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帆
(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江苏南京210004)
尊重学生 个性“优化”
——例谈小学中年级笔算教学中的算法优化
杨 帆
(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江苏南京210004)
“运算能力”是学生“最应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算法优化的主体应该是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把优化选择的主动权给学生。优化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加以运用,教师作为引导者更应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智慧,等待学生的自我成长。
笔算教学;算法优化
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运算能力”是学生“最应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在情境创设与算法探索后,不免要进行算法的优化。算法优化的主体应该是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把选择的主动权给学生。优化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加以运用。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简便计算)》教学。根据例图,学生列式900÷50,先估算结果,再尝试竖式计算。
师: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特点?生: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师:你是怎么竖式计算的?生1:先用被除数前两位90除以50,在商的十位写1,余400,在商的个位写8,答案是18。生2:可以用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先同时除以10,看成90除以5。师:在竖式上我们可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划去一个0,表示除以10。谁来说说接下来怎么算?(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师:被除数900末尾有两个0,为什么只划去1个0?(指出:除法竖式中,被除数与除数末尾划去的0的个数一定要相同)师:请同学们尝试用简便算法计算900÷40。(学生尝试计算)师: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去掉几个0?看成多少除以多少?生:被除数和除数末尾还是去掉1个0,看成90除以4。师:展示两个结果,余数到底是2还是20呢?生1:是2,因为根据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除以10,商是不变的,余数也不变。生2:我不同意,应该是20。我们可以验算一下,40×22=880,880+20=900,所以余数是20。师:是的,商不变规律只表明商不发生变化,但余数是会变化的。生3:老师,我还是觉得原来的计算方法不容易错,这个“去0法”,虽然简便一些,但余数容易看错。
……
教学后的作业中,遇到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不少学生仍用原来的竖式计算方法,没有用简便方法运算,部分用简便运算的学生错误较多。经询问,学生认为“同时去0”的简便计算方法存在算法不清、余数容易出错等问题,反而没有原来的计算方法直观、正确率高,所以更愿意用原来不去“0”的方法进行笔算。
本案例是在计算教学算法优化环节出现的问题,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教学反馈,本人进行了以下分析和思考:
教材是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编写的成果,其中所列举的方法和范例具有普适性和规范性,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案例中利用商不变规律教学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上确实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余数的变化容易出错,学生没有感受到计算上的简便,反而增加了计算错误率,所以不愿意用简便方法计算,可见学生的想法存在有其合理性。我们不应该忽略学生的选择和需要,在分析学生想法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计划地在随后教学中逐步帮助学生体会和感悟,等待学生发现教材中的方法或规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对于学生没有采用优化的方法进行笔算或简便运算,教师往往会认定自己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有一定的教学挫败感。这时,我们通常会利用加强练习、对比错例、反复强调等方法,强化学生的认知,将必须使用优化算法的想法“强压”给学生。学生可能通过练习漠然接受了算法,但优化并没有成为学生的“内需”。算法的优化是否可以等待?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算法优化的主体是学生,而每个人对算法优化的感悟能力都有不同,特别是三、四年级学生在理解能力有限、思维发展尚不成熟的阶段,教师需要更多的“包容”,在学生计算结果正确的前提下,等待学生自己对算法优化的体悟。
数学计算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测、尝试解决、验证与修正从而形成算法,并将算法推广应用的过程。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计算技能的形成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学生要经历认知、分解、组合、自动化四个阶段。我认为学生笔算算法的优化过程,也是学生计算技能不断完善的过程,“理性”的优化应该是学生内心自发的需求,水到渠成的选择。优化的选择可能不是一两节课的时间就能让学生感悟的,教师作为引导者更应该具备耐心和智慧,努力做到: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没有一种方法对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的,只有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才是最优的算法,也只有当学生有了充分的体验后,他才会自觉地去加以应用。所以,我们一定要精心设计引导优化算法的教学过程,让各种算法在碰撞、争论、比较当中来呈现不同算法的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等均存在差异。当教学中,有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优化算法,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而有的学生暂时没能体悟到,但只要他参与到这个优化的过程中,其情感态度、数学思考就能得到培养,而这些对于学困生来说往往很重要。教师在允许一部分认知水平较好的学生用优化后的方法计算同时,还应该不排斥个别学生用自己能接受的方法进行计算。这不是说教师可以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求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超越自我,真正体现教学是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
在评价算法时,要尽量让学生说出每种算法的“特点”,把“优点”让给学生自己去感悟,为学生多留一些思考的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这才达到了优化算法的目的。“优化”并不是统一于一种算法,对于优化,教师应鼓励、引导,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师切勿强制规定、主观臆断,应该把优化的过程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计算学习的乐趣,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计算教学是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体现,优化的思想和方法是计算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只有尊重学生选择,引导学生体悟,才能促使学生理性优化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为推动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引擎。
[1]张建跃.数学学习论与学习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傅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
杨帆,1982年生,女,江苏南京人,现任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副校长,获区优秀青年教师、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