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军英
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并且知识储备有限,在作业中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有些计算错误还会在今后的学习中频繁出现,因此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也让教师头痛不已。
笔者认为小学生解题错误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教师缺乏实践意识,没有深挖实践教学内容,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在处理小学数学与生活相关的这类习题时,由于教师缺乏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意识,只做口头讲解,使得大多数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未能充分体验。教师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目标,也没有深挖习题中可以实践的内容,导致学生失去了实践、体验、提升的资源。低段数学习题中,经常会看到类似摆一摆、分一分、数一数等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习题,而很多数学教师无视这些实践良机,学生就错过尝试实践的机会了。
二是由于一年级语文课程识字内容的置后,加上学生原有的识字量不够,数学习题的读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生几乎完全依靠教师、家长读题,时间一长就产生了依赖心理,导致审题意识和能力的严重不足。
三是学生缺乏检查意识、没有掌握检查的方法,导致在完成作业后宁可独自发呆,无所事事,也不知道检查,错过了改正错误的时机。
“数学计算错误”是指学生不能熟练计算一些基本的计算题目,计算方法不够灵活,计算结果不正确。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探索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学习数学是一个不断出错又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要求下,能更好地掌握计算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设置解题方法指导专项的学习内容。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重视解题方法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读题、审题、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
审题需要学生从题目本身去找切入点,获取向何处发展和进行的信息。因此,不但解题开始需要审题,解题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审题,是循环往复和不断深化的过程。
1.让学生感悟审题的重要性。
培养审题能力需要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为依托,需要学生认真读题和有效思考,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发展和巩固的实践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审题,让学生感悟审题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一边结合题意,一边回顾解题过程,解释每个符号和数字所对应的图案或者文字,有助于低段学生理解题意,而且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1)培养学生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的习惯。比如,一年级上册的一道习题:前面有九个学生,后面有五个学生。一共有几个学生?要求学生读通题意后在题目下方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再根据示意图写算式。
(2)要求学生圈出或标注出一些重点词语的习惯。做题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先看清题目要求再做,同时要求学生圈出或标注出一些重点词语。如有的要求是按从大到小比较,有的要求是按从小到大比较。
(3)培养学生折折、剪剪、拼拼的习惯。有些思考题难度较大,思考成分相对较强,许多学生喜欢用算式来说明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图文结合”,用画图的方式检查自己的答案。
3.提高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策略。
(1)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通常,低段学生对要计算的题目只是简单地看一遍,并没有从实质上理解题目。学生只是在“看题”,没有“动脑”,更没有达到真正审题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
(2)帮助学生加强审题习惯的训练。教师应从低段年级开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审题上舍得下功夫,精心设计练习,根据不同类型题目,教给学生不同的审题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审题习惯的培养。
(3)提供交流审题方法的机会。在做作业时,学生往往不会去审题,而是凭感觉在做题目,并没有深入理解题意,这样就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保证让学生有交流审题方法的机会。
1.树立检查意识。
只有真正意识到检查的重要性,学生才会从被动检查转化为主动检查,学生才会乐意去检查,提高检查的效率。
(1)教师需严格要求学生。教师的严格要求是学生养成检查习惯的关键。在平时的数学习题课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从开始的书写、圈圈、点点、划横线,最后要求学生在脑子里复习一遍知识。
(2)表扬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平时在练习课或复习课中,解题完成后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检查经常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
(3)设计找错误游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教师可以提高练习难度,点名请学生来帮助提醒检查,最后到学生自己检查自己的答案,让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错误点。
2.探究检查方法。
教师要引领学生探究一套科学、有效的检查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检查。
(1)从读开始“检查”。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读题。这一过程,轻声读一读题也是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而且能使学生养成从读开始“检查”的好习惯。
(2)“检查”是否抄错数。在数学计算作业中检查是否抄错数,仔细校对数,这是保证整道题正确做对的前提条件。
(3)“检查”有没有看错符号。有些学生已经理解了文字的意思,知道用减法或加法计算,可是在实际计算中将减号当做了加号或者将加号当做了减号。
3.养成检查习惯。
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养成检查习惯,帮助学生把这种行为转化为内在的需求。
(1)师生共勉。教师应时刻提醒学生做完作业后要认真检查,培养学生检查意识。教师要善用作业评语,激发检查兴趣。
(2)生生互助。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检查和相互批改。生生互助时不仅可以让学生运用已学会的知识去帮助同学检查,还可以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家校合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和家长电话联系的机会,向家长灌输理念:做作业应该让学生单独完成,家长只能配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持久练习,学生肯定会养成良好的检查方法。
培养学生有效审题的能力和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正确率。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实践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检查习惯,让学生从“学检查”到“会检查”,对学生检查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起了积极的效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加强了教师对课后习题的处理能力,提升了教师对数学实践的意识和理解,改进了数学教学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