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刚
(宁夏六盘山高中,宁夏银川 750002)
心灵对话 以心育人
——转化一后进学生的个案
黄志刚
(宁夏六盘山高中,宁夏银川 750002)
转化后进生是永远的教育话题。本文作为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个案,经历了提出问题、调查分析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实施教育、效果说明等完整的教育过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转化后进生;心里问题;教育
班主任转化后进生是一“千古难题”。为了转化刘同学,我多方调查分析,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发动同学,调动家长,自己全身心投入,与他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为此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努力,成为他可敬畏的严师、可信赖的长辈、可倾心交流的益友。
刘同学是来自银川市的高一年级的男同学,他思维灵活,自尊心强,但其十分顽劣,不良表现十分全面,严重影响和破坏了班风,主要表现在:生活自理自主能力差,学习生活惰性强习惯差;作业经常不做或抄袭,学习成绩一直为倒数第一;经常不出早操、迟到,经常不做值日;生活圈子除了“哥儿们”之外,与其他同学之间不能和睦相处;自暴自弃,以违纪为乐,以小聪明拉拢同学班干,对班级和同学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后进生也并非天生如此,他之所以到今天这个地步,应该是有各种原因的。于是,我积极地与他父母和昔日的同学、老师交流了解。针对他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和心理咨询,我认为他的问题来源于自身、家庭、社会和学校几个方面。
首先是自身原因。学生的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差,想不劳而获就取得好成绩,不能正视成绩落后的现实,也不去想成绩落后的后果。其次是家庭教育存在误区。自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隔辈亲”的祖父母所溺爱,父母过于放纵,有时家长包办一切,使他无目标,无奋斗的动力,养成了办事不用动脑的习惯,也因此使他缺乏责任感,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逆反心理重以及惰性心理强。再次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读书无用论,如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等。最后是学校教育的误区。老师同学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优等生,忽视关注问题生的学习情感倾向等。加之,自己在学习上没有吃苦精神,长期发展下去,学习越来越差,就产生自卑心理;而逆反心理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习惯性反社会人格,后果非常严重。
刘同学的各种毛病是多年养成的,想让其浪子回头,要对症下药,还要循序渐进。如何做好进一步的转化工作?本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基本原则,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为了给后进生的进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我从新学期开始就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机制,着力加强班干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并不断发展形成可持续的更好的管理机制。
(1)选拔培养优秀的班干队伍。在班干部的选取过程中,重视动员鼓励同学们尤其后进生毛遂自荐,实行先民主后集中,即先让学生口头自荐和他荐,后进行全班投票推荐,再由教师权衡,根据所选干部的性格类型以及能力差异进行分工,优化班委会组合。作为班主任,我适时组织班干部谈话并进行指导培训,让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讲究工作方法,尤其对后进生既不姑息,又要重说服重帮助以获得他们的理解支持,把后进生的转化作为班主任和班干部开展工作的突破口。
(2)依“法”治班,形成竞争自律风尚。依据学校相关制度,征求同学意见,制定班级量化制度,从道德风尚、学习、生活(宿舍)、纪律、卫生、三操、竞赛、活动8个方面对学生进综合量化,将量化打分表张贴于教室墙上,各主管班干部做记录,全体同学监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每周初对上周小结,班主任对得分高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落在后面的学生找其谈话分析促其进步。学期末总结,把它作为平时和期末评奖及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等的重要依据。后进生往往自尊心好胜心强,这样能够刺激调动他们向好的心理驱动力,进而达到激发学生的竞争热潮,规范道德行为,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推动学习进步,促进全体同学尤其是后进生全面健康发展。
中学生面临着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迷茫,而高一学生又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平等、和谐、友爱的环境中,使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我时刻关注他的思想动态、生活和学习,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交谈,组成帮扶团体,分工合作,对他进行顺情依性的交往帮助。在学习上,我把他放到学习比较好的同学之间,并指定一名与之关系较好的同学去帮助、督促他完成作业,同时在课堂上提一些简单问题让他回答,鼓励、支持、帮助他克服懒惰的习惯。
充分调动帮扶团体帮助他改进基本的学习方法习惯,如做事专注、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等。见到他有点滴进步,帮扶团体就给予肯定、鼓励。在生活上,我不反对他与同为银川籍的其他后进生的密切往来,但是对他的行为做出约束。我多次到宿舍手把手地教他叠被子、整理床铺、收拾物品,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在班级活动中,发挥他各方面的优势,让他尽情地表现获得成功感,以增强他的自信心;通过做班干部加强他的责任心,也让他在感受集体温暖的同时形成集体荣誉感。总体上,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去推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养成又让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方面,也把学习方面的规则迁移到生活行为上,两方面相互促进,以养成良好习惯。
在长期的“不是”“不对”“不懂事”等否定性判断面前,他心理压抑,压抑的结果是反弹,反弹的结果便是逆反心理形成,这正是其顽劣难驯的根源。开学不久,他便暴露出“头不好剃”的毛病来,比如自己的座位下边总是垃圾一片,自己的床铺上下也总是乱七八糟,经常迟到。我一概宽容,从不当众面呵斥他,甚至周测试一塌糊涂,我也不训斥,只是宽容的目光中有几分责备、埋怨。而一旦发现他的小小优点便大张旗鼓地在同学面前大肆宣扬,如他在我的课堂上回答问题了,我赶快表扬他积极思考,善于表达。这样做,旨在增加个人亲和力乃至教育力。因为学生由叛逆到驯服,需要有一个心理调适校正期,而调适校正成效的好坏,取决于教师亲和力的大小。当然,过于出格时,则私下与他人比较,由他自己权衡利弊,定夺取舍。我深知:宽容不等于放纵;求之愈切,欲速则不达;退,旨在进。由于处理宽容与责备的关系比较恰当,每当他言语举止不当,只需我关注的目光和轻微的点头,他便偃旗息鼓。
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父母亲情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不可替代的。我特别重视与他父母的沟通交流,诚恳地与他们做朋友,提醒他们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也提醒他们借助各种途径学习教育之道,指导家庭教育的策略,交流其他成功家长的教育案例,鼓励他们与孩子正常交流,以让刘同学感受到亲情温情的关怀,消除家长与孩子的对立,减轻他逆反心理的程度。当他的情绪出现较大波动时,让他父母主动了解其想法,给予其正确及时的引导。周末节假日,刘同学在家时,提醒他父母要适当限制其空闲时间的活动,让其适当分担一些家务,同时,帮助他安排好作息时间监督执行,保证其有充分的学习时间。指导他父母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有事学会与孩子商量,最好让孩子以情愿并积极的心态接受你的想法。在学习上,让他父母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降低学习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创设情境,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满足尊重的需要。由此获得的自信心与家长的期待会使刘同学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会克服自卑,逐步纠正厌学情绪。一旦发现他的一些不良表现时,父母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经过与他父母的长期交流沟通,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了合力,刘同学在家和学校的动态变得明朗化,使得家庭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经过一年多跟踪调查、心理干预及充分教育,刘同学的很多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也极大地推动了班风建设。目前,刘同学对老师、同学比较尊重,生活满怀信心,情绪也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各门课程,主动向老师同学询问以解决学习问题;对日常的班级值日和班级纪律有了正确认识,违纪行为不断减少,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但他仍缺乏独立自主学习的精神,更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学习时浅尝辄止,遇到困难易放弃,抗挫折能力十分弱。对于他的教育仍是长期的和艰巨的,相信他会成为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1] 杨露.小学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黄志刚,1968年生,男,宁夏人,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地理教师,高级职称,曾在省级国级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近两年,有两篇论文获宁夏教科研成果二等奖,一篇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教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