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婷 马小琴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研究生园地·
中药湿敷法临床护理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
杨晓婷 马小琴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目的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我国中药湿敷法的临床护理应用现状,总结规律,为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14年间发表的有关中药湿敷法临床护理应用的文献,对其年份、作者、作者单位、被引频次、合著率、基金资助及疾病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386篇,分别发表在160种期刊上,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第一作者来自我国22个省、4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研究机构以综合性医院为主;文献被引频次在10次以上的有33篇,最高被引频次为54次;但是文献合著率及总体被引频次较低,科研基金资助少。结论 中药湿敷法这一中医护理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相关研究还需拓宽深度和广度,相关人员之间的交流和联系需加强,科研基金的投入也需加大。
中药湿敷法; 文献计量学; 中医护理
Wet metering; Bibliometrics; Nursing of tran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药湿敷法[1]是将所选中药浸泡、煎汤取汁,然后将无菌纱布在汤汁中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中医护理技术。《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2]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作为15项中医护理技术之一[3]的湿敷法也逐渐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中药湿敷法应用于妇产科、内科、外科、儿科等多个科室的多种相关疾病[4-6],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该项中医护理技术的探索和研究。本文对近15年来有关中药湿敷法临床护理应用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以期了解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为湿敷法的临床应用以及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借鉴。
1.1 检索方法 以“SU=湿敷+冷湿敷+湿冷敷+湿热敷AND FT=护理”为检索式,检索自200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有关中药湿敷法临床护理应用的文献共4660篇。
1.2 纳入标准 (1)一次文献(期刊文献、学位论文)。(2)使用中药制剂进行湿敷的临床应用型文献。
1.3 排除标准 (1)会议论文、综述、纯理论探讨类文献、专利文献。(2)动物模型实验文献。(3)同一文章发表在不同期刊的文献。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阅读、人工筛选后共纳入386篇,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每年发文量、作者省份及单位、合作情况、被引次数、基金资助情况及疾病分布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2.1 文献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及第一作者所在省份 见表1和表2。
表1 2000-2014年中药湿敷法临床护理应用文献第一作者所在单位
表2 2000-2014年中药湿敷法临床护理应用文献第一作者所在省份 篇
2.2 文献数量年度变化 近15年中药湿敷法临床护理应用的文献共有386篇,平均每年发表26篇。2000-2009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变化相对稳定,平均每年约16.3篇,2010-2012年增长速度较快,平均每年发表文献55篇,是前10年的3.4倍,2013-2014年文献数量又有所下降,见图1。
图1 2000-2014年中药湿敷法临床应用的文献年度发表情况
2.3 文献合著及被引情况 纳入的386篇文献中,独著的有165篇,2人及以上合作完成的有221篇,作者人数最多的有7人,总作者数863人,合著率为57.3%,合作度为2.2(863/386)。有353篇文献的被引次数小于10次,其中被引次数为0~1次的文献共有188篇(占文献总数的48.7%),见表3。
表3 2000-2014年中药湿敷法临床护理应用文献被引情况
2.4 文献研究相关疾病系统分布情况 纳入的386篇文献中,共涉及到8个系统的疾病或病症,见表4。
表4 2000-2014年中药湿敷法临床护理应用文献研究相关疾病系统分布情况
2.5 基金论文统计 在纳入的386篇文献中,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献有2篇(占0.52%),发表年份分别在2001年和2013年,两篇文章均为省级基金资助课题。
3.1 文献数量和作者情况分析 由图1可知,2010-2012年中药湿敷法临床护理应用的文献数量增长速度较快,说明这一护理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也体现出人们对中医护理技术的日益重视。2013年文献数量有所下降,经重新检索筛选后,并未发现存在漏选等问题,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表1的统计结果显示,中药湿敷法临床护理应用文献的第一作者地域分布较广泛,说明近15年来全国各地区正积极进行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从各地区发表文章情况来看,广东、江苏、广西、湖南、浙江五省的发文量较多,共198篇,占论文总数的51.3%,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同时又是最早萌发中医革新思潮和开展中医现代化教育的地区,因此有悠久的中医历史、浓厚的中医学术氛围以及较好的经济支持[8]。(2)江苏省和浙江省中医历史悠久,又有强大的经济支撑,浙江省还通过“申遗”等措施对中医技术进行传承和保护,因此营造了有利于中医护理技术发展的环境[9]。(3)广西省地处亚热带与热带交界处,热量和雨水充足,而湖南省的武陵山区有“华中天然药库”之称,因此两省的中药资源都极为丰富,为其开展中医护理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9]。
由表1可见目前中药湿敷法临床护理应用的研究者主要来自综合性医院(59.1%),其次是中医院(28.8%),而来自医学院校(1.6%)和专科医院(6.7%)的则较少。这说明除中医院以外的其他医院也日益认识到中医护理技术的优点,也证明卫生部、国家中药管理局下发的《标准》[10]对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中医护理技术正在向各个方向积极全面发展。同时笔者也看到各医学院校虽然拥有大量的科研人才、设施和浓厚的科研氛围,但是其在中药湿敷法临床护理应用的研究却不多,这可能与医学院校相关人员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上,临床实践机会少有关。而专科医院可能出于其临床工作的专科性且多以西医为主,所以对中医护理技术投入的精力也相对较少。
3.2 合作及被引情况分析 本文中文献合著率、合作度均较低,且其中大多是2~3人的小范围合作,这抑或与我国高等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相关人才缺乏有一定的关联,同时也反映研究者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还有待加强。本文纳入的文献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章被引次数为54次,低引用频次的文献占48.4%,说明目前对中药湿敷法临床护理应用研究的文献深度、广度及创新性不够,学术影响力较低。
3.3 基金论文情况分析 本次纳入的文献中基金论文较少,共2篇(0.52%),中药湿敷法临床护理应用的研究基金资助较少可能是由于我国独立的中医护理起步较晚,临床实践条件缺乏,研究者大多是西医院校毕业,对中医知识理解不够深入,科研力量薄弱,合作意识不强,相关研究缺乏新意有关[11]。
3.4 相关疾病或病症系统分布情况分析 由表4可知中药湿敷法临床护理应用的研究主要涉及皮肤及皮下组织、运动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相关疾病,各系统又分别以静脉炎、腰椎间盘突出和会阴水肿为最多,这与中药湿敷法自身的机理有关。中医认为静脉炎属于“恶脉”“蹁疾”等范畴,是由于药液外渗于脉外,导致湿热之邪外侵引起的[12]。而中药湿敷可以起到消肿散结、通脉、活血化瘀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中医“腰痛”或“痹证”等范畴,是由于风寒湿三邪侵袭机体,导致气血痹阻而引起的[13]。中药湿敷法能将中药与热的功效相协调,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疏松腠理的作用。产后会阴水肿是由于分娩损伤引起局部气血瘀滞、经脉不通所致。因而采用中药湿敷法进行清热除湿、活血化瘀、疏通经脉有较好的疗效[14]。
综上所述,中药湿敷法临床护理应用的研究总体呈增长趋势,研究者遍布我国多个地区,研究机构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不够,研究的深度、广度及创新性也还有待加强,相关文献的学术影响力不高。中药湿敷法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国家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加大中医护理基金资助的力度。
[1] 历建萍.中药溻渍的应用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6):1058.
[2]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8.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76-204.
[4] 聂丹.中药湿敷在骨折初期局部肿瘤肿痛护理32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9:118+120.
[5] 徐枫,卢丹丹.中药熏洗湿敷法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64.
[6] 林志红,马超.中医湿敷法在儿科的应用进展[J].光明中医,2014,(7):1570-1571.
[7] 余泱川.广东当代中医学术史研究(1949-1979年)[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8] 胡滨,潘向虹,王蕾.浙江中医世家的前世今生[J].中医药文化,2014,2:23-26.
[9] 彭福元,周佳民,黄艳宁,等.加快湖南武陵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15,(9):134-135,138.
[10] 《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J].江苏中医药,2009(5):72.
[11] 王巧玲,潘捷.《护理管理杂志》2004年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5,5(6):1-4.
[12] 潘楚梅,孙红梅,员凤英.龙血竭酒精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3):90-91.
[13] 徐明春.中药湿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8):168.
[14] 姚金兰.中药熏蒸治疗产后会阴切口水肿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574-1575.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项目(编号:2015ZA064)
杨晓婷(1993-),女,浙江龙游,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老年护理和中医护理
马小琴,E-mail:xiaoqinma@163.com
R248
A
10.16821/j.cnki.hsjx.2017.02.030
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