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教学片段及思考

2017-02-15 16:56:50蒋大进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1期
关键词:密密缝游子吟孟郊

蒋大进

《游子吟》(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是唐朝诗人孟郊所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6句30个字,通过白描手法,描写临行前母亲为孩子缝衣的场景,在歌颂母爱无私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其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成为千古佳句,广为传诵。笔者结合生活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就缝衣场景引导学生品析:

师:我们现在想象一下,一位年迈的母亲坐在昏黄的油灯前,为孩子缝补着衣服,这一针一线都缝进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关爱,现在请你们好好揣摩一下,把这句诗的情感读出来吧。

(生自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是呀,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无论儿子走多远,走到哪里,母亲的心都会跟随。

(生又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儿子明天就要走了,作为母亲只能在今天晚上给他缝衣,缝得再结实一些。

(生再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孟郊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现在却要离开母亲进京赶考,母亲要孤苦伶仃地一人生活,这种离愁,这种担忧只能缝进那密密的针脚中。

(生齐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读到这里,你们再好好想想:母亲仅仅是担心孟郊迟迟归吗?他还担心什么?

生:担心儿子在外会生病。

生:担心儿子的钱被偷了怎么办?

生:担心儿子能否考中进士?

……

师:由此可见,母亲在密密缝的过程中还缝进了什么?

生:祝福。

生:母亲的担忧和所有的爱。

……

师:是的,千针万线,饱含了母亲的牵挂、担忧,浸透了母亲的祝福和无边的爱。同学们,现在我们好好品读一下,把母亲这份伟大的爱,这份真挚的感情融入诗句中,并读出来。

(生再次齐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教学思考】

对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一句,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品析,反复朗读了5次,每一次读都是学生与孟郊进行的一次深层次的对话,都是学生对母爱伟大的感悟。这里笔者没有用过多花哨的手法,而是纯粹通过语言渲染给学生营造场景,让学生通过想象,进入画面,穿越时空,走近作者的内心,走近当时那盏昏暗的油灯,去感知一位年迈的老母亲亲手给儿子缝补衣服的感人场景。

这里没有时空之隔,有的只是被一位母亲伟大的母爱所感动。儿行千里母担忧。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用一颗母亲的心,揣摩离别前对儿子的依依惜别之情,这一切最终都浓缩成一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案例中笔者反复渲染,学生一咏三叹,反复体验感悟,他们在诵读中感受到了孟郊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与敬意。跨越时空,从诗句到生活,让学生得到了一次较好的思想教育。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读、分角色读,充分体验文本,才能实现与文本、作者的多层次对话。案例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结合想象,叠加体验,最终在一次次集体诵读中走出诗句,走近生活。

语文学习不仅需要知识积累,更多需要情感体验。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把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给挖掘出来,并且转化为学生的情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古诗教学中,应该重视读,通过读来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唤醒他们心中的善良与感恩,如此,语文课堂才会充满浓浓的人文情怀,才会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密密缝游子吟孟郊
游子吟
新少年(2023年5期)2023-05-06 19:18:16
游子吟
游子吟
灯光下的母亲
牡丹(2021年11期)2021-07-20 06:02:34
游子吟
得意的孟郊
小布老虎(2017年3期)2017-08-10 08:22:35
找不同
游子吟
学者认为《游子吟》也是一首励志诗
游子吟
诗选刊(2005年5期)2005-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