以预料。在这种环境下,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以及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在微博日渐模糊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当今,记者要清晰职业工作与个人私生活的界限。为此,可以申请两个微博账号,一个是私人生活化的,不加认证;另一个则是因工作需要而申请的加V认证的工作账号,后一个账号专门用以发布与职业工作相关的信息。
(二)加强对记者使用微博的管理。记者在微博平台的信息发布,多少都象征着其背后的媒体。传统报纸新闻记者的采访报道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才能刊发,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有严格的规范,因此,在大众心目中也树立了严格、具有良好操守的记者职业道德形象。然而,在微博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数量远远超过了纸媒时代,媒体对于微博平台的管理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因此,使得许多新闻记者在微博中发布的信息不经审核就直接发在微博平台中,有些不当的信息使得媒体的公信力受到影响。媒体应加强对记者微博行为的管理,在内部应形成明确的微博管理实施办法及规范,对记者的微博发布内容在保证时效性的前提下要经一定审核程序方可发布。
(三)冷静核实信息,积极正确引导舆论。微博平台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社交媒体平台,注册用户广而杂,水平参差不齐、年龄阶段跨度大。在这样的环境下,网络上的信息必然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记者这一职业担负着报道新闻事实的重任,在网络环境中必须冷静核实信息,要在经过调查分析、掌握事实依据的基础上对有关信息进行微博发布,正确引导社会的舆论风向。这就要求记者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冷静客觀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遇到问题时能够根据事实、直觉及经验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外,记者在微博发布新闻信息,要将真实性原则严格坚守到底,把为受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信息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参考文献:
[1] 陈艳红,宗乾进,袁勤俭.国外微博研究热点、趋势及研究方法:基于信息计量学的视角[J].国际新闻界,2013.
[2] 李婷婷.记者微博如何引导舆论——对记者微博传播的六点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1.
[3] 胡玲.微博在公共事件传播中的特征与功能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
[4] 黄鸿业.微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记者的话语表达分析[J].东南传播,2012.
[5] 唐婵,孙卫华,钱娜娜.记者微博:私人化与专业化的冲突[J].中国报业,2013.
[6] 孙志安.新闻生产的变革:从组织化向社会化——以微博如何影响调查性报道为视角的研究[J].新闻记者,2011.
(作者单位:衡水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