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教师不做“甩手掌柜”

2017-02-15 05:59瞿春红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5期
关键词:细节文本阅读教学

瞿春红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教师应将教学的重心从关注文本内容转向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上来。于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语用训练。但综观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对学生实践练笔往往都是布置完任务,任由学生自由发挥、率性而写,究竟写得如何、练得怎样,很多教师却极少过问。事实上,写作是一种高端的思维认知活动,教材文本有示范作用,但若缺失了必要的引领与点拨,读写结合只能在阅读教学中艰难前行。笔者罗列了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几种常用形式,旨在通过教师智慧的点拨与指导,为学生的读写结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搭建基石,给仿写寻找支撑

苏教版教材中大量文本都蕴藏着众多经典的句式,是学生进行模仿性训练、迁移表达的极好资源。但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仅仅局限在提炼句式、感知表达效果的层面,若要求学生直接模仿练笔,很多学生常常在表达素材的选择上捉襟见肘。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能洞察学生原始的经验积淀,给予必要的思维基石,为学生的实践寻找稳固的支撑。

如在教学《莫高窟》一文中关于飞天形态的语段后,教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进行机械的模仿,而是让学生从原文描写的形态出发,进行发散性联想。教师出示:从“采摘鲜花”这一劳作的画面,我会想到______;从“怀抱琵琶”这个乐器,我又想到了_______;从“倒悬身子”这一飞行的状态,我会联想到_______。在感知文本语言之后、模仿练笔之前,引领学生从文本的语言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发散思考,这样就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促使学生说出“乘架祥云”“飘然而去”“手持玉箫”“怡然演奏”“肩背竹篮”“优雅摘桃”……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没有思维的介入,学生言语的发展就成为空话。任何语言的习得绝不是自然而本能的反应,而是内在认知素养与自然事物交融碰撞后的结果。而在以上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段仿写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教师则运用填空的方式,引领学生从句式向画面的想象过渡,让学生在拾级而上的过程中,丰富了表达素材,实现了从语用经验积累到真实表达技能的转变。

二、整合互动,给补写提供方法

很多时候,由于文本表达的需要,作者对人物的刻画、事件的描述都会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展开。在实施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通过联系、对比的方式,有效地辨析出两种不同写作策略的表达特质和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文本之间写作方法的互补映衬,给学生的补写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人物传记类单元中,编者选择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两篇课文。联系对比后发现,这两篇课文对人物展开描写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以整体性的视角,描述了谈迁搜集素材时的四处寻访图、风沙奔走图、考察遗迹图、灯下疾书图,通过概述的方式展现人物的言行;而《诺贝尔》一文中,作者则是从人物的细节入手,以详述的方式着重描写了人物在研究中和成功后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特点。不同的视角和方式都取得了较好的表达效果。此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运用《诺贝尔》中的细节描写方式,尝试从《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四幅画面中任选一幅,进行细致刻画。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若直接指出《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是整体概述的描写方式,机械地要求学生进行细节的补充,很多学生一定会觉得困难,无从下笔。而教师巧妙地将其与《诺贝尔》一文整合教学,引领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两种描写方式的不同,通过细致分析《诺贝尔》的核心语段,感知了细致描写的整体特点和技巧,并将这种方法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进行实践运用,不仅高效地促进了两篇课文的整合,更为学生的读写结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三、尊重原文,给续写指明方向

精妙的结尾往往不仅是一个故事的结束,更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作者在文本最后的描写,往往避重就轻,宕开一笔,这就为阅读教学展开合理化的续写提供了资源。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总是习惯性组织学生进行续写,很多学生并没有一个相应准确的方向,从而导致练笔实践方向的混乱,影响了整体的练笔效果。

如《爱之链》就是一篇情节紧凑、结构巧妙的小说。尤其是最后的结尾,当学生读到女店主的丈夫就是乔依时,内心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也瞬间理解了课题“爱之链”的深刻寓意。此时,教师应从这一结尾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当乔依醒来……而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应给予必要的点拨:首先,要依循原文中的信息,认识到乔依目前的生活状况并不宽裕,已经长时间下岗待业。因此,对于乔依房间里的环境描写就应该凸显出简陋质朴的风格;其次,要引领学生保持原文中人物的基本形象,乔依与女店主虽然生活相对窘迫,但非常勤劳且富有爱心,房间里的布置一定是有序、整洁而温馨的。在如此点拨之下,学生在续写过程中,对主人公房间环境布置与陈设的描写就拥有了相对明确的方向,即简陋而不失有序,质朴而不失整洁,陈旧而不失温馨。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动笔之前,对课文表达的情境进行了深入的感知,明确了故事发展的轨迹,了解了小说交代的细节信息,感知了人物的形象,从而为最后的续写提供了方向性支撑。

四、创设情境,给插写营造氛围

作者在创作文本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常会在表达的过程中,将相关的内容、细节等省略,并不直接言明,形成了言虽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深刻体悟这种表达策略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在想象中进行拓展补充、还原再现,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感受文本的深刻内蕴,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补白式的插写训练,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情境支撑,将学生的身心浸润在故事的情境中和教师创设的环境氛围里,为学生合理而大胆的想象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司马迁遭受牢狱之灾,在悲愤交加之时“重又摊开竹简”进行《史记》的创作。但作者并没有着重描写司马迁在创作过程中的细节,于是教师则引领学生进行想象补充,紧扣“牢狱生活”的环境,引导学生想象严寒之中牢狱的阴冷、酷暑之时蚊虫的叮咬、整日光线的黯淡、看管牢狱兵卒的嘲笑与折磨等,而面对这些困境,司马迁分别是怎么克服的,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等细节上来,从而形象而具体地再现出司马迁在创作《史记》的细致过程。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对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设置得非常准确,将练笔的重点设置在文本的高潮之处,形成以写促读的互动效果,并在学生练笔之前,创设了多种形式的情境,为他们细致的想象提供了思维认知的基点。如此一来,既明确了练笔的表达思维逻辑,又对学生深刻体悟人物形象提供了帮助,一举两得。

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就不能回避读与写的交融,而针对不同类型的练笔实践,给予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指导,避免了学生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或无从下笔的尴尬,真正促进了学生语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细节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