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教学应注意“五个重视”

2017-02-15 16:29:48江苏李启飞
小学生 2017年11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教材

⦿江苏/李启飞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裴圩镇中心小学)

小学品德课教学应注意“五个重视”

⦿江苏/李启飞

小学品德课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课型变化、言传身教、电教手段运用、理论联系实际。

品德课教学;“五个重视”

小学品德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重视情感教育

品德课教师传授道德知识,应做到心到、意到、感情到。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与学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以真诚的爱陶冶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鼓舞。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所以正确地传授道德知识,必须要有情感的介入。品德教师应结合教材的内容,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主要渠道,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传递鼓励、信任、关爱的情感给学生。如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不能因个别学生不完成作业,借题发挥,大声呵斥学生,拉开批评的架式,无情指责XXX学生不做作业,教法简单、粗暴,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对教材中人物或事理的层层分析,使道德形象活灵活现、丰满、高大,有情感地、有策略地提出班上不按时作业的个别不良现象,点到为止,让学生在对比、讨论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进而促进他们自身思想、认识的转变,使其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

二、重视课型的巧妙变化

就小学品德课来说,必须将单一、枯燥的说教课转化为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故事欣赏课或观察讨论课等。小学品德教材中以故事为主题的篇幅不在少数,教师可将这类课上成绘声绘色的故事欣赏课。如教学《过去的故事》,课本主要安排三个环节:故事会、小影院和谈感受。为了增强吸引力,笔者要求学生课前观看电影《邱少云》,课堂上教师补充讲邱少云的故事,讲的过程中注意细节的呈现:“一团烈火把他包了起来,烈火从棉衣烧到了邱少云的头上,他疼痛得把两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任凭火烧,直到牺牲,始终没移动一步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通过这些感人的情节,教师把自己的感情融到故事之中,整堂课以讲故事、分析故事为主,用故事导行,用故事中有血有肉、形象逼真的英雄形象——“邱少云”去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内化。

还有一类教材,内容图文并茂,这类课可上成观察讨论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熏陶,同时避免了学法的单一性。方法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讨论、思考、理解教材的教育意义。小学品德课尤其是低学段的《品德与生活》,几乎课课都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既和生活相联系,又和文字内容相辅相成。教学中应坚持三个程序:首先,引导看图,让学生观察插图中有哪些人,哪些物,知道大概内容。第二,析图,让学生分析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他们是什么关系。第三,说图,让学生说说插图的主要内容,谈谈通过看图我知道了什么,我该怎么做。

三、重视言传身教

就是用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感化学生、引领学生、净化学生。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正面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教师平时就要勤动手,与学生一道参加清洁卫生的扫除。教育学生要热爱学习时,教师自身平时就应热爱自身工作,刻苦钻研专业知识,认真备课、上课,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耐心地辅导学生,给学生起一个表率作用,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中默默地受到感染,以此去规范自己的所作所为,养成勤学进取、严肃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重视使用电化教学手段

品德课教学,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目的和内容使用录音、投影、视频展示或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对品德课产生新奇感。如教学《李奶奶身上的伤痕》这个内容时,可先播放课前录制好的“李奶奶的故事”(配音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接着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抗战电影,说说日军灭绝人性的罪行,然后播放日军烧杀抢掠的片段,形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预设效应。在此基础上,抛出问题“李奶奶身上的伤痕是怎么造成的”,学生带着问题接触课文。小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可以使他们的各种感官功能被激发,产生强有力的动态生成效果,所以,教学中必须予以重视。

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这里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指品德课教学要教得实实在在,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要让教材上的内容切实地落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上,不能拔高,不能过于抽象。教学时应联系课文内容,紧扣《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一点一点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如教学《在公共汽车上》一课时,可在掌握本课观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讨论:你准备用什么实际行动遵守公共秩序?举例说明不遵守公共秩序有什么坏处。学生的回答千差万别,内容丰富,讨论后让他们对照小结。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行为,懂得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进而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在公共场所严格要求自己,如乘公共汽车要依次排队上车,要主动给老人让座,遇到不文明行为要想办法劝阻,和大家一道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的好习惯。

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品德与社会》,有些内容的时代背景学生根本不了解,这就更需要教师创设条件,重现背景材料,避免空讲理论,空洞说教。

[1] 英俊娉.谈谈情感教育在小学品德教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教育视点,2015(11):92.

[2] 丁秀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提高小学品德教学实效[J].赢未来,2016(11):106.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裴圩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08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1
品德
读者(2015年7期)2015-04-01 12:28:14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