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雯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门与孩子交流的艺术,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往往是以一个孩子的身份与一群孩子进行对话。班主任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最终形成自己的一套应对孩子的办法,使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能有序的进行。
关键词:班主任;交流;规矩;学习;强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中国的素质教育不断加深内容。而要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其根本是把握教师与学生二者的关系。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生活中,除了教授自己所教的学科内容之外,更多的是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小学教育,学生的思想总是天马行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着调,可这恰恰体现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独特的思考,所以我们不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这个复杂的世界。
一、试着和他们的世界说“你好!”
从教的这些年,每当新接手一个班,我就在摸索如何快速的打入“敌人”的内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源于对一件事物产生的好奇心。只有学生对你产生好奇,他们才会主动接近你,才会主动的“拉拢”你,让你加入他们,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在开学前准备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能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下快速适应新的环境以及新的人,包括老师和同学。只有心情愉悦了他的孤独感和防备感才会降到最低,我相信这将会是我打入他们内部的最好时机。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找准机会夸赞任何一个表现好的孩子,班主任工作是否做的好,是否能够让孩子快速的打开心扉,关键在于两个词:夸奖与宽容。学会夸奖孩子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手段。作为一名教师,当你在孩子需要的情况下对他说他所需要的话,会让孩子瞬间自信,自然心情愉悦,他们就能快乐而轻松学习。再者,是宽容。对于正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总会有各种问题,经常会与同学出现小摩擦,一旦出现问题,他就不会顾及周围的环境,对任何人都带有攻击性。在这时,你要宽容出现问题的这几个孩子,微笑着摸摸他们的头,试着用他们的语言进行沟通,慢慢让他们冷静下来。再了解前因后果,但一定要做到站在公正的一方,不偏袒任何一个孩子。
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会有自己崇拜的人。那么当他乐于对你分享时,你一定不能质疑他的选择,反而你更应该在私底下去了解他们所崇拜的人物由此引起他们对你的认同感。崇拜心理其实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那么你要相信孩子所选择的崇拜对象也一定是有道理的。作为班主任,我不能过多干涉他们。反而如果孩子选择的是他们崇拜的人物好的一方面进行学习,我更应该鼓励,这会让我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好的进行。
试着和孩子们的世界说你好,并不是全盘接受孩子们的一切,只是试着了解他们,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想问题,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能有序进行。
二、试着和孩子们说“不”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爱我所教的这群孩子,所以更要为他们的将来负责。结合自己当班主任的经历,我了解到其实班规才是最令人头痛的。班规制定出来以后孩子们往往不能遵守,或者是只监督别人,而忽略了自己的遵守情况。
我在深思熟虑之后选择由孩子们自己制定本班的班规,他们提出的往往是自己做不到但又希望别人做到的。我在班规上保留了他们语言的说话方式,除了把类似情况归纳一下,其他不做过多的更改。这是让他们对自己制定的班规有熟悉感和认同感,而不是选择性的忽视他们不熟悉的一切。
在制定以后我需要做的就是强化他们的记忆。这是他们自己制定的所以得自己遵守,否则一切将毫无意义。斯金纳提出“正强化”和“负强化”理论。在他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為。因此,我可以选择用斯金纳所提出的理论作为方法来强调我们班的孩子。第一:在班上树立榜样。小学阶段的孩子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特别是来自老师的注意。就像孩子喜欢得到小红花一样。我会在班上选出“星星”。可以是:文明之星、助人为乐之星、背书之星,遵守纪律之星等。在班上树立榜样,形成正强化,当然也形成良性竞争。第二:对于不断违反班级纪律的孩子,也要采取相应的惩罚。这在吕静所阐述的负强化中有足够的说明。只有将“正强化”和“负强化”结合起来运用才会让孩子明白以及用班规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除了要用爱去拥抱孩子,用心与孩子交流,以孩子的方式与他们进行对话,当然还要对孩子不好的行为说“不”。
在从事教学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之后。总是在一步步的探索与孩子们的相处之道。在做班主任的工作中学会总结,把总结的东西再在班主任工作中反复实践。终身在“做”中“学”,并在“学”中“做”。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能更好更快的适应新的孩子,与他们打成一片,高效的完成班级管理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陈萍萍.论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J].读写算:教师版.2015(24):117-118.
[2]王丽红.班主任工作中的“夸奖与宽容”[J].吉林教育:综合, 2013(1Z):118-118.
[3]余江敏.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1, 20(1):92-94.
[4]吕静.儿童行为矫正[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