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7-02-16 20:19单海欧王国良
关键词:培养模式电气高校

单海欧+王国良

摘 要:文章从当前高校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出发,提出了改革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并分析了卓越电气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关键词:电气;培养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2-0078-02

现阶段各个高校电气本科专业课程内容包含非常多,但是实际上与学生就业能力水平、专业技术发展不相匹配,培养新型的卓越电气工程师势在必行。本文首先进行了电气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然后进行了实践模式的改革,最后进行了评价机制的改革,并相应设计出了新型的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系统,通过电气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使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更具有前沿性,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更突出,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2]。

一、优化电气专业课程体系

电气专业课程体系涉及内容广泛,本文主要针对电气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学时、课程内容三方面进行改革。

(一)重新定位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突出电气专业教材的实际应用性,在原有的教材体系基础上更新或者重新选择适合培养目标的教材;使学生能更好地利用教材,突出教材的实用价值。

2.注重电气专业教学内容的目的性和实用性;突出电气专业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注重培养综合素质性人才。

3.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学时数,在原有学时的基础上,适当减少或更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数,增加实践与企业实习的学时数,从而达到合理分配有限的学时的目的。

4.改变现有的课程体系环节,删减或增加相关电气专业课程,根据市场调查和就业情况,对现有的课程进行调整,增设对学生就业、考研有用的课程,而对一些课程安排学生课下自学。

(二)调整电气专业课程学时

由于各个学校电气专业课程的侧重点不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对于人才需求要求,需要对电气教学学时进行改革。

1.对于“电机与拖动基础”平台专业课程,原来是56+8学时,但是对于非电气专业仅仅在以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用到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部分,所以可以删减学时,变为32+8。但是“电机学”作为电气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原来是64+12学时,可以适当删减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变为56+16,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2.对于“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等课程,可以适当删减5—8学时的课程,增加综合实验学时。

3.对于“单片机原理”等课程的可以变为自学课程,不作为必修环节列在教学计划中。

4.对于“电力系统分析”等专业课程目前的学时数基本满足教学目标,教学学时数暂时不变。

(三)整合专业课程内容

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电气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改革,具体如下。

1.保留大一、大二公共基础课程内容。对于大一、大二的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等课程,主要内容讲授保证的基础上,可以对授课学时进行删减。

2.修改专业基础课内容。对于“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等课程内容进行保留,教学学时删减,对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直接进行删掉,如果学生感兴趣的话,可以进行自学[3]。

3.新设一些专业课程。在原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设“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技术”等适合专业认证发展的课程,使学生的专业性更强,对于以后的就业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保证[4]。

4.增加专业认证课程。为了更好地和当今社会接

轨,培养一批新型卓越电气工程师,学院开始着手进行专业认证,增加“工程预算”、“工程技术”等门课程,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过程实施,形成专业评估的体制和机制,建立专业评估的完整流程,使学生成为新型的专业人才[5]。

二、建立专业特色实践模式

结合电气专业适应社会需求的现状,从培养专业应用型和卓越复合型人才出发,对实践、实验教学模式进行系统改革,形成具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构建新型实验模式

1.增加“综合设计”实验环节。由于专业课程实验基本上学时都比较少,不可能每个理论知识都有实验环

节,对于原有课程实验内容和学时可进行调整,增加整体实验学时数,减少理论的学时数,适当删减验证性的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在每门专业课程中增加一个或两个设计型实验,例如“电力电子电子变流技术”课程,可以增加光伏电源设计实验、车载电源等设计性实验,并让学生课后进行Simulink仿真实验验证。对于每学期期末增加多个知识点融合的综合设计实验环节,把几门课程实验交融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每门课程的相关性。

2.加大“自主学分”实验学时。在原有获得本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选修课程及各项实践环节的所有学分

外,增加自主实验学分,自主学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校内自主学分,一部分校外自主学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合适的时间内自主选择课程实验,并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实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3.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我院引进了美国国家虚拟仪器实验设备,主要包括在Measurement & Automation Explorer软件平台上使用NI myDAQ和NI ELVIS II实验设备。此设备可以测量温度、压力和音频等,并能充当各种仪表,如数字万能表、信号发生器、计数器/定时器和示波器等。并在每个电气实验室配套计算机设备,配套了虚拟仿真软件,这样学生在原来课程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能够进行虚拟仿真实验,例如可以进行可变电源实验编程设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其积极性,建立一种新型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4.建立“創新与创业实训”校企实验基地。通过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学生可以较好地掌握前沿的电气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仍然无法把所有专业基础知识综合应用在一起,为此需要建立一个校企联合的实验基地,聘请企业和校内资深的工程师和教师在基地进行指导。学生在整个大四一年都可以在实验基地进行毕业设计,其余年级的学生可以定期去实验基地创新与实践,并进行创业,建立新型的“创新与创业工艺实训”实验基地。

(二)建立新型实践模式

1.实施创新与创业实践模式。目前学校一年开展大学生创新与创业项目“小挑战杯”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隔年开展大学生挑战杯项目“大挑战杯”,同时还开展一些其他形式的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在课后自己进行创新创业,加深其对课堂上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并和现阶段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相接轨。

2.推行竞赛模式。目前学院每学期开展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竞赛,比如大学生电子竞赛、NI虚拟实验竞赛,

学生积极参加竞赛,在比赛中发现不足。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集体配合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动手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参加社会的更种专业知识考试与技能竞赛,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3.建立新型的“产学研”毕业设计模式。教师通过产学研合作,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实践能力,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水平。学生通过产学研合作,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可以参与到实际的科研工程项目中去,把毕业设计从单纯的设计环节逐步与生产实际、科研工作和学生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提高了科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化认识了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

三、改革专业课程评价考核机制

无论是课程体系的改革,还是实践模式的改革,最终只能用评价考核机制来验证,而且必须应该重在日常考核,教学、实验、实训有效进行的有力保障。

(一)确立新型“圆圈式”评价关系

(1)开展学生之间的自我评价;(2)开展学生与家长的评价网络平台,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同时了解家长在孩子的心中地位;(3)建立师生互评、家长与教师的评价机制,大学生学习是远离家长看管的学习,家长想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是询问教

师,所以必须建立家长和教师的评价机制。为了了解每门课程教师的教学和实践水平,也必须建立师生互评机制,让学生乃至与学生有关的其他人员都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在形式上形成多渠道的评价体制,建立一个共享的评价平台。

(二)实行新型考核方式

增加能力和认证考核方式,学院申请了电气工程师认证考试考点,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获得技能证书,

同时每门课程增加实践内容考核,其占总课程的成绩的40%,在原有学分基础上增加了自主学分,这部分主要体现了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四、改革的特色与创新

(1)两个目标:重点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2)两个结合:校园实践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校企联合基地的建立,使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课堂教学与基地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3)三个坚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坚持加强基础、重视实践、培养能力,坚持激励创新、发展个性、注重素质。(4)一构建:构建卓越电气大学生网络平台体系,设置学分制度和专业认证制度,并纳入电气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

通过对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模式、评价考核机制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学院的电气专业课程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卓越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专业认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还要不断完善实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与社会接轨。

参考文献:

[1]王盛.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J].现 代商贸工业,2012,(2).

[2]伍宸.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风险分析及控制[J].现代 教育管理,2015,(4).

[3]彭梅香.《工厂供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新余高 专学报,2005,(2).

[4]高嬿,張运波,张龙斌.电气工程专业“电力系统分析”教 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

[5]李政涛.学生的话语权和沉默权探微[J].教育科学研 究,2002,(11).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电气高校
八方电气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小议我国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