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中心小学,江苏南京 210038)
用分层教学法激活高年级线描学习的策略浅析
张 静
(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中心小学,江苏南京 210038)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想象力和表现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美术学习内容的难度却在相应地增加,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在线描学习内容中尤为突出。本文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线描学习的内容特点,从分层目标、分层辅导、分层评价等领域进行了阐释与分析,并解决这一矛盾。
分层教学;线描学习
随着年级的升高与年龄的增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成功与否看得很重,但由于考试学科学习任务的加重与美术学习内容难度相应增加的双重压力使得很多学生美术表现的技能技法短期内无法达到自身的心理要求,从而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减退。在高年级美术学科线描学习内容中,线条粗细、长短、曲直、疏密的丰富变化与抽象的空间感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因为对自己的表现能力产生怀疑所以不敢动手主动参与,精彩的作品寥寥无几。要实现“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的《美术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作为美术教师,在线描教学领域不妨用分层教学的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运用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班级中的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分别制定切实可行的线描学习目标:
1.发展优等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线描绘画特长,培养并提高他们对“线”更深层次的认识,领略线条灵活多变、表现自如的特性。
2.提高中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使之认知线条的变化方法,并能根据这些特点大胆表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努力争取成为优等学生。
3.帮助后进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严格要求,热情关怀,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线描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质量,稳步发展,使之成为中等学生甚至向优等学生冲刺。
辅导是美术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途径,当我们确定了分层的线描学习目标后,还需要紧扣目标进行有效的分层辅导。比如用线条表现相同的事物,我们辅导优等生是着重引导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进行一些细节上的刻画时要注意丰富的变化,注意线条的疏密、曲直、长短上的变化,并运用这些变化使画面产生生动、耐看的点、线、面效果;对中等学生的要求则是在合理构图的基础上用装饰性的线条进行表现事物,装饰性的线条随意性比较大,不受物体固有特点的影响,也比较容易出效果,可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向优等生迈进的动力;对后进生而言,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让其用线条进行写生只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若让他们用线条进行抽象的创作只会让其感到无从下手,不如先打消学生的顾虑,让他们感觉线描是件很轻松的事儿,只需要粗细不同的两支笔就可以完成一幅作品,但凡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都可以来表现,当学生表现失败或者画面效果不理想时,教师及时用不同形式的线条帮助其进行调整画面。学生发现,看似简单枯燥的线条原来可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画面,顿时来了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转化成中等生的基础,有了冲刺优等生的希望。
笔者所教的五年级中有两个比较突出的学生,一个是一班的丁同学,还有一个是二班的林同学。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学习态度懒散,上课不带画具,不按时完成作业,一学期20课作业,他俩顶多“糊”好10课。据说他们不仅在美术学习上懒散,其他学科也一样,着实让老师们头疼。
在进行线描教学前,布置带画具时我就注意提示他们:下节课只需要带两支黑色的笔,一支粗的,一支细的……如此少的美术学习用品让他们很吃惊,不过,课上还是带来了。刚开始表现时,他们对写生极不感兴趣,一个劲儿地喊“太难了”“我不会画”再接下来就要开始捣乱了。我同意他们随便画什么,不需要画他们认为难的内容,不出我所料,丁同学画了房子,林同学画了鱼,都是画了不知多少遍的东西。他俩开始觉得无聊了,这不就跟以往的表现方法一样吗?先用粗的黑色记号笔画外形……当我宣布不需要涂颜色时,他们瞪大了眼睛。于是我提醒他们,用密密的花纹把需要涂色的地方画满,注意,不同颜色的地方花纹也不能一样。开始他们不知怎么表现,当我帮他们调整好构图,又简单示范了表现方法后,他们的兴趣来了,林同学一改以往不安分的作风,非常有耐心地把一幅线描的《海底世界》作品表现完了。丁同学虽然动作稍慢一点,下课后积极要求等到下午放学后到我办公室继续完成作品,我没有理由说这不是两幅可以得“优”的作品……更让我惊喜的是,他们把之前遗留的作业在一周内全部补回来了,还时不时地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学线描啊?”
在美术教学中,作品展评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评价展示可以使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得到发扬、不足加以改正,同时也是展示学习成果、检测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环节。我们的评价通常是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的,这样致使中等生和后进生感觉无论怎么努力,画得还是不够好,还是得不了“优”。其实,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步我们就可以给予肯定,我们不妨将评价环节这样操作:
第一,是否利用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如变换线条的方向、粗细等、长短、聚散等)在画面中表现出了“点、线、面”;
第二,是否充分运用了线条的疏密、曲直、长短变化;
第三,是否利用粗细不同的线条进行了合理、美观的构图;
第四,是否具有饱满的构图并且在表现上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
以上四点中第一点针对优等生,第二、三点针对中等生,最后一点针对后进生,只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些方面有了进步或是有了新的创意,都可以给予较高的评价,在给出肯定性评价的同时不忘为其下一步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当然这些划分不是绝对的,学生的发展是不可预测的,当学习内容或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兴趣点相契合时,中等生和后进生表现出非常优秀作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教师的评价策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地使用。
线描学习内容在美术教学中属于比较难的内容,不仅后进生和中等生感到困难,优等生时常也感觉有困难,让其打消畏难情绪是线描教学中的关键。如果按照“综合各次作品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班内学生分成A、B、C三个组,每组完成不同的作业,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的模式来分层教学无疑又给中等生和后进生冠上了相应的“帽子”,不如就让分层在不只不觉中进行,只是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辅导和评价时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后感觉自己与他们以往眼中的“优等生”距离越来越小,甚至自己在美术学习中也是一名优等生,这样或许更符合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更好地协助学生完成线描学习的任务。
[1] 林叶.谈小学美术教学的实用性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1).
[2] 杨景芝.儿童绘画与心理教育[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张静,1979年生,女,江苏南京人,现任南京市燕子矶中心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全国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南京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