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材中未表述的高考考点解读

2017-02-16 13:47:30河南黄垠昌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7年1期
关键词:经济生活考点公平

河南 黄垠昌

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材中未表述的高考考点解读

河南 黄垠昌

1.货币与财富

(1)考点阐释:

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和代表,但货币不是财富本身。财富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追求的、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一切东西的总和。②货币与财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财富必须通过货币才能实现它的储存和保值功能。③由于发行纸币不能增加社会财富,因此国家发行纸币必须遵循货币发行规律。

(2)考点运用分析:

①我们不能将金钱与财富等同起来,更不应简单地将追求金钱和拥有金钱与体现人生价值、追求幸福等同起来。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仍是财富的象征。要正确对待货币,既不能蔑视它,否认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又不能崇拜它,把它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搞金钱至上或拜金主义。③对待货币,正确的态度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要在法律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取金钱;有了钱,切莫挥霍浪费,要把钱用于正当的途径,此外,人还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2.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1)考点阐释:

①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②供求对均衡价格的影响表现为: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③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成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影响均衡价格的直接因素就是供给、需求、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是价值。

(2)考点运用分析:

①均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对价格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分析,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有重要实用价值。②均衡价格是消费者为购买一定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生产者为提供一定商品量所愿意接受的供给价格一致的价格,这启示企业要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③在政府调控中,只有高于均衡价格的保护价格才具有激励生产的作用。④考生要关注由于供需变化而引起的均衡价格变化的图象题。

3.供给与需求

(1)考点阐释:

①供求,指的是商品的供给与商品的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而供给与需求相对应,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②供给与需求相互影响,并影响着商品的价格、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③供给与需求之间不仅存在数量关系,也存在结构关系。

(2)考点运用分析:

①正确处理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既要重视促进数量平衡,也要注重促进结构协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当前,在我国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不足的情况下,改善供给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4.消费结构

(1)考点阐释:

①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②影响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制度、产业结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品价格与消费决策、人口的社会结构和自然结构所决定的需求结构、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行为、自然环境等。③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消费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④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2)考点运用分析:

①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中高端消费、个性化消费的趋势与普遍存在的中低端、普通产品水平生产供给之间的矛盾凸显,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加强供给侧改革,从生产供给端入手,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②国家要引导居民科学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5.投资收益与风险

(1)考点阐释:

①投资收益是指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于某项资产所得到的报酬(或损失)。②投资收益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利息、股息、现金分红、股权分红、股票价差等。投资风险的来源也是多元的,违法违规、物价、品种搭配、投资规模等。③收益与风险相伴是投资的客观规律。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④不同的投资方式,风险不同,收益也不同。

(2)考点运用分析:

①投资应把握的几个原则: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要注意投资的多元化;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②平衡投资收益和风险的矛盾,是投资不变的主题,投资必须理性,讲求安全前提下的收益,才是理性的投资,同时还要兼顾投资追求的收益目标和实际收益。

6.融资

(1)考点阐释:

融资是筹集资金的行为。融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个人,主要是企业。融资的方式主要是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金融租赁等。企业的融资处境包括两个方面:机会(难易)、成本(高低)。融资的目的是用筹集的资金实现利润最大化。

(2)考点运用分析:

①我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此,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在财政、税收、贷款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优惠和支持,引导中小企业走科学发展之路。②国家要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法规体系,规范融资市场秩序。③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决实施产业转移和结构优化升级,确保企业长远整体的发展。

7.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1)考点阐释:

①收入分配公平就是要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效率是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提高效率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②经济效率与利益激励直接相关,收入分配方式直接影响利益分配,进而影响效率,再影响分配公平。③收入分配方式的执行,直接形成收入分配公平状况,进而影响效率。

(2)考点运用分析:

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把完善收入分配方式作为重要抓手。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④政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8.财政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考点阐释:

①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表明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②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③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方向的调整,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

(2)考点运用分析: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而财政就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②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是多样化的,除财政之外,还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入社会民间资本。

9.财政与宏观调控

(1)考点阐释:

①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特别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②财政能促进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促进二者的结构协调。③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考点运用分析:

①从财政的作用看,凡是看到改善民生、社会保障类材料,基本可以认定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作用;凡是看到区域协调类、工程建设类材料,基本可以认定财政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方面的作用;凡是看到增减税率类、调整利率类材料,基本可以认定财政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方面的作用。②从财政与宏观调控的关系看,如果看到财政政策、经济计划等都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③财政手段不仅适用于调节需求,同样能够调节供给,所以要加强供给侧改革,增加财政投入,促进生产发展。

10.税收的作用

(1)考点阐释:

①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税收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②税收还具有促进公平、调节国际收支、维护国家利益等作用。

(2)考点运用分析:

①国家要加强税收征管,使国家实现其职能具有切实的物质保证。②国家要通过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的确定和具体的税收征管,促进生产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国家要通过税收了解和掌握国民经济运行的态势,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维护财经纪律,打击违法犯罪。

11.负税人

(1)考点阐释:

①负税人,就是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的税款的单位和个人。②在实际生活中,如果纳税人所纳的税款无法转嫁,自己承担时,纳税人同时又是负税人。例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如果纳税人能够把所纳税款转给他人负担,纳税人和负税人就属于不同主体。例如,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每个公民都是实际的负税人。

(2)考点运用分析:

①在我国,每个公民不一定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因而都是实际的负税人。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应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③国家要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④国家要采用税收手段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减轻企业和普通消费者税收负担。

12.国际经济合作

(1)考点阐释:

①国际经济合作是不同国家间进行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主体是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的企业与个人。②国际经济合作的领域是生产领域(国际分工、跨国投资)和流通领域(金融合作、贸易合作);其范围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③国际经济合作的特点是:竞争更加激烈化;国际经济合作集团化;合作形式多样化;经济政策协调经常化、法制化。

(2)考点运用分析:

①我们要充分利用全球化机遇,迎接全球化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国际经济影响力、话语权。②我们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③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我们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④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作者单位:河南省邓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经济生活考点公平
不公平
公平对抗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怎样才公平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公平比较
浅谈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20:29:46
如何提高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能力的探讨
中国经贸(2016年19期)2016-12-12 20: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