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驳后立,层层推进
——考场议论文“结构完整”例说

2017-02-15 06:56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曹华钦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靶子升格汉服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 曹华钦

先驳后立,层层推进
——考场议论文“结构完整”例说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 曹华钦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在四川成都街头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一名幼童背着书包骑在牛背上,穿着汉服长衫的父亲则在前面牵着牛。“这是我们日常内容,我平时去银行、菜市场都是骑驴去。”这位父亲表示,自己此举是在践行国学文化,并非炒作。

这一幕被网友拍下来上传至网络后,父子俩迅速走红,“父亲醉心于国学并让儿子骑牛上学”的话题也引起了广泛讨论。

如果你也参与了这场大讨论,会有怎样的思考和感触呢?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文题给考生的任务非常明确:假设你参加了这场大讨论,你会有怎样的思考和感触?因而考生只需顺着大讨论的内容去思考即可。

针对“父亲醉心于国学并让儿子骑牛上学”这一话题,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故思考时不必过于拘泥,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以寻求最佳的立意角度。

1.从正面可行的角度立意

实际上,人们广泛讨论的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父亲”此举的可取性,另一方面是此种行为的荒谬性。从此父行为的初衷来看,其试图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形式,如让孩子骑牛上学、自己骑驴去银行等,来践行国学文化,以期小孩在生活中被国学熏陶,感受国学的魅力,这是正面的、可行的。因而,从这个角度可以如此立意:①在形式中感受国学;②国学熏陶好,形式不可少。

2.从反面荒谬的角度立意

践行国学文化,就一定要在形式上如此吗?难道一定要穿着汉服长衫,才算是吟诵国学的子弟?难道一定要骑着驴或牛,才能真正感受到国学的诗情画意吗?非也!想要践行国学,被传统文化熏陶,大可不必拘泥于套路或形式。材料中的父亲,如若换种形式,效果或许会更好。比如,在游泳季,带着小孩去搏击海浪,让孩子好好感受一下《论语》中曾皙所描绘的生活情趣——“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不是更有国学味吗?

践行国学,不在形式,而在内涵。故可以如此立意:①践行国学,不必拘泥于形式;②形式是椟,国学是珠;③别让国学笑话你的浅陋。

3.从综合的角度立意

针对此则材料,我们也可以综合以上两个角度来立意。虽然材料中父亲的行为过于夸张,但在践行国学时,形式如果恰当,对于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还是大有裨益的。如《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篇,孔子将自己的弟子召集在一起坐而论志的场面,依然影响着今天弘扬国学的我们。故该作文可以立意为:①情景形式再现,国学魅力无限;②以恰当的形式,传递经典的国学。

4.特别需注意的地方

有些考生会断章取义地摘取材料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进行审题,如仅仅就“国学”单方面立意,而忽略了“形式”与“践行国学”的辩证关系,那立意就偏题了。这是考生必须高度警惕的。

【原文呈现】

情景形式再现,国学魅力无限

○刘思晗

①近日四川的一位大叔火了,穿着汉服,让小孩坐在牛背上,行走在街头。与周围如此不协调的一幕,让人惊讶不已。

②践行国学,真的需要像这样穿着汉服,牵头牛,来一场形式秀吗?曾记否,某中学初二学生集体在操场为父母洗脚的壮观画面?其本意是践行国学中的孝文化,可传递给人的,更多的是形式上的作秀。

③情景形式再现,国学魅力无限。

④受国学熏陶,不要汉服长衫,不要牛,只要像1600多年前的谢太傅那样,将国学融入生活的情景当中。

⑤当日下雪,谢太傅召集晚辈畅谈:“白雪纷纷何所似?”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答案异彩纷呈。太傅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更是美得让人叫绝。

⑥与谢太傅相映成趣的是,2500多年前的孔子组织弟子坐而论志,畅谈理想。他抛出一话题——“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弟子相互畅谈,最后曾皙舍瑟说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欣赏曾皙的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⑦孔子召集弟子坐而论志的情景方式,不也可以成为时下践行国学,以国学熏陶小孩的教育方式吗?

⑧就在2017年7月1日,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应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邀请,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孔子》在香港红磡体育馆精彩上演。伴着悠扬的古典音乐,巨大的“竹简”从天垂下,一袭素衣的“孔子”缓缓走到舞台中央,或翻滚,或跳跃,或喜,或悲,或慷慨激昂,孔子生命中的一幕幕次第延展开来……

⑨通过“玉人舞”“幽兰操”“采薇舞”等舞蹈编排,舞剧《孔子》将孔子参政进谏、周游列国、危困绝粮、弦歌幽兰、晚年归鲁、修订《诗经》、撰写《春秋》等重要人生篇章展现得淋漓尽致。《孔子》的舞台历史情景,向我们展示着孔子的高贵品质,诠释着国学的经典内涵。

⑩情景再现式地领略国学,践行国学,方能悟出国学的无穷魅力。

【升格建议】

原文的升格可从诊与改两方面进行。一、原文的诊断

1.内容及点题诊断

(1)第①段虽说是引出材料,但是没有明确点出文章批驳的靶子。这个需要点明。

(2)文章第③段,虽点明了作文的主题,但显得过于单薄。

(3)文章第⑥⑧⑨段,作为论据,没有较强的表现力,需重新组织语言。

(4)末段作为总结性的段落,表述较绝对,有待修改。

2.结构脉络诊断分析

(1)文章一开篇就否定穿汉服、骑牛式的作秀,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先试图驳斥材料的做法,然后再立论。但文章由驳论到立论,缺少必要的、鲜明的过渡句或过渡段。

(2)在论证的过程中,主体结构不够明晰,显得有点儿散乱,更多的是论据的叠加。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就在于缺乏必要的过渡段落。

二、升格建议

1.内容及点题方面的升格

(1)原文第③段虽点题,但显得过于单薄。可将此段改成过渡段,稍稍充实内容,从材料中此父的形式作秀、伪复古,过渡到践行国学的情景再现上来。如升格佳作第③段。

(2)原文第⑥⑧⑨段,在主题的指向性上,表现力不够强。所以要对这三个段落进行语言的重组,将其表述成在不同的情景中践行国学,以服务于文章的主题——“情景形式再现,国学魅力无限”。如升格佳作中的相关段落。

(3)末段结合文章的三个论证过程,进行观点性表述,以总结全文。如升格文第⑬段。

2.文章结构方面的升格

(1)开篇立靶子。原文第①段,段首可以加上批驳的靶子:“身穿汉服,牵头牛,便是在践行国学吗?”以此明确材料所述是形式上的伪复古的论断。而后,在段尾加上一问一答,表明周围人所惊讶的内容,这有助于作者从反面点题,有利于过渡到后文的立论。

(2)配分论点,明确结构。主体结构显得有点儿散乱,原因在于缺乏必要的过渡段落。因而,可以给三个重要论据分别配上一个分论点,以统帅本部分的论证过程。这样就能使文章结构更鲜明,更有层次性。如升格文第④⑦⑩段。

(3)局部总结,点明主题。点题性的句子,可糅合材料或论据中的关键词。如升格文第⑥⑨⑫段。

【升格佳作】

情景形式再现,国学魅力无限

○刘思晗

①身穿汉服,牵头牛,便是在践行国学吗?(开篇简洁,反问入题,形象深刻,引人入胜)近日四川的一位大叔火了,穿着汉服,让小孩坐在牛背上,行走在街头。与周围如此不协调的一幕,让人惊讶不已!问之,则曰:在践行国学。(较之原文,更鲜明地点出此父的行为实质,并以此为批驳的靶子,引出下文的论点。)

②践行国学,真的需要穿着汉服,牵头牛,来一场形式秀吗?曾记否,某中学初二学生集体在操场为父母洗脚的壮观画面?其本意是践行国学中的孝文化,可传递给人的,更多的是形式上的作秀。

③践行国学,不需要形式上的伪复古,而是要“情景再现”式地领略践行国学的精神内涵。(过渡段,承上启下,既承接材料中行为的形式性作秀,又引出文章的主题。相比原文,本句表述更翔实,有内涵。)

④践行国学,感知世界,寓国学于简单的生活场景中。(首个分论点具体明确,点出践行国学的具体内涵,以及相应的情景方式。下文第⑦⑩段与此相同,层层推进。)

⑤受国学熏陶,不要汉服长衫,不要牛,只需像谢太傅那样,将国学融入生活的情景当中。当日下雪,谢太傅召集晚辈畅谈:“白雪纷纷何所似?”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答案异彩纷呈。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更是美得让人叫绝。

⑥国学不在那一身汉服里,而在谢道韫的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中。践行国学,感知外在,何不像谢太傅般畅谈雪的美趣,在生活中感知国学的意境美?(本段为第一部分论证过程的总结,既批驳了靶子——汉服秀,又将国学寓于具体的生活场景之中,形象可感。下文的第⑨⑫段与此相同。)

⑦践行国学,引领志向,当像孔子般坐而论志。(第二个分论点)

⑧与谢太傅相映成趣的是,2500多年前的孔子召集弟子坐而论志,畅谈理想。他抛出一话题——“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弟子相互畅谈,并在老师的“吾与点也”声中,领略了曾皙的洒脱高雅、卓尔不群。孔子引领弟子坐而论道的情景方式,不也可以成为时下践行国学,以国学熏陶小孩的教育方式吗?

⑨国学不在那一根牵在手里的牛绳上,而在孔子的那“吾与点也”的赞同声里。践行国学,引领人生,何不像孔子般坐而论道?情景形式虽简约,国学内涵却不简单。

⑩践行国学,领略精神,修身养性,何不来一场雄浑厚重的歌舞剧?(第三个分论点)

○11践行国学,不在作秀;感悟国学,修身养性。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舞剧《孔子》在香港上演。伴着悠扬的古典音乐,巨大的“竹简”从天而降,一袭素衣的“孔子”,以传统典雅的品质形象穿越时空来到我们面前。

○12情景舞蹈的上演,穿越了时空,让观众切实领略到孔子参政进谏、周游列国的进取精神,感悟到其危困绝粮、弦歌幽兰的安贫乐道,以及不以穷困而改节的幽兰品质之国学内涵。(该段表述上强调主题的指向性,强调服务于相关分论点。删除了没有表现力的句子,完善了相关语句,增强了语句的表现力。第⑧⑪段与此类似。)

○13情景形式再现,国学魅力无限。践行国学于情景中,更利于悟出国学的无穷魅力。(点题较原文更翔实,更合情理。)

【升格启示】

1.论证先驳后立

驳论部分,先要树立鲜明的靶子,如果没有靶子,那就无所谓先破后立了。当然,这靶子,既是源自材料中此父的行为及观点,也是与后文所立之论点相对立的。因而,先破后立,先要拟好前后对立的观点,以前一个为靶子,后一个为立论点。

2.结构层层推进

这部分很重要,关系着文章论证过程的条理性,以及文章结构脉络的明晰性。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引出中心论点。在驳斥文题中的相关观点后,引出正面立论的观点。

第二,分解论点。对提出的论点进行分解,将其分成两三个具有梯度性的分论点。如本篇升格作文的论点,就被分解成了“践行国学,感知世界”“践行国学,引领志向”“践行国学,领略精神,修身养性”三个分论点,逐层推进。

第三,分论点须具体明确。这就需要将下文所列论据中的关键词,作为关键信息点,整合进分论点的表述中,以形成该部分总括性的语段。

猜你喜欢
靶子升格汉服
靶子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汉服新“江湖”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找准“靶向治疗”的靶子
上台说汉服
独特的靶子
汉服有礼
汉服有礼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