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陶业蓉
多元感官联动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江苏/陶业蓉
作为中小学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是培养和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载体。然而,传统的“说教学”教学方式使得中小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常常是被动地模仿教师,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较差。如果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多元感官联动”教学理念,那么可以使学生用耳朵、眼睛、嘴巴以及肢体等多感官来接受音乐信息刺激,学习效果会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如何才能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引入“多元感官联动”学习理念值得进行探究。
理论上来讲,教学内容是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开展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其决定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关乎“多元感官联动”能否在后续音乐课程教学中得以顺利应用。因此,在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之前,相关的音乐教学教师需要以音乐课程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教学目标为基础,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音乐喜好和特征等因素,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详细地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充分依据音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对相关的音乐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设计。首先,音乐教师可以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启发学生去思考和分析现实生活和音乐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可以逐步走近音乐,接着可以从学生熟知的一些时下流行音乐入手来进行逐步引导,使他们可以全身心地融入音乐,这样可以慢慢地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
例如,针对中小学阶段初步接受音乐课程教学的学生而言,音乐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按照如下流程来确定各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音乐与生活(使学生充分感知生活和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了解和学习音乐基本要素(为学生讲解节奏、旋律、力度和速度等音乐基本要素方面的知识)→学会聆听和欣赏(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和欣赏相关的音乐曲目,此时尽量以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曲目为主,必要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自己讲解,教师负责补充)。如此一来,就可以使中小学生在初步接受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就对这门课程充满了学习兴趣,有利于为后续“多元感官联动”在教学中的应用奠定扎实基础。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情境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这点从音乐教学情境会对学生审美心理产生直接影响看出,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音乐感官意识能否被唤醒,也需要依靠教师所创设的恰当教学情境。为了确保所创设教学情境的适宜性,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注意结合相关的音乐教学内容、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及音乐内涵的情绪因素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恰当的音乐教学环境氛围,使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可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以及动觉等感官来启发他们的音乐思维和音乐想象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鉴赏力,从而为其进一步学习音乐知识奠定扎实基础。另外,为了可以有效地唤醒学生的感官意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影像、图画、游戏以及故事等手段来为学生创设一些生动、真实的音乐情境,充分凸显音乐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口、眼、耳和脑等多种感官器官可以全面运作起来,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
例如,在学习“节奏”这个基本音乐要素的时候,为了可以使学生充分理清生活节奏和音乐节奏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起网号子》的相关视频片段来让学生欣赏,然后向学生提问:“视频中的人们在做什么?他们边工作边哼哼什么?他们工作的节奏和嘴里哼哼的曲调节奏有联系吗?”待学生进行初步回答之后,音乐教师可以模拟一个大家一块抬东西的现实情境,并要求大家一块喊“一、二、三”,这时候大家很容易明白了喊口号节奏和动作节奏之间的联系性,尤其是学生通过手、眼、口和脑等感官的联合应用,可以深刻理解音乐节奏这个概念,从而可以达到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
自诞生以来,音乐一直担负着表达人类情感诉求的重要手段,或者可以将音乐理解为一门情感表达的艺术。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各种各样音乐情感的过程,这期间学生自身的情感可能会和音乐所展现出的情感发生共鸣。为了使中小学生真正体会和理解相关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必须要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触觉、视觉、听觉以及动觉等多元感官联动来使他们更好地体验相关的音乐情感,深化他们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总之,音乐课程作为中小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是学习的“副科”,更不是学习的“娱乐课”,其担负着培养中小学生音乐素养,提升他们音乐鉴赏力的重任。本文立足于“多元感官联动”教学理念,提出从精选音乐教学内容入手,为学生巧妙创设一些趣味性、形象性的音乐教学氛围,不断激发他们的感官意识,最终引导他们通过多元感官联动来全面感知和体验音乐情感,进而达到提升音乐学习效果的目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