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2017-02-15 18:40黄思琦
现代交际 2016年20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小学英语英语教学

黄思琦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加之当前全球化的进程的形成,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等多种国际化因素前提下,我国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存在着多种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跨文化交际这门功课也已经有了更长足进步和发展,从而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地促进并帮助学生养成了跨文化交际意识。也正是这一内容的发展,为我国在英语教学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指导。在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文化因素还是交际能力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英语语言和文化二者之间紧密相连。要想学好一门语言,不但要学会相关的语法知识与发音,还要具备与这门语言相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现状,针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解决措施与优化对策,以期能为日后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英语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201-02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通过这种表现形式能够反映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内容,还能通过语言来反映我国人民的文化特征与特点,这需要对我国人文与文化环境有所了解和掌握。虽然说我国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掌握了较为丰富的英语词汇,但是仍然有很多学生不能够流利用英语进行交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对外国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没有将英语思维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们在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没有使用英语思维,就会对交流的速度和准确性产生消极影响。所以说,英语和汉语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它们的不同之处不单单表现在语音、语法以及结构等多方面,还主要表现在双方思维方式上:中国人具备整体思维,而西方人主要是个体思维。

一、思维方式差异对语言产生的影响

(一)汉英语言逻辑顺序不一样

1.把握对象的思维方式不同

中国人在把握对象的时候通常使用的是综合性思维,他们不会从一开始就准确地指出一个概念的含义,通常是在一种动态的过程中,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确定含义。举例来说:“你吃饭了没有?”在上面这句话中,饭主要包括:早饭、午饭、晚饭。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人们通常不需要明确指出,这是因为可以根据说话的时间来确定饭具体指什么。同样的一个词语,在英文中则会被译为“breakfast”“lunch”“supper”,分得十分清楚。

2.汉英逻辑顺序不同

在汉语当中,往往是按照先因后果的逻辑顺序,先假设后论证,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秩序进行排列。然而在英语当中,可以通过多样的连接词进行表示,主要按照含义与自身的结构进行灵活性安排。举例来说,在对时间进行表示的问题上,英语中主要是由小到大排列,即分、时、日、月、年;在汉语中主要是由大到小排列,即年、月、日、时、分。

(二)英汉双方在形态与功能方面的差异

在英语中,每一种语法意义都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式来表达出来,并且具有较为具体的标志。举例来说,名词复数+S或者+ES;一般将来时加动词原形。通过对英语汉语的比较来看,英语更加注重以形统意,而汉语在对词语、短语、句子的形式方面没有确定的标志,更多的是依靠整体关系来确定的。举例来说,在句子“我今天有事”中,“我”是这句话中的话题,说明部分是“今天有事”。这句话在上下文联系的前提下,便可以表述为“今天有事”。在这句话中话题“我”可以省略,这一省略主要体现出了汉语中的意合,本质上表现的是一种整体思维。对于英汉双方教学的特点来说,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单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英文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优化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策略

(一)重视在不同情境中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运用

单词作为英语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已经成为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重点内容,要想更好地培养快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应当从单词和短语入手。另外,在造句上需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首先,语域方面。主要指的是在不同条件下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举例来说,当一个人与其他人打招呼的时候,什么时候用“how do you do”,什么时候用“Good Morning”等等。另外,在表示男孩英俊的時候应当用“handsome”,在表达女孩漂亮的时候应该用“pretty”,诸如此类的问题应当注意避免错误。

其次,搭配方面。主要指的是在英语当中有一些单词的搭配能力比较强,应当加强对重点词语的讲解与应用指导。举例来说,在学习到Man这个词语的时候,就可以扩充学习“policemen”“postman”等等。

再次,同义词、反义词方面。在英文中,英文单词通常可以用同义词、反义词来表达。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注重英文同义词与反义词的合理运用。

(二)突出英美习语和习惯用法的引用介绍

在和英美人士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的是他们经常会使用俚语、习语,而这恰恰是中国人比较头疼的部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人通常会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举例来说,英美人在说big fish(大人物)的时候,中国人通常会理解成“大鱼”。正是因为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二者在风俗习惯上是大相径庭的。举例来说,“Im beat”这句话的含义被理解为“我被打了”,而不是“我很累”。要想更加合理地利用这些习惯用语,务必结合上下文情境,还要将习惯用语应用到具体的场景中进行记忆,这样会有效提高记忆效果。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使用英文习惯用语的良好习惯。举例来说每天可以在课堂上准备课前1分钟的Free talk,利用这段时间来介绍习惯用语。另外,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如果在日常交际的过程中遇到了这些习惯用语,切记要综合分析与应用。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原因就在于成语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要想更好地区分,需要弄清楚它们的含义,而不是根据词语表面的意思进行简单的相加。

(三)加强对英语句式和汉语句式语序结构的区别

句子是构成语篇的最重要内容,考虑到中西双方思维模式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双方语言逻辑顺序的不同。构成语篇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句子,然而考虑到中西双方在思维方式方面存在的不同之处,以及在中英双方语言逻辑顺序上的迥异,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重视这两种语言句式以及结构上的不同。举例来说:“Its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term.”在这句话当中,英语教师应当让学生们掌握“of”的用法,主要指的是这一个词语所构成的结构在中英双方文章中是相反的。如果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翻译,答案应为:“这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再比如说:“那个穿白衣服的女孩是南希。”当学生们对这个句子进行汉译英的时候,应当遵从英语思维将这句话翻译成:“That girl in white is Nancy.”通过这些例子,英语教师应当发现的是在日常教学英语的过程中,要重点对这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语序结构、句型等进行强化练习,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成长与发展。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有效的交际情景

发展语言的本质和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交际沟通,要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就应当在模拟场景中对学生展开行之有效的活动。在英语课堂的日常交流活动中,表演是其中具有一定特色的方法。英语教师们可以在当前的教学课堂上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这些教学手段来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在生活场景中学会使用英语,从而更好地交流。教师们可以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生活与情境中学会交流。举例来说,教师在讲授购买水果这一刻的时候,可以先给同学们做示范,再让学生们找课下时间在父母的陪同下一起购买水果,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准确表达出来,并且按照购买水果时的场景展开交际活动,可以通过编造对话的形式来使这一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在以上这些对话过程中,无一不反映了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识,通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在西方服务人员的热情与优质服务。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精心组织学生们为一位过生日的同学设计一组对话,并在举办生日宴会的时候先让他们对西方人当面拆礼物的习惯有所了解,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在对话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谢意。学生们一旦了解到西方文化中的这一习俗,便可以在对话与沟通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流畅、自然。举例来说:

A: This present is for you. Please open and have a look.

B:Oh,how nice! I like it very much. Thank you.

通过以上这一组对话,我们可以做到让学生们通过对话身临其境,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对话中的独特魅力。通过对英语的展示和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身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得他们有更多的兴趣来学习外国的风俗文化。

(五)讲究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英语教师们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课外阅读文章与书籍,通过这些来有目的地让学生们对英美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家庭关系、教育方式以及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教师还应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相关文化知识介绍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直接阐释法。对于这一方法的利用,英语教师可以在对英文阅读材料的讲解过程中注意,哪个知识点是学生容易产生困惑的地方。举例来说,学生遇到了困难的文化点等现象,需要教师对这一内容进行直接的解释。如“boss”一词在英美文化当中一般指的是自己的上司,而在中国文化当中这一词主要指的是老板、拥有企业的人或者大款。又如,在日常阅读练习中,多数还会遇到以下问题:

A:How about my watch?

B:Thats very nice

A:________.”

有很多同學当看到这道题的时候,会选择答案“Thank you”。虽然说这个答案和问题十分相配,但是这却是在用中国人的思维去考虑外国的背景与习惯。以上的这个例子充分证明了,只有对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进行了详细了解,才能选择正确答案,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提高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发展。

其次是比较学习法。应当将英文阅读文章中关于文化因素的内容与汉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二者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对于称赞来讲,中英双方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接受方式。在中国,人们一旦接受了别人的称赞,通常会表现出不太好意思接受的样子,往往是推脱一番之后才接受;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十分愉快地接受并表示感谢。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就是通过运用比较法,才使得学生们清楚地意识到双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2]钱伊琳.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J].新课程学习(上),2012(09).

[3]朱丽君.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8.

[4]左广明.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小学英语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