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 康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石湫中学,江苏南京 211222)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时期。初一阶段作为整个初中学习的基础,有理数加减法的教学对学生良好学习思维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但作为概念性教学,教师一般采用列举简单事例、法则呈现、大量练习、重复背记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反感、教师难教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要求在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中,要以初中生本阶段的认知规律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形式多样的创新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优势,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协作精神、探索精神及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理数的加法”是以小学算术四则运算为基础的,将数的领域扩展到有理数的运算学习。它与小学的算术运算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区别也十分明显[1]。小学的加法运算相对单一,无须确定和的符号。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运算的开始,不仅是后期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及关键,更为后期实数运算、整式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等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其教学创新应用对于学生整个初中阶段乃至后期的数学学习,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必须受到高度重视。
课题引入作为教学的第一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法教学时,必须找到好的切入点,并基于此切入点积极引入课题,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教师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或吸引学生兴趣的例子作为课题引入的切入点,将近期发生的吸引学生关注的时事与有理数加减法的内容进行合理契合,并根据契合点引出教学课题,以更加巧妙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与了解,为学生提供开展自主、合作及交流性学习的机会。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教学时,教师可进行如下形式的教学:
教师:相信大家都看过《灌篮高手》,而且男生、女生应该都很喜欢里面帅帅的灌篮动作吧!
学生A:嗯,我们都喜欢看,尤其是樱木花道灌篮的一刻实在太帅了!
教师:嗯,非常好!那么我们就根据篮球比赛中的灌篮球数来进行有理数的学习吧!假设樱木花道在一场比赛中灌篮进球2个,流川枫灌篮进球1个,那么A队的净胜球就是1球。那么,假设樱木花道灌篮进球3个,流川枫灌篮进球4个,那么樱木花道的净胜球是几个呢?
学生:樱木花道的净胜球是-1球!
教师:非常好,刚才说到的-1就是负数的概念了!
……
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逐渐增强,因此在教学中,以实际生活的具体实例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参与积极性及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诸如以上的例子将有理数加减法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的相关知识,为其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规律的探寻作为有理数加减法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将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兴趣点及知识水平进行有机契合。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为学生创造总结、分类及讨论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将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并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已经讲到有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通过小组间的积极讨论,使学生自主得出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2]。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加法学习时,通过如下的问题引入来引发学生的讨论:“小明在跑道上进行跑步练习,一开始跑了300米,又跑了400米,请问,小明现在的位置和原来的位置相差多少米?可能出现多少种情况?”通过以上问题,引发学生的发言与讨论,最终使学生亲自得出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第一种,先往东跑了300米,又往东跑了400米;第二种,先向西跑了300米,又向西跑了400米;第三种,先向东跑了300米,又向西跑了400米;第四种,先向西跑了300米,又向东跑了400米。根据得出的结论,引导学生利用之前学到的有理数的意义,列出相应的式子,并最终得出有理数加法的相关规律。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激烈讨论的氛围中,能尽快地、牢固地掌握自己总结得出的规律。同时,对培养学生分类讨论思想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了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外,有理数加减法可以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进行学习及巩固。
对于刚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大部分学生来说,思维及学习方式还停留在小学阶段。这时,将有理数加减法的教学内容与娱乐性、益智性的游戏进行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所学知识。这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使“数学有趣、数学有用”的观念深入其心,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真正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人,使用扑克牌进行游戏,并规定所有红色的扑克牌为正,所有黑色的扑克牌为负,组员A依次抽取3张牌,列出式子,并依次相减,计算出相应的结果。组内其他成员负责监督,一人结束之后其他人继续抽牌进行游戏。通过此类游戏的形式,对所学有理数减法知识进行练习,加强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精力旺盛,好胜心强,十分热衷于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因此,可将有理数加减法的教学内容贯穿于形式多样的比赛中。例如,将学生分为两队进行足球对抗赛,每队选出一名裁判,规定每队进球一个获得1分,时间为15分钟,最后请每组裁判计算出本队的净胜球,最先计算出正确结果的一队获胜。通过诸如此类的比赛,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便捷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理数加减法的学习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为灵感与基础,找出数学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从中收集出与数学相关且吸引学生关注点的信息,并总结归纳成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以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自觉形成利用生活经验来检测数学结论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之后,要求学生用30元去购买50元的物品,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应用,对“30-50=-20”进行论证。通过诸如此类的练习,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间的紧密联系,感受到数学的鲜活与生命力。
[1]范璞.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创新[A].《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2.
[2]朱同平.巧设情境,计算有理数加减法[J].中学数学杂志,2012,(S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