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坤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江苏 苏 州 2 15000)
新城运动背景下基于复合功能的公路改造技术特点
——以金坛市金坛大道综合改造为例
张美坤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江苏 苏 州 2 15000)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的郊区进行新城建设的现象越发普遍。在这一进程中,原有的公路需进行相应改造,而公路改造的设计也有其鲜明的特点。其考虑重点从主要满足快速通过的公路交通功能,逐渐向兼顾慢行交通需求、景观绿化需求、市政管线需求、智能交通管理需求的城市道路交通复合功能转变。以金坛市金坛大道综合改造为工程实例,对郊区“新城运动”背景下的公路改造进行了深入的技术分析,并介绍了基于复合功能的公路改造方案。
新城运动;公路改造;复合功能;金坛大道
根据2014年颁布的《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截至“十三五”规划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由“十三五”的52%提升到60%。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8%的提升意味着大量的非城镇人口将进行人口转移,也意味着大量的城市功能区域将进一步扩张。此外,房地产在最近15年的飞速发展也极大地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模式[1]。
在城镇化与房地产的双重刺激下,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通常会在地价水平相对低廉的郊区新建开发区或新城,通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刺激地产,刺激产业承接等经济增长点,最终实现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目标[2]。
“新城运动”中,作为重要的招商引资开发条件,通常道路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会先期建设。这一过程中,原有的郊区公路被大量改造为城市道路,其设计思路、设计手法和设计内容均有较大的改变,而掌握公路改造的技术特点,对指导改造项目、助力新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3]。
金坛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常州市西南方,是宁、沪、杭三角地带的中枢。东与常州武进区相连,西与句容市接壤,南与溧阳、宜兴市依水向望,北与丹阳、镇江丹徒区毗邻。
金坛市的定位是“灵秀金坛——山水田园幸福城”,空间规划为“一主、一副、两片、四点”,其中“一主”由老城区、滨湖新城、金坛经济开发区组成。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为对城市中心进行功能的有机疏散,缓解环境、人口、资源矛盾,金坛市在规划年将实现功能布局的“东扩南移”。滨湖新城作为南部重要区域,规划其承接老城区功能转移,将成为金坛市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平台[2]。
作为滨湖新城最为重要的骨干通道——金坛大道,西起新镇广公路,东至金宜公路,长约7 km,是滨湖新城内部东西向的主干路,同时也是金坛城区与外部干线公路联系的主要通道(见图1)。金坛大道性质转换为城市内部道路后,城市外部交通主要通过城区东西两侧S240和S241进行分流屏蔽,东西向贯穿交通可转移至规划的G204。
图1 金坛大道所处区位
根据规划,金坛大道的功能定位是:
(1)以集散性为主,过境性交通为辅的交通性主干路。
(2)金坛大道对外联系的门户道路,也是一条景观大道。
(3)构造金坛山水城市格局的生态大道。
金坛大道现状为公路形式,规模及功能均无法满足新城建设需求,需进行相关市政化改造。
2.1 慢行交通地位提升
金坛大道横贯滨湖新城,沿金坛大道分布用地主要规划为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以及商业用地(见图2)。吸引交通量较大的地块主要有公交站场、金坛人民医院、金沙高中、市政府、党校、酒店以及华商培训中心。
图2 金坛大道沿线用地
密集的交通吸引源和发生源产生了大量的慢行交通需求。传统的公路以快速通过的机动车交通作为服务主体,无论是路幅分配还是安全设施均无法满足规划用地产生的大量慢行需求。
此外,相比于机动车交通,慢行交通通常被认为是生态环境友好的交通方式,是构建良好的新城环境的重要条件。
因此,公路改造的趋势之一是强调慢行交通的重要性,通过对路幅和设施的优化提升慢行交通地位[4]。
2.2 景观生态地位提升
金坛大道目前经过区域以非建用地、农田和镇区为主(见图3)。其景观效果较为粗放,以沿线原生乔木植被为主。原有的公路设计也未作生态的考虑。
图3 金坛大道沿线风貌
结合金坛大道的功能定位,作为滨湖新城的门户,塑造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是公路改造为新城城市道路的趋势之一。
2.3 公共交通地位提升
因滨湖新城核心区域主要沿金坛大道两侧布置,呈现东西长、南北窄的格局,因此带状+两侧放射的公共交通将是服务沿线规划的居住、商业、行政地块的高效交通手段。相比于私人交通,其对环境影响也较小。
原有的公路只有零星布置的乡村公交站点(见图4),线路少,站距超长,发车间距长。出行者的公交出行意愿较小。
图4 公交站台现状
对比需求与现状,提升公交出行服务也是公路改造重要趋势之一。图5为上海街道设计导则中规定的不同交通方式路权。
图5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中规定的不同交通方式路权
2.4 智能交通管理地位提升
公路主要服务机动车交通,其交通组成和路口交通组织较为简单。城市道路服务行人、非机动车、私人小汽车、公共自行车、大巴车,甚至还有少数货车。其交通组成复杂,交叉口交通组织管理难度较大[5]。
为保障交通出行的各方出行安全和效率,智能交通的设置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
2.5 市政管线等公共服务功能的地位提升
随着新城的开发,金坛大道沿线用地的市政供水、供电、通信、电力、热力等需求将集中至主要几条道路,通过敷设市政管网的形式解决。原先公路仅有少许路灯供电和排水管线。在公路改造中应对综合市政管网的公共服务功能加以强化。
3.1 调整道路断面
根据交通需求预测及两侧用地条件,将原有的4车道+硬路肩公路改造为双向8车道(含辅道)+独立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道路断面。
在断面分配上,满足了慢行交通的需求和布置各类管线的需求。结合路外绿化空间设置绿道系统,方便市民的休闲游憩。
在断面分隔上,保留了较宽的各类分隔带和两侧的绿化退线空间,既满足了快慢交通的分离,提高了道路安全性,也预留了景观绿化改造的空间。图6为金坛大道最终推荐断面方案。
3.2 引入生态道路设计
为实现金坛大道生态道路的规划定位,项目引入生态道路设计概念。除了上文提到的路幅分配滤出充分的生态绿廊空间,还大量应用生态技术打造生态道路系统。
金坛大道路面以橡胶沥青+排水路面材料为主,绿道、公交专用道、停车场等特殊场地辅以其他绿色材料,强调道路透水、材料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雨水的收集主要通过在绿化带内设置生态滞留沟、铺设透水路面、建生态滞留池来实现,同时践行海绵城市理念。
河道改造采用生态驳岸的方式(见图7),构建临河湿地、亲水平台。河道两侧保留一定宽度的滨河绿化带,满足绿道建设的需求。
3.3 逐级打造智慧交通管理
金坛大道改扩建工程西起新镇广公路,东至金宜路,沿线分别与17条规划道路相交,全长6.8 km。沿线交叉口间距为257~743 m,平均间距425 m。图8为金坛大道沿线交通组织。
图6 金坛大道最终推荐断面方案(单位:m)
图7 生态驳岸方案(单位:m)
图8 金坛大道沿线交通组织
由于交叉口众多,既有右进右出,也有规划节点下穿。为保持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项目构建智慧交通体系,包括交通诱导系统、交通视频监控和电子警察系统。
对外主要发布三类信息:警告警示信息、交通诱导信息和公众信息。同时通过监控和电子警察对违章行为进行抓拍。图9为各类智慧交通设施。
图9 各类智慧交通设施
金坛大道将进一步实现智慧交通管理的提升,除升级现有系统外,将继续打造停车诱导等系统,实现绿波交通。
3.4 完善各类市政管网
金坛大道沿线规划有众多的市政管线,除常规市政给水排水管线外,电力管线、专用的照明管线、燃气管线、众多的信息弱电管线均有分布。
项目综合考虑以上需求,结合路幅布置,将各类管线布置于慢车道及分车道下。
3.5 构建绿色交通为主体的交通组织体系
因金坛大道沿线路口较多,公交站台主要结合交叉口布置,分别在交叉口4个方向的出口道设置(见图10)。
图10 公交利用出口道渠化一体设站
此外,由于道路路幅较宽,为避免机动车交通与对穿的慢行交通的矛盾,全线多处预留了下穿通道设置,通过人行地道穿越金坛大道,以减少人行交通对机动车的干扰(见图11)。
通过上述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新城建设中各类交通方式的权重地位。
本文基于金坛市金坛大道综合改造工程,对公路在“新城运动”中的改造设计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指出城市道路的复合功能应作为改造设计的主要依据。
项目的设计可作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参考,文中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也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
图11 部分人行通道样式
[1]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Z].北京:国务院,2014.
[2]施芸卿.再造城民:旧城改造与都市运动中的国家与个人[M].决策,2016(5):127-134.
[3]何帅.我国大中城市扩张进程中干线公路纳入城市范围相关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4]顾天奇,高欣,薛长松,等.快速城镇化进程下公路市政化改造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以苏州市312国道姑苏区段改造为例[J].中国市政工程,2015(2):4-6.
[5]沙亮.对公路城市化改造的认识[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7):33-34.
中车宣布启动时速600 km/h磁浮项目
磁浮列车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目前的京沪高铁运行时速为300 km/h,京沪之间最快5 h到达,如果替换为时速600 km/h的磁浮列车,意味着京沪之间的铁路旅行将只需花费2.5 h,与坐飞机几乎无异!
近日,中国中车宣布启动时速600 km/h高速磁浮铁路项目研发,将于2020年交付首台样车,并在山东建成一条高速磁浮试验铁路。在中国稳居世界高铁第一大国的同时,“磁浮时代”也悄然而至。
U412.37
B
1009-7716(2017)01-0014-04
10.16799/j.cnki.csdqyfh.2017.01.004
2016-10-18
张美坤(1985-),男,江苏宿迁人,工程师,从事道路交通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