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实验小学 胡琼为
有趣的“三个一”
——《小稻秧脱险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实验小学 胡琼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气势汹汹”、“不由分说”等词语的意思,能读出文中人物的不同语气。
2.精读课文,了解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
教学过程: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童话的世界。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稻、秧”的写法,齐读。
纷纷 激烈 气势汹汹 不由分说
欺负 警觉 蛮不讲理 一拥而上
(1)读正确。
(2)想想意思,读出味道。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就安排了这一复习环节,学生通过这样扎实有序的训练,对词语的掌握可谓手到擒来,既温习了本课重点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相信在期末复习时也会感到轻松多了。让我们在“课前三分钟”作文章,正所谓“知识在于积累”。】
过渡:在这篇课文中有一个词儿很有意思,有一段对话也很精彩。(出示:蛮不讲理,齐读)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品一品这个词。那么,课文中是说谁蛮不讲理呢?(杂草)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课文1-2小节,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能说明杂草蛮不讲理,用小圆点标出,至少3处。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依据这一理念,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哪些词语能说明杂草蛮不讲理。第一步,小组合作探究;第二步,抓重点词语,交流汇报。鲁迅先生说,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做批注,就是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可以写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和感受,也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等。孩子年龄小,能说出简单的一两句话就可以。“至少3处”我觉得是本课的亮点之一,孩子们带着任务、带着目标去读、去找,更容易激发他们多思、多想。】
2.指答,相机导读。
主要抓住:气势汹汹、一拥而上、不由分说、团团围住、拼命、抢等词语来导读。
3.练读1-2节,体会杂草的蛮不讲理,鼓励加上动作。
4.小结: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方法,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也可以用上这个方法来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词属于第二信号,只有当它与第一信号——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时,这个词才有意义。所以本环节我对词语的教学没有生搬硬套字典中的解释,而是通过联系上下文、朗读、表演等形式启发学生去自悟,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这两种信号系统之间建立起联系,才能达到熟练掌握和运用的目的。】
1.师:故事中有一段对话也很有趣、很精彩呢!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
2.师:怎样能把人物的对话读好?(抓住提示语)再练习一下。
3.师:你能读好了吗?找两个同学和我一起练习一下,一个当杂草,一个当喷雾器大夫,同学们来当导演,如果觉得他读得不好,就喊“卡”,让他重来。
【设计意图:在童话故事的表演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想当主角,可主角毕竟有限。所以我在此环节的设计中,请那些没有当主角的同学担任导演,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既关注个体的成长,又兼顾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
4.师生合作,抓住提示语来读(警觉、洪亮、大声、有气无力等),必要时可以示范。(关注“……”的读法。小结:是啊,读好人物语言,不仅要抓住提示语,还要关注标点符号。)
5.自由练习,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童话故事其特点之一是充满了童趣。此环节的教学设计根据文本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导演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走近文中人物,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同时深化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6.师:这是多么有趣的故事,同学们都陶醉在里面了,让我们再来完整地读一读课文。
过渡:有趣的故事总不会只演一集,书上的《小稻秧脱险记》仅仅是第一集,先写了小稻秧遇险(板书:遇险),又写了它怎样脱险的(板书:脱险)。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写一写《小稻秧脱险记》第二集。老师已经给大家拟好开头了:
小稻秧脱险记(第2集)
一天,水稻田里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一群害虫把小稻秧团团围住,小稻秧是又气又怕,当场就病倒了。这时,青蛙警长来了,( )。
如果用上“纷纷,激烈”,就加50分 。
1.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结果又会怎么样?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大胆地想象吧!
2.学生习作。
3.指名朗读习作,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三年级小学生年龄较小,写作刚刚起步,他们写的作文有的如同记流水账,那么交给其习作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根据学段目标,根据阅读课文的语言特色,抓住一个“点”开展仿写训练,让学生学习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争取做到一课一得,使学生逐步达到一定的写作能力。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学生从这个例子中学到了语言,学会了方法,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维启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进一步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续写《小稻秧脱险记》第2集,同时如果用上“纷纷、激烈”给予分值的激励,真正实现了文本的迁移、运用、再创造。】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者编成课本剧演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