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陈颖涛
小学高年级语文名著课文的教学对策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陈颖涛
在苏教版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中,有一类课文是选自古典名著,这类名著课文充满了人文性与文学性。本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础,从自己的一节《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展开,简单谈一谈这类名著课文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又该怎样进行课堂教学。
小学高年级;名著课文;教学
上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后,我对这类由名著改编而成的课文的教学有了些想法,在此结合我的教学活动谈一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林冲棒打洪教头》选自《水浒传》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主要讲述林冲在被发配沧州的途中,在柴进庄上见到了洪教头,洪教头一心想要与他比武,最终林冲用高超的武艺打败了洪教头的故事。在教学设计上,我以品读小说内容,感悟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为教学主要目标,抓住小说“人物”这个要素,让学生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去品读不同的性格特征。整节课下来,学生对林冲和洪教头的人物性格都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学会了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但是我想学生明白这些还不够,对人物的描写,学生从三年级就知道要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等,那到了五年级,教师又该教给他们什么呢?
我想这个问题应从源头找起,这类课文是选自古典名著,这些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化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对我们的社会生活的影响是非常久远的。那我们就要想这些选自古典名著的课文能够给小学生带来什么?我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1.从“名著”本身来思考
钱理群先生说,每一民族每一时代的精神的精华,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名著”之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
小学生在课本里接触这些古典名著,除了能认识到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外,更重要的应该是能够认识到我国文化的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因此对于此类名著课文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应该在充分地把握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之外,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2.从“课文”角度来思考
被编入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这些经过专家学者们“改头换脸”的名著课文,更是做到了用词准确,人物形象饱满深刻,除去了难以理解的古汉语词句语法,学生阅读起来没有障碍。
但是我想,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所以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获得的应该是欣赏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与能力。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中还要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那读什么呢?这类由名著改编的课文值得让学生去读一读。因此,名著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去阅读更多的名著,更要学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决不可“管中窥豹”。
那我们又该如何实施教学呢?我记得以前有位老师提出过“三步阅读法”,第一步“课前预热”,第二步“课上加温”,第三步“课后升温”。我觉得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三步阅读法”的教学模式的确有可取之处。在此我想对于“课上加温”这一步谈谈我的想法。
1.以学生为主体
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例,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该如何展开教学呢?我就要反思我那节课了。我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的语言,从而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教学仅仅从表面展开,教学还欠缺深度。
对于人物的描写,我若是先引导学生想一想描写人物形象会采用哪些描写方法?五年级的学生应该都会知道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接着我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去品读这些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
学生这样参与课堂,就能够走进课文中去,就能够有自己的感悟与体会。
2.在读中品味人物形象
语文课堂是离不开“读”的,同样,对于名著课文的教学,“读”更是少不了的。与其他课文相比,名著课文有其特殊之处,还是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例,课文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刻画了三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其中语言描写是一大特色。因此在课堂中可以抓住这点,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以故事中的某一角色进入文本来朗读,自然能融入其中,学习效果能够提高,情感体验更为深刻。
当然,朗读不能流于形式,要让学生能真正融入角色读出情感色彩,还需教师引导。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对于洪教头出场时的外貌描写,从一个“挺”字和一个“歪”字,就能看出洪教头的粗俗与傲慢。而棒打洪教头的动作描写,作者用了“一横”﹑“一退”﹑“一扫”这几个动作,就将武艺高强的林冲刻画得淋漓尽致了。所以这些适当的引导还是必需的,学生注意到了后朗读才会更有感觉。
3.用表演再现故事情节
语文课堂本应是妙趣横生的,如果说朗读能让学生很好地去体会人物形象,那么表演可以说是一种检测学生对人物形象体会得如何的一种方法了。通过表演,学生把读到的人物再现,加深对人物形象的印象。当然我们也得考虑课堂实践的安排,如果时间不允许,我们可以安排某个片段,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对于打斗场面的描写,可以让学生演一演,这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更激发了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当然,教无定法,这些想法仅仅是我针对我上的这节课展开的,其实在教材中有很多这类名著课文,像《三顾茅庐》﹑《负荆请罪》等,在今后我还是应该积极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总结,这样对于这类名著课文的教学才会更有效。
[1]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周美华.浸入其中,润泽灵智——略谈小学语文教材中名著类课文的价值取向和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4(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