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7-02-15 18:31:37李冠军闫其新
名师在线 2017年1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意识小学生

李冠军,闫其新

(安徽省定远县炉桥镇第一小学,安徽滁州 233290)

浅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意识的培养

李冠军1,闫其新2

(安徽省定远县炉桥镇第一小学,安徽滁州 23329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具有数学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的生命之源,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小学生的数学发展。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的创新意识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进行问题引导,培养创新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要关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和健康的心理环境,尤其是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中,更要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只有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健全的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创新意识;小学数学课堂;最近发展区

引 言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切实要求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学生数学创新意识为学习和未来生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设置问题情景,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去解决问题。例如一个常见的小学数学应用题:“一共要生产出1000个零件,甲单独生产20个小时能够完成,乙单独生产25个小时能够完成,问两个人同时生产需要多长时间?”由此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如果没有“1000个零件”这个条件,你可以解答出来吗?在解答问题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规律?问题的提出,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开动脑筋思考,进行解决问题的创新,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在设置问题情景时,问题的提出一定要基于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基础之上,更要贴近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着重强调学生要自主探索。学习方法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利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无需老师的讲解帮助。只有学生在自己探索的学习方法中,去思考,去创新,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时,可以在实验桌上摆放不规则物体,带有刻度的方体和圆柱体容器以及刻度尺和水。把学生分成小组自主探究,学生自发地相互讨论,并动手去实践操作。得到结果之后每个小组再派一名代表说出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法和计算结果。小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这次探索新知识的实践中,自主探究气氛非常活跃。在这次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既培养了小组合作与交流精神,也培养了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笔者的教学感悟是:学生能在自己掌握基础数学知识之后,再加上创新的方法解决掉新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对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进行培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鼓励小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

思考是学习的开始,质疑是思考的前提。小学生要想有创新就必须有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的胆魄。若小学生从小就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就无从谈起了。要鼓励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现象和问题都要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的思想。

例如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交流讨论,发现问题并进行质疑。在一次数学课中,李雨茜同学问除法当中,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呢?我立即对这个同学进行肯定:“李雨茜同学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的好同学,敢于向书本0不能做除数挑战!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不能做除数吗?”学生顿时进入了思考状态中。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方向引导,让他们自主去探索。最后学生在除法的定义中找到了答案。我很喜欢班级里的学生,他们对数学敢于质疑的精神一定会引导他们走进浩瀚数学知识的海洋。

四、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生具有良好和健康的心理能在知识学习和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小学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教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自己要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愿意与同学或教师交流探讨问题,敢于积极大胆地表现自己。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学生在探索和学习知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正确的想法,教师千万不能打击,要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思考的快乐,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发展。

2.教师与小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小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好朋友。和谐师生关系是小学生乐于思考和学习的基础。在和谐师生关系中,小学数学课堂会充满和焕发着生机。教师成为小学生的良师益友后,小学生上课才不会紧张,灵感的火花才会出现。如果小学生见到老师心里就很害怕,生怕自己犯错误,哪里还会有思考的心思。

3.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估方式

传统教师评价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淘汰。对学生的评价要更多关注学习过程,而不是更多地关注学习结果。基于新课程标准视野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评价的焦点聚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就应该给予高度评价,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学生在错误思考经历中反思并不断成长和进步。

五、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功不可没,指导当今的新课程改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可以划分为两个水平:第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小学生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第二个是介于现在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处于最近发展区的小学生最具有创新意识。他们在集体协作中,经过一番努力,肯定能完成数学任务。

数学问题提出时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设计出经过学生的合作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课例4:在学习过周长定义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发展水平,进过整合和创新就能想到办法把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出来。二年级学生在学习过5+5+5+5=20可以写成5×4=20后,出示一个加法算式:1.2+1.2+1.2+1.2=4.8,让同学们改写一个乘法算式( )×( )=( )。再出示另一个加法算式:□+□+□=24,让同学改写成乘法的算式:( )×( )=( )。经过这种问题的探究,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就会得到培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姚本先.心理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3] 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李世平.教育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1.李冠军,1982年生,男,安徽濉溪人,定远县炉桥镇第一小学教师,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2.闫其新,1965年生,男,安徽定远人,定远县炉桥镇第一小学校长,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意识小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46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我是小学生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