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梅
(江苏省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江苏扬州225800)
丰富课堂活动 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陈强梅
(江苏省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江苏扬州225800)
初中数学教师应摒弃一些传统“说教式”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开展多种有意义的活动教学,以此来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开展游戏活动,调动学习兴趣;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动力;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活动;初中;数学;活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心逐步转向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关心。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都是教师讲的过多,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被极大压制,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质量也不理想。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教师应摒弃一些传统“说教式”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开展多种有意义的活动教学,以此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生理等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他们大多都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然而,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抽象性极强,让学生难以理解的一门学科。针对这一教学难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能力,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教学来改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比如,在讲解“有理数加法”的相关知识点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这个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这样的游戏活动:先设置一个起始点,然后规定向前走是“正”,向后走是“负”;再请三位学生参加游戏,由其中一位学生发出指令,另一位学生按照指令完成动作,最后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列出相应的算式。例如,发号指令的学生说:请你向前走两步,向后走五步。负责完成指令的这位学生按照相关指令,最终在距离起始点后方三步的地方停了下来。负责记录的学生在黑板上列出数学算式。在三位学生完成这一次游戏之后,教师请多组学生上来进行游戏。游戏结束后,黑板上列出了多个不同的数学算式。看到这些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刚才的游戏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数学算式中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后引导大家得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在这次数学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一张张小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喜悦。他们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掌握了抽象的数学知识,对数学课堂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由此可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切实可行的游戏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亲自实践操作中感悟数学思维,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面对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要想让学生保持活力四射的激情,有时需要数学教师想方设法为课堂注入新鲜活力,从而让数学课堂魅力无穷。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审时度势,根据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为学生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你争我赶”的竞赛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比如,在为大家讲解《一次函数》这一节课时,当学生对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三道一次函数习题。这三道题的难度依次增加,然后给学生十分钟时间去解答这些问题,谁先答完谁举手。在教师说完“开始”后学生争先恐后地在作业本上写着、算着。八分钟过去了,有位学生举起了手,他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微笑,紧接着其他学生也陆续地举起了手。十分钟到了,教师要求学生放下手中的笔,请几名学生分别说出他们的答案,最后由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当学生听到正确答案后课堂上瞬间炸开了锅,他们议论纷纷,通过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有的完成情况很理想,有的并不是很理想。面对这一情况,教师用手示意学生安静下来,然后依次讲解这三道习题。最后,对于在这次竞赛中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学生给予鼓励,相信他们下次会完成得更好。
通过这次数学竞赛活动,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表现不太理想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活动刺激了他们的求胜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不甘落后,总结失败教训,刻苦学习,努力在下一次竞赛中获得成功。这种“你追我赶” 的学习氛围,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永不言弃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和推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意义,而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都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不仅使课堂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给人一种“得不偿失”的感觉。所以在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为学生合理分组,设计合理有效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过程,敢于发表意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开展有意义的小组讨论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启迪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
比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节课时,为了引导学生得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这一性质结论,上课时,教师首先要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运用自己所能想到的方法证明这一数学结论。由于证明方法有很多种,每个小组都各显其能,有的添加辅助线,有的观察测量,有的运用折纸法等不同的方法对这一性质进行验证。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纠正,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正确思考问题的方向,借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观察最终得出相关结论。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思路,教师可以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由讨论:“除了这一性质特征外,等腰三角形还有哪些特性?”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能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激发学习的欲望,从而促使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数学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其课堂的开展更加注重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教学,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学中探究如何发展自己的认知水平,借以满足学生在开放型的教学活动中亲身体验、主动探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真正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科技人才。
[1]雷丽青.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0(18).
[2]王元强.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J].吉林教育,2010(07).
陈强梅,1983年10月生,女,江苏宝应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