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燕霞
引生活之源泉 作灵动之文章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
⦿江苏/江燕霞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的灵感源自于对自然、生活以及社会的真切体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回归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心有所思,情有所感,不吐不快,抒写真情实感,从而让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提高写作能力。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略谈了自己的几点拙见,以作抛砖引玉之石。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灵动
综观当前学生写作现状,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写作思路狭隘,写作时冥思苦想半天,依旧茫然惶恐,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无情可抒。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写作资源库不足,缺乏对生活的真切体悟。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和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中的动人瞬间,感悟生活中的点滴快乐,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以妙笔铸动人华章。
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是写作的源泉宝库。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人心,引导学生走近生活,深入生活,形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以丰富学生的见闻见识,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活中有许多值得观察的事物,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近自然,观察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沙一石,看一看,听一听,嗅一嗅,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用心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思。比如,春天桃花夭夭时,让学生去嗅一嗅花朵的芬芳;夏天荷花亭亭时,让学生去看一看绽放的鲜艳;秋天菊花傲霜,让学生去摸一摸那五彩的花丝;冬天梅花斗寒时,让学生去赏一赏抖擞的君子,感受傲人的品质。这样,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就会汇集成浩瀚无边的海洋,一树一叶就会变成繁茂昌盛的园林,一沙一石就会凝聚成灿烂耀眼的宝塔,写作时,学生自然有米下锅,下笔如有神。例如,教学写《我最喜欢的植物》的习作时,笔者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动笔描写,而是课前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植物的长势、形状、颜色、香味等,动静结合,然后让学生课堂上说一说自己的观察心得,抓住主要特点,有序描写。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不断积累情感,丰富人生经历,通过亲身实践,让学生感悟生活的妙趣盎然,记录人生的酸甜苦辣,写下学习的得失成败,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一)体验学校生活,记录学习成败得失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习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教师要注意引导将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记录下来,总结反思,充实写作素材。同时,还可以让学扮演“教师”的角色,体验老师的繁忙和辛苦;组织各种唱歌、写字、演讲、作文比赛,让学生畅谈感受,抒写真情真意。
(二)体验家庭生活,感受浓浓亲情 家庭是学生最为主要的活动场所,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和关爱。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洗衣做饭、打扫房间、买菜折菜等,捕捉家庭生活的点滴素材,记录家庭生活中有意义的场景和事件,体验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感受家庭的酸甜苦辣,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三)体验社会生活,丰富内心情感和人生经历 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争当环保小卫士,如捡垃圾、扫马路;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培养学生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懂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或开展“我是小记者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采访调查,如,采访交通警察,学习和了解交通指示;采访环保工人,倡导绿色环保等等,然后交流调查心得体会,学写调查报告,提高写作能力。
当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积累了写作素材,获得了真实的生活感受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描写生活,记录闪烁的思想火花,思考人生的酸甜苦辣,写下成长的喜怒哀乐,有感而发,倾吐胸臆,真情流露,个性表达,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从而让文章有血有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质量。
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方法,抓住写作对象特征,巧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提高写作技巧。以写“我最熟悉的一个人”为例,笔者指导学生抓住他或她的外貌、动作、心态、心理等特点,围绕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真情描写。另一方面,教师要创设及时捕捉和创设有效情景,让学生触景生情,情动辞发。比如,盛夏下午最后一节课,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哗哗下起了大雨,豆大的雨点拍打着玻璃,发出砰砰的声音。此时,学生表情各异,害怕、兴奋、激动、惊讶皆有之,笔者灵机一动,这不是最佳的写作时机吗?于是,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观察景物变化,即兴创作,自由表达,张扬个性。
总之,生活为写作开发了无尽的活水源头,回归于生活的写作,如泉之涌,活水源源,真情绵绵,下笔有神,灵动精彩。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返璞归真,回归生活,引生活之源泉,让学生易于动笔,善于思考,乐于表达,作灵动之文章。
[1]顾佳妮.实施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06).
[2]赵云龙.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探究[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4(03).
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