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贤
(江苏省启东市合作小学,江苏启东 226200)
引导文本细读 提升语感能力
朱红贤
(江苏省启东市合作小学,江苏启东 226200)
文本细读是一种高效化的阅读形式,通过文本细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标点,体验语言精妙;细读文本字词,感受文本意境;细读文本句子,体验文本情感。
文本细读;语感能力;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一些细读点引导学生开展细读,以此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得到提升。
标点符号对于文章来说非常重要,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一些教师常常对标点符号不够重视。作者在写作文章时,通常利用标点符号来增强文章的旋律感和节奏感,进而使情感更好地被传达。通过标点符号,作者可以把文章所描写人物的情感表现出来,读者通过标点符号能够更好地对文章情感和思维进行理解。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注意文章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对文章细细品读,从而让他们领悟到文章的语言美[1]。
例如,在《跳水》这篇文章里,其中一段出现的感叹号数量达到了七个,这七个感叹号的使用表现出了船长的急切心情。在开展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阅读文章,让学生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把握,然后对七个感叹号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感悟。在学生品读完文本之后,他们的语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使他们在以后的写作中更加注重对标点符号的使用。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特殊标点进行细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让学生体验到了文本语言在表达上的精妙。不同的标点符号所传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所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标点符号要保持敏感。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好,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写好。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如何使用标点符号,从而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写作实践和语言的表达都是基于字词的,字词就像底座,文章就像宝塔,没有底座是不可能建成宝塔的。教师们通常会说学生写的文章太过平淡,没有什么深意。想一想,假如缺少调味剂,饭菜会香吗?一样的道理,如果缺少字词的积累,学生所写的文章是不会出彩的[2]。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他觉得文章里面所有的字和词都非常重要,字和词好似一幅形象的美画。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细细地品读文章里面所包含的字词,让学生通过字词来对文章的深意进行理解。
教材里面的很多文章都包含很深的意境,意境要通过某些字词才能表达出来。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着重品读重点字词,进而对文章所表达的意境进行感悟,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才可以走进文本,和文本在心灵上进行沟通。
例如,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这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让他们对“一拥而上”和“气势汹汹”的意思进行猜想。在阅读后,学生们都举手示意要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气势汹汹的意思是气势很强,一拥而上的意思是很多人一起冲上去。学生们所回答的基本符合词语意思,笔者表扬了他们。然后,笔者组织学生们一块儿做了角色扮演的游戏,笔者化身为小稻秧,学生们化身为小草,小草围在了小稻秧身边。师:“小草们,你们为何围在我身边啊?”生:“我们要把你身边的养分全部吸走,赶快把营养给我们!”(一学生扮演恶霸,向笔者大吼。)师:“营养也正是我所需要的,我正在长身体,我不可能给你们营养。”此时,笔者问道:小草们该如何做呢?学生们都说小草们会一拥而上,争着去和小稻秧抢夺营养。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笔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们词语的意思,而是首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之后创设情境,学生们在感受词语的同时,也在快乐中积累了词语,感受到了词语鲜活的一面。
教材里面包含的词语很多都意蕴深刻,如果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这些词语,学生便可以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品读这些词语的意思[3]。
例如,在教学《海伦·凯勒》这一课时,笔者在针对“不屈不挠”一词进行教学时,多次深挖该词意蕴,以便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词语的意思。师:在对这篇课文阅读之后,大家能够知道,海伦耳朵听不到东西,而且开始时是不能够说话的,不过她没有气馁,而是奋发努力,最终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现在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回顾一下。生:对于“水”这个字,因为我们平时经常看到水,所以在学习该字时非常容易,不过这对于海伦来说非常困难。她听不到声音,只能通过触摸老师的口型来感觉发音。师:非常正确,同学们还学到了什么精神呢?生:不屈不挠。海伦儿时由于看不到东西,仅能利用触摸来学习,因为长期触摸她手指都流血了,不过她依然没有放弃。师:对,我们可以把这叫作不屈不挠。在上面的案例里,教师围绕“不屈不挠”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理解时逐渐深入,进而使学生最终理解词语的深刻含义。
在一篇文章中,句子作为语言单位而存在,一个句子能够表达出特定的意思。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学生一定要理解句子深层次含义,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品读一些重点语句。在对《东方之珠》这篇课文中的第二段进行教学时,笔者挑选了一些词语,并将其展示在教室前面的屏幕上:浪平沙细、阳光和煦、金色的沙滩、轻柔的海风、浪涛拍岸、舒服极了。
师:大家朗读一下我给你们展示的词语。(学生们朗读,之后教师挑选一些学生站起来独自朗读。)师:大家在朗读之后,有没有发现词语的相同之处呢?生:屏幕上展示的词语均是描写海滩风景优美的。(将“浅水湾沙滩”的风景图展示在屏幕上。)师:大家看一下,沙滩风景确实非常漂亮,通过这些词语,风景的漂亮被完美地表达了出来。现在大家重新朗读,通过朗读声来对其中的美进行展现吧。(学生重新对词语进行朗读,可以发现进步了很多。)师:大家有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沙滩呢?生1:见过,我在海南看到的沙滩和这一样美。生2:没有,只在视频里看到过,太漂亮了,我很想去看看。师:大家对沙滩的感受是不同的,假如让我们用一个字来形容沙滩,则会是:沙滩真…生:美!师:现在大家带着感情去对这一自然段品读一下吧。(大家一块儿齐读第二自然段。)
在上面的案例里,笔者按照设计的计划进行教学,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逐渐深入地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课文所蕴含的意境中,另外还使他们的生活体验得到了激活。这样能够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白其中的内涵,感受到语言的“温度”。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以语言表达训练为基础,积累语言词汇,引导他们品读标点、字词和句子,进而通过阅读来使他们的语感得到提升。
[1]张英楠.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文本细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2]贺梦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缪剑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方法的实践与研究[D].延边大学,2011.
朱红贤(1978),女,江苏启东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