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外宣

2017-02-16 18:09张俊生
采写编 2016年5期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张俊生

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各国都应在这样的趋势下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一直成为国际媒体舆论关注的重点,其中不免有炒作放大中国经济自身的弊端或对世界的威胁等言论,针对诸如此类的负面舆论,我国的对外媒体应如何承担起宣传解释,维护中国经济良好发展的国际形象责任,本文就此类问题,对做好经济外宣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对外媒体;经济外宣

一、潮流涌动——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日益自由、全面、大量、结合地流动,使得世界各国经济日益融合,各国经济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经济变动日益相互影响和制约。[1]正如劳克斯·施瓦布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24小时相互联系的、极度活跃的、剥夺睡觉机会的、并受电子邮件推动的世界”。这种态势在全球已经愈演愈烈,并时刻影响着各国经济的发展走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催化作用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的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流动和配置上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和依赖程度也达到了空前的深度。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经济全球化也一样,正如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各国的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配置和重组,加快各国的发展进程。同时,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不平等的竞争机制和垄断现象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危机,更何况它对全球的影响已经超出了经济领域,涉及到政治、文化和科技安全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只有顺应世界经济潮流,整合利用世界资源,才能少走弯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它有利于世界資源在我国的流动,为吸引更多的外资提供了条件和机会,也为我国进行对外投资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使我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促进我国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并在世界范围来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促进更加广泛的和谐社会的实现。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影响,它可能使我国的民族工业受到冲击,贸易依存度过高,人才容易流失,进而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价值观念等提出了挑战。例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给这两种类型的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做好经济外宣研究当属必要。

二、对外经济报道中的“三化”问题

做好经济外宣必然要重视对外经济报道水平的提高,因为它是整个外宣事业的需要,更是做好外宣工作、争取在外宣质量上取得重大进展的中心环节,在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对我们做好对外经济报道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先来了解当前对外经济报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如何去解决。

(一)口号化。我们在经济报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大而空洞的语句,官腔色彩太浓,是一个突出问题。对外宣传经济并不是喊口号能喊出来的,这种问题的产生原因显然是缺乏对海外受众特点的研究。

(二)数字化。这里说的数字化指的是在经济报道中大量用到的数据统计、数据图表以及数据调查等。随着国内外受众理性程度的增强,数字无疑是最简单、最有说服力的经济宣传手段,然而,读者并不都是经济学家,而读者真正关心的也不仅仅只是数字,数字背后的社会发展、市场活动与人文情怀等等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些情况和背景介绍,在经济报道中,这些数字也就仅仅是一些数字而已。

(三)自我化。既然是对外经济宣传,读者关心的本质问题还是他们自己的经济利益,所以,笔者认为在经济报道中不能太过自我化,应把握平等对待的原则。同时,对外报道与对内报道因受众关心的问题不同,报道内容和提法也不应该一样。[2]主要是对受众关心什么问题要有清晰的了解,报道要有针对性。

三、如何建立对外经济报道的流畅渠道

(一)策划是基础。优秀的新闻作品背后必然有一个坚实的新闻策划团队,对外经济报道亦是如此。有时候文章质量不高,并不是选题不好,而是策划做得不充分,如没有了解清楚外国受众想知道什么,该如何去报道,又该如何将这些细节链接在一起等。

(二)人文精神是保障。对外经济报道面对的受众是世界各国人民,大多文化背景不同,可是对人文精神的需求却是每个国家大众所渴望的。传统经济报道中比较偏重对客观经济状况的宣传,而经常忽视经济报道中“人”的存在,毕竟人才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国经济面貌的主导者,在对外经济报道中以人物为主体,注重对人文精神的把握是报道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例如,浙江省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强省之一,正在加大境外投资等经济活动的力度,要了解浙江经济走出去的进程,就必须先了解这个进程的主体——浙江商人,这是让国外受众了解浙江经济的最好途径。

(三)专业素质提高是关键。考虑到对外经济报道的特殊性,所以对外经济报道的人员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它和学术研究不一样,重要的是理解和表达说服能力。同时,对外经济报道记者要有很强的职业精神,要懂得审时度势,理解专家的意见和立场,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则很难把报道内容正确传播给国外受众。

最后,从事经济外宣工作的人员,不一定都需要经济专业出身,但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报道实践经验,对经济问题有着敏锐的洞悉能力,这样在传播经济信息、经济政策方面方能方能做到游刃有余。

四、全面协同 打响“经济外宣战”

正如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所说:“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现在正是一个让世界读懂中国、了解中国的时候,而对外经济宣传就是让各国受众能够换位思考,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从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新时期国际传媒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国际传播观念一体化也在逐渐形成,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好经济宣传工作,以适应新时期对外宣传工作的环境。

(一)兼顾各方,突出重点。中国若想真正做到经济强国,就必须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努力寻求双方共同利益的结合点。多年来,我国多家媒体虽已走出国门,如新华通讯社、《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但实际上我们在对外经济报道领域仍处于落后状态,影响所及也主要是海外华人圈,中国的主流声音被封杀、被排斥的局面未根本改观。因此,要改变现状,营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就必须调整对外传播对象,扩大海外经济圈和影响力,让各方都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同时,要有选择地集中力量对一些和我国经济交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宣传,如东南亚地区、美国、日本、俄罗斯等。

(二)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任何传播过程中,传播对象对传播的内容都是有一定选择的,经济外宣必须遵循对外报道的一般规律。各国经济瞬息万变,难以把握,因此,只有对目标受众状况有了充分的了解,根據海外受众的特点选择对外宣传的内容,才能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让我国的经济外宣更有针对性。这其中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教育、文化以及民风习俗等,经济外宣都应有所区分,经济报道在语言把握、内容选取以及传播方式上都应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作出调整,以适合目标受众,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例如,对美国受众,应特别重视宣传经济发展合作,相互共赢的观点,引导中美经济互利合作健康发展;对欧洲受众,应重视宣传绿色环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引导受众客观认识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显著进展;对非洲等地区受众,应清晰表明中非经济关系上的平等互利原则,在非洲国家和人民遇到困难时,我们会给予无私的帮助,但这与结盟、经济殖民主义之类无关,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总之,要通过客观、全面的经济外宣,使国际社会对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和实践有一个客观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认知。

(三)未雨绸缪,引导舆论。经济问题始终是各国之间针锋相对的本质问题,近些年,由于中国经济的崛起,经常成为众矢之的,西方媒体凭借议程设置上的优势,不时地掀起媒体风波,误导舆论。作为经济外宣工作者,如果能够未雨绸缪,预先准备相关报道,引导舆论,对争取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四)展现细节,以人为本。上文提到在经济报道中要注重人文精神,确实如此,外国受众更关注的是人性化的故事,在他们看来,任何报道、节目,如果缺少了人物,一切都是空话。经济外宣应注重细节,以人为本,但人物只是起点,如何把他们融入到对外经济宣传中,体现国家经济发展方向才是目标。[3]

参考文献:

[1] 宋剑祥,王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宣翻译面临的挑战[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3月,第2期.

[2] 陈旭洲.提高对外经济报道水平的探索[J],视听纵横,2010年4月.

[3] 詹立胜.后金融危机时期的经济外宣[J],对外传播,2010年7月.

(作者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经济全球化
金融开放对金融监管影响及对策分析
钢铁行业的全球化研究
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我国实现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