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国家的重大改革部署,也是我省的重点改革任务,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为指导各市和高中学校把准吃透改革精神,做好改革的充分准备,省教育厅组织召开这次培训会。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为各类人才成长奠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稳定规模、规范发展、特色多样”的基本原则,引导普通高中教育从数量扩张、规模扩大转到优化结构、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和质量提升上来,基本实现了普高职高大体相当、公办民办基本协调、资源配置基本达标、规模数量相对适度、办学层次相对合理的目标,较好地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多样化高中教育的需求。
一是普及水平大幅提升。截止到2016年底,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9%,比2010年的86.8%提高了7.1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这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的省份是很不容易的。
二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在省市示范高中建设工程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大力实施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截止到2016年底,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今年将继续推进,确保到2017年底全省高中办学条件全面达标这一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
三是办学行为逐步规范。从2015年起,普通高中一律实行阳光招生,招生计划统一公布、考生网上统一填报志愿、网上统一录取,高中擅自提前招生、超计划招生、跨区域争抢生源、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群众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明显提升。
四是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从2014年起,连续3年,每年召开一次现场会,深入推进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引导高中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注重质量、注重内涵、注重特色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由行政要求到学校主动参与、由个别典型到区域内整体推进的良好势头,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普通高中学校。
五是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从2014年开始,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一样在山西报名参加高考。从2016年起,将高中阶段教育作为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率先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实施资助;确定由88所省级示范高中对口帮扶67所贫困县普通高中,60所重点、骨干职业院校对口帮扶58个贫困县,举全省之力集中优质资源帮扶,努力提升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世情、国情、省情、教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新要求相比,与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目标相比,与家长、学生和社会的新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一是发展水平仍不平衡;二是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三是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四是办学质量有待提高。
这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普通高中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统一思想认识,着力攻坚克难。
当前,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两个重大政策背景,一是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二是高考改革。
今年3月24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这是继2011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普及更高阶段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攻坚计划”明确了“政府主导、补齐短板、普职并重、关注内涵”的总体思路,提出“到2020年,全国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的发展目标。要求全国、各省(区、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对这项工作的落实,国家高度重视。4月24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了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工作会议,这是时隔15年之后,教育部又一次专门召开的有关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全国性会议。陈宝生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对高中教育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他指出,“推动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发展,是中国梦的教育篇,对于应对国际竞争和未来挑战,对于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于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一是要抓理念创新,二是要抓资源配置,三是要抓结构优化,四是要抓质量提升,五是要抓条件保障,六是要抓加强管理。
“对表”国家要求,我们的高中教育如何发展?如何应对人才发展多样化和经济社会需求多元化的双重需求?如何处理全面发展与重点帮扶的关系?如何落实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要求?如何加强管理、提升质量?既有老问题,也有新课题。需要我们既要有理性思考,更要有教育情怀。我们要牢牢把握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和发展的正确方向,进一步明确普及攻坚的目标任务措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努力形成布局结构合理、学校多样特色、条件保障有力的高中教育体系,推动高中阶段教育迈上新台阶。
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2014秋季起,在上海、浙江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从三中全会《决定》到国务院《实施意见》,再到试点,中央完成了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按照国家总体安排,我省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新高考。
新的考试制度实施后,高考不再分文理科,高考科目变成“3+3”,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机制,这些变化必然要落实到高中教育教学安排之中,直接反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比如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六选三”怎么选?如何充分尊重、合理引导学生选课意愿?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如何在现有的教师、校舍资源中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选课走班如何组织?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如何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可选择的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如何应对多次考试组织?等等。这些都是新课题,都对高中教育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我们大家的智慧,需要高中学校及早谋划、认真思考、提前应对。
高考改革是一件大事。我省有中小学生近430万,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在34万左右,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几百万青少年的前途命运,极端重要而又复杂敏感,社会关注度极高,牵一发动全身。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山西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先后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于2016年4月26日正式印发,并报国家备案。
这次高考改革,总的目标是立足于“促进公平、科学选才”,增加学生选择机会和考试机会,着力解决“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问题,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改革的核心:一是将高考科目调整为“3科统一高考科目+3科学生选考科目”,也就是“3+3”,打破了以往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格局。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可以实现“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使一次考试的重要性降低,减轻了考生的心理负担。二是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高校招生不再“唯分是从”,更加注重对考生日常学习和综合素质的考量,推进人才评价选拔从单一向综合转变。三是逐步实现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鼓励有意上高职院校的学生提前分流,缓解了普通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压力,相应减少了高考的竞争压力。
当前,应对新的高考改革,各地各高中学校要着重做好四件事:
一是凝聚共识。国务院《实施意见》和我省《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为深化高考改革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抓好改革落实的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各高中学校要切实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深化理解认识,狠抓贯彻落实。各地也要及时开展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形成共识。
二是强化保障。各地各学校主要负责同志要将应对高考改革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最重要的改革事项、重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落实中央和省委“亲力亲为抓改革、扑下身子抓落实”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条件保障、教师保障、制度保障、管理保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进重要议程、进经费预算、进编制方案、进责任清单,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全省2018年高考改革顺利启动。
三是试点先行。为确保改革稳妥、积极、有序推进,省教育厅确定了71所高中学校,就综合素质评价、选课走班、学生生涯规划等重点工作开展试点。各市各试点高中学校要对标一流,向先行开展改革的试点地区、先进学校学习,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路径和实施办法,为全省摸索新路、提供经验。其他学校要及时关注我省试点学校及省外先进经验,提前做好准备。
四是正确引导。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敏感度高,社会关注、媒体聚焦,容不得丝毫懈怠。各地各高中学校要切实加大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宣传阐释,主动正面发声,正确解读政策,增进群众对改革的理解认识。要加强舆情研判,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为考试招生改革创造良好的实施条件。
校长是一校之魂,“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高中校长是基础教育阶段最高层次的校长,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要履职尽责,奋发有为,为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同行们在思想上立标杆、行动上做楷模、发展上当示范。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高中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不是增长,也不是生产,而是成长”,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高中学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陈宝生部长在4月24日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普通高中教育,要重点抓理念创新,要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推进普及攻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着力增强高中阶段教育的多样性、选择性、创新性,决不能把老师变成分数统计师,把学生当成流水线产品”。我们每位高中校长,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办学方向,要旗帜鲜明地实施素质教育,坚决不做超越阶段、违背规律的事。要对我们的事业充满情怀,体现担当,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定力,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情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境界,为了教育事业甘为孺子牛。
其次,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2016年“七一”前夕,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对中小学党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的重要文件。各高中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制度上健全起来,在组织体系上建立起来,把主体责任扛稳、抓牢、做实,切实将推进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确保高中学校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第三,要有清晰的发展思路。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高中学校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也为学校提升品质、创新品牌、占居一流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作为校长,要主动适应新的改革、新的形势,进一步明晰学校发展思路,审时度势,超前谋划。要将高考改革、高中攻坚计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工作的总牵引,努力在学校定位上早谋划、在改善条件上想办法、在科学管理上下功夫、在提升队伍上花气力、在课程和教学改革上动脑筋,抓住机遇,顺应改革,把握主动。
第四,要做教育家型的校长。今年1月,中组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宽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领导人员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校长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高中学校发展水平。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必须要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必须要有符合本校实际的独特的办学模式。这些都对校长的专业素养提出挑战。校长们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做到在学习中加强修养、提高境界,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掌握本领、增强才干。教育行政部门要搭建校长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其在办学思想、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交流。支持校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努力成长为教育家型的校长。
第五,要做规范行为的执行者。自2015年以来,我省招生秩序明显规范,社会反映较好、群众也比较满意。但在个别地区和少数学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行为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一如既往地抓好落实。这次陈宝生部长在讲话中也特别强调要“加强管理。要规范学校招生行为和办学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和良好的教育生态”。校长的认识度与执行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规范管理水平,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区域教育的教学生态。校长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工作上成为规范办学行为的忠实执行者,要提高认识,增强规范办学行为工作的自觉性,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的相关政策要求,主动遵守各项办学规范。
第六,要做维护安全稳定的第一责任人。今年,我们党将召开十九大。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重要的政治责任。中央和省委多次召开会议,对安全稳定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认真落实好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各项措施。学校校长作为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一把手工程”,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组织指挥、亲自督促落实。要严上加严、细上加细、实上加实,全力抓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
高考改革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家庭幸福,关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部的有力指导和帮助下,扎实工作,改革创新,稳妥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实现山西振兴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