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课程本质属性 发展语文核心能力

2017-02-15 19:44申文娟
名师在线 2017年23期
关键词:萨沙本质属性语文课程

申文娟

(江苏省泰州市九龙实验学校,江苏泰州 225300)

引言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都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之中,使得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始终难以形成有效的突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认识不够彻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教师应该从文本的特点入手,充分彰显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1]。

一、紧扣文本特质,在实践练笔中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经典范本,蕴藏着作者丰富的真情实感,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极好资源。中国有句古话:“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阅读感知如果没有情感的支撑,学生难以真正走进文本的内核;实践表达如果没有情感的浸润,学生难以进行真正的言语倾吐。因此,教师要多研读文本,探寻其中有“情”可发、有“ 形”可循的语言训练点,以语言训练为抓手,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创作欲望。学生通过课堂小练笔的实践活动,真正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语文课堂更高效。

例如,教学三年级《赶海》一课时,教师出示了文本的四句话:①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②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③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④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整体朗读这四句话时,找出语言中的共同特点。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意识到,这四句话作者都充分运用了拟声词,将自己内心的情感生动而形象地再现出来;在深入品读句子时,则着力感受“嘿、哎、咦、哦”这些叹词的妙用。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满心的惊喜、内心的疑惑、心中的释怀读出语句所表达的意境。

随后,教师紧扣“语用”理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创设“捉迷藏”的游戏情境,仿照这种形式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学生练笔如下:星期天,几个小伙伴相约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轮到洋洋捉了,我冲着人群喊了一声:“嘿,大家机灵点,这家伙身手敏捷、耳朵又灵!”“呀,不好,他正快速朝我奔过来!”我赶紧屏住呼吸,悄悄地侧蹲下来,只见洋洋左摸右探,径直向我身后走去。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咦,我的后背被谁敲了一下?”只听得一声,“哈哈,看谁能躲过我的顺风耳,别以为蹲着,就捉不到你了。”“哦,看来是我的声音出卖了我。”……

学生将叹词用于自己熟悉的捉迷藏游戏中,使得整个游戏过程显得更加生动有趣、惊险刺激,使文章更具表现力、感染力。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认真研讨教材,就能挖掘出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可以是环境描写,也可以是内心独白,抑或是方位顺序的表达……依托文本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不仅能品味出生活的乐趣,还能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

二、依托文本资源,在情境表演中发展学生的解构能力

小学生尚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生动形象、直观可感的事物充满兴趣,因此在众多的学习策略中,情境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文本情境模拟不仅使学生身临其境捕获真实感受,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在研读文本和设置学习活动时,教师充分关注、发掘课文中可以进行情境表演的元素,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然而,教材中并没有现成的语言实践情境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解析和运用教材,开发文本资源,多维化、多途径地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

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时,教师紧扣课文故事情节生动鲜明、语言描述简洁生动的特点,引领学生借助表演的方式解读文本,走进人物,感知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情境表演的方式感受人物语言所裹挟的丰富情感。如在教学“借酒送别”这一语段时,教师引领学生着重感受人物对话时的语言,揣摩人物语言背后的真情。随后,教师组织学生现场表演,将人物描写的内容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深入解读,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学生在表演前的准备阶段,就是对文本语言的感知体悟过程,而在最后的实践表演中则是自身成果的一种体现。再如教学“凝视”一段时,教师采用了相反的方法,先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借助画面、音乐的情境渲染,将李白的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出来。在随后的采访过程中,教师让表演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为深入解读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时,透过学生的精彩表演,可以看出他们对文本内容已有了深刻理解,并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如此拓展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愉快的对话交流中历练了感知文本语言的能力。教师通过创设多维的语文实践平台,将课堂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将探索空间真正留给学生,从而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超越文本内涵,在争鸣辩论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每个生命个体的特点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原始经历,决定了他们对于文本的解读不可能停留在相同的视角和维度上。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融入课堂,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其实,这正切合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理解,善于探寻学生思维中的“异”,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创造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发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自由而宽阔的阅读空间里拓展思维,展现个性。

例如,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时,学生都被萨沙的行为所感动,都明晰了“关注弱小、保护弱小”的主题。教师总结全文时,一位学生站起来并且语出惊人:“在最为困难之时,萨沙同情弱小、不服输的精神的确可嘉,值得赞颂,但是在暴风雨中,执意将仅有的雨披给蔷薇花很不值得,人与植物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位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认知观点,面对这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抓住契机,把“到底值不值”的问题留给了学生,组织他们进行辩论交流。学生纷纷根据自身的认知经验和阅读体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阐述自己的理解,有的从教材本意出发支持萨沙的举动,认为这样做保护了花朵,留下了绚烂的色彩,值得!再说萨沙同情弱小,爱护花草树木正是优良品德的体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的则从现实生活角度出发,认为萨沙同情弱小、爱护花草的行为是好的,但是如果萨沙将雨披给了蔷薇花,自己因淋雨生病,会让父母操心,影响工作,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这样别出心裁的辩论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见解,促进了学生认知素养的不断提升。

结语

阅读教学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任务,教师需要对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入研读,并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彰显课程的本质属性,更好地践行课程特点,真正为学生认知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1] 潘天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内涵解读[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2,32(2):91-93.

猜你喜欢
萨沙本质属性语文课程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萨沙的星星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浅论人才的本质属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质属性及实地考量——基于浙江省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
奇怪的书
小路上的画
浅析语文课程的运作及其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