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彬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部分高校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主要专业课程之一。然而,绝大多数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落后、实践教学环节错位等问题十分突出。基于此,本文重点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策略展开详细阐述,旨在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社会对技术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大,要求高校切实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创新力度。从而达到革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水平的目的。研究表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是对课堂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统一整合,旨在培养大学生动脑、动手和问题分析、处理能力[1]。因此,研究和探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及策略,将是我国高等教育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内容
(一)上机操作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上机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升华和巩固,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并且起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真正作用。
(二)课程设计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课本理论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解和掌握,高校将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设置,课程设计环节重点进行实践操作和专项训练。首先由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目标的确定,然后由学生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进行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学生通过进行课程设计,一方面能够提高其计算机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2]。
(三)组织竞赛
高校及教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认为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并且基本掌握了所学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之后,便会通过组织专业知识竞赛和专业技能大比拼活动的方式来进行集中检验。所有的规则由学院和专业教师共同制定,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水平。
(四)毕业设计
作为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此时学生已经学业完成,并且完成了本专业教学大纲和课本内容的系统化学习,接下来需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首先由教师进行毕业选题的确定,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毕业设计涉及到本专业所有理论、实践知识,需要学生系统、全面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转变传统实践教学理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实践、探索和创新能力,其意义深远而重大。通常而言,实践教学主要涉及到实验、实习、实践、课程设计、知识竞赛、毕业设计等环节内容。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指导主体,学生为实践主体,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完成实践任务。然而,传统的实践教学理念陈旧、方式落后,无法满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础所需,也不能达到计算机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3]。因此,要转变传统实践教学理念,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实际,以学生为实践核心,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改革和创新。
(二)坚持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
调查发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尽管如此,但是用人单位在专业化、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选聘过程中,却无法找到合适的人选。究其原因,正是由于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未遵循市场人才标准和要求,没有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针对性和价值性。因此,坚持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进和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
(三)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要注重专业化、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体系的系列性和系统性。首先,将实践教学体系视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四年时间的学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了较高水平,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学习结构较为系统、全面,这便为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特征;其次,实践教学环节中,需要将之前所学知识连贯起来,形成统一整体,便于后期集中使用,即为系列性特征[4]。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时候,通常以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主,到了大三的时候,重点运用重点核心知识,参与实践创新,大四的学生基本上已经学习完专业知识,并且掌握了专业核心技能,实践能力较强,此时,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继續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体系,进而来达到提升专业水平的目的。
(四)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高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专业化、技能型、高素质、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同时,需要打造一支理论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技能水平高超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不仅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而且由于自身知识能力十分有限,教育教学手段过于落后,严重影响和制约到最终的教育教学成效。因此,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需要加大专业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力度,聘请校内外专业人士前来指导,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指派教师前往国内外其他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学习新知识、借鉴新做法,从而达到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和提升专业化素养的目的。
(五)创新考核机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成效的大小,取决于考核机制。为了突出实践教学成效,在考核机制创建过程中,需要与理论教学相独立。同时,为了满足考核公平性、客观性、公正性所需,需要进行三个指标的科学设计:一是实验过程。通过实验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技能操作水平;二是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过程的总结,能够通过实验报告进行实验过程所开展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实验成果,为实践工作提供基础依据;三是实验答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总结,结合实验原理,参与实验考核、答辩,其目的是教师对学生所掌握知识和技能运用情况的系统化检验,并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5]。
(六)强化校企合作
为了满足社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基础需求,高校有必要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订单培养模式,深入企业内部,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企业生产模式,让学生提前对企业的相关操作有所熟知和掌握,进而达到增强技能和提高业务素养的目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可以带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前往企业参与顶岗实习,通过深入企业生产线和内部组织管理体系,对企业运作模式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掌握。另外,高校要结合市场用人实际,及时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大纲内容进行调整,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唯有此,高校才能把握市场机遇,为学生创造出更宽、更广的就业路子。
三、结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含上机操作、课程设计、组织竞赛及毕业设计等内容。为了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成效,需要从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体系、创新考核机制、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和强化校企合作等层面入手。可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和创新,将有利于符合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和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启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5):74-76.
[2]宫洁,李颖,刘长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讨[J].电子测试,2013(14):154-155.
[3]吴海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电子制作,2014(14):84-85.
[4]李展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2):195.
[5]李荣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2):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