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陈利平
在语文教学中还学生以主人的地位
⦿江苏/陈利平
徐州市教育局推行的“学讲计划”对学生角色地位和学习方式进行了重新认定,这是“学讲计划”诸多新理念中的一大亮点。但从精神实质来说,“学讲计划”跟《新课标》是一脉相承的,即都强调在教学中要还学生以主人的地位,彻底改变以前“满堂灌”、“一言堂”或“讲听式”、“问答式”的局面。
“学讲计划”认为,教育实践本质上是“为人”而不“为物”的活动,是儿童自由地与外界接触的活动。教育应使儿童体力和脑力的一切潜力得到充分发展,而不是逼迫他们躺进成人设置好的预制模具去接受统一标准的塑造。所以,要确立学生主人的地位,实施教育的学校不应再是引导儿童追寻智慧、学会选择、构建自我的生活场所。人们不问怎样使一个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是问我们应当教他什么技术。社会企盼教师充当高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能以最佳的方式去设计和塑造孩子。教师自己也有意无意地竭力维持其“师道尊严”的地位,总是想凭借“规范”的教育方法和控制技术把性格各异的儿童造就成千人一面的芸芸众生,只希望他们成为一颗光滑耐用的“螺丝钉”。
“学讲计划”虽然已经推行了三年多,但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并不多见。这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都严重地存在着。请看语文课上经常听到的话语:
“请把课题读两遍!”——
“请把课本打开!”——
“请齐读1-3小节,预备——读!”——
“请打开作业本,生字联词连抄10遍。”——
从这些教学习惯用语中,我们能够看到“学习主人”主动学习的影子吗?当然不能。所以,我们要努力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或者是教学思维惯性。在课堂中,多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和交流。这样才能真正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体现出“学讲计划”的精髓。
如有学生对《小站》产生质疑:“蜜蜂嗡嗡嗡地飞舞,使这个小站显得更加宁静。”这句话是否自相矛盾?既然有蜜蜂嗡嗡嗡的声音,怎么还能说小站宁静呢?笔者当时灵机一动,抓住这句话,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笔者让学生思考这句话目的是写什么的。学生都明白是写小站的“宁静”。如果直接说“小站很宁静”,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但如果把它换成课文的表达形式,好不好呢?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对比,仔细品味,然后讨论,在笔者的启发下,同学们各抒己见:(1)如果用改换的句子,直接说小站宁静。但小站到底怎样宁静,要让读者具体形象地感受到是很困难的,而原句写蜜蜂小小的嗡嗡嗡声就能听到,使我们如临其境感受到了小站的宁静。(2)蜜蜂嗡嗡嗡地飞舞,使小站的宁静中蕴含着生机,使我们感受到小站动态的美。(3)小站宁静的蕴含生机的美是工作人员精心设计布置的结果,赞美了小站工作人员的服务精神,也就更进一步点明了课文的主旨。讨论至此,笔者向同学们揭示了衬托的修辞手法。这里是以有声衬无声。这换与不换,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衬托修辞手法的妙处,显然上述讨论花了不少时候,但笔者觉得很值得。为加深印象,笔者又引导学生回顾了《海底世界》、《桂林山水》、《少年闺土》、《鹿柴》、《春晓》等课文或诗歌中的有关句子。在教学中如能抓住这些语句作必要的分析,相信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
在作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学讲计划”所强调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怕写、教师怕改是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这种现状的存在,不能说与我们的教学方法没有一点关系。笔者认为,目前,我们很多老师还没有认识到在作文教学中也要贯彻“学讲计划”,认为“学讲计划”只能在阅读教学中贯彻,甚至有的老师根本就没有尝试过在作文教学中贯彻“学讲计划”,从而他的作文教学也就根本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只要认真地贯彻了“学讲计划”,我们就会发现作文也并非什么神秘艰难的事。今天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之多远非昔时可比,他们有的甚至已经在电脑互联网络、电脑“互动媒体”的环境中生长,所占有的“经验意思”不能说不多,而且他们也都口齿伶俐、能言善辩,为什么一到作起文来,就会“捉襟见肘”,只会用自己的口(笔)去套用别人的语言,重复别人的思想,造就出一篇篇干瘪苍白、充满假、大、空话的儿童八股?与书面语言学习的情形相反,儿童初期的口语学习却大都是成功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很明显,口语学习是在言语交际的实践环境中进行的,学习者是为了交际的实际需要,始终处于“我要说”的主体地位。而书面语言的学习却严重地脱离了交际实际。在应试教育机制的束缚下,学生只是迫于应试的需要,按照教师为他们制定的统一要求去做,长期处于“要我写”的被动地位。由此可见,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表达和交际的主人,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徐州市教育局提出的“学讲计划”是一种教学改革,这种改革要结合学科的特点灵活地运用,即要达到“学讲计划”学科化。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学讲计划”要语文化。根据“学讲计划”的要求,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技能只有靠反复实践,才能正确把握并日趋熟练。语文能力的形成需要多“做”,既要有足够的数量,又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在课内,我们要抓住任何一次机会(哪怕是一次简短的课堂发言)对学生进行严而有格的语言训练;我们还要创造一切机会和条件,开辟广阔的自主表达的天地,让学生充当课外交际实践的主人。我们要把办班报、小广播台、小记者站等的编、播权,以及孩子们自己的种种集会、团体活动的主持权等,统统下放给学生。学生在表达和交际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之时,便是语文教学走出“费时低效”的怪圈之日,也是“学讲计划”开花结果之日。
江苏省新沂市新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