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敏 陈伟清
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2.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方氏头皮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28例疗效观察
杨 敏1陈伟清2
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2.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观察方氏头皮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予体针针刺治疗,选取穴位为双侧肾俞、关元俞、腰阳关及委中、阳陵泉;治疗组28例采用方氏头皮针治疗,选取穴位为伏象冠矢点、伏象腰区、伏脏记忆(双)、信号(双)、思维。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6.42%,高于对照组的78.5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氏头皮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慢性腰肌劳损;方氏头皮针;针灸
慢性腰肌劳损又称为腰部肌筋膜炎,其主要是运动损伤、物理因素刺激等引起腰部浅表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1],是临床功能性腰痛不适的常见病因,其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该病可随天气变化或因劳累后而反复发作。长期的慢性炎症可使肌肉纤维发生变性,日久则逐渐形成机化、粘连,甚至瘢痕形成[2-3],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临床治疗主要以物理方法对症治疗为主,主要有推拿按摩、超短波、针灸、拔罐等。笔者采用方氏头皮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2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病例为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至我院就诊的56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其中对照组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为(37.6±11.2)岁,病程3~42个月,平均病程为(18.3±7.2)个月;观察组共28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为(38.1±10.8)岁,病程4~40个月,平均病程为(18.5±7.6)个月。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关于腰肌劳损的诊断。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18~60岁之间,并除外腰椎体器质性病变如腰椎肿瘤、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并排除凝血障碍、严重器质病变等情况。
1.4 研究方法
1.4.1 对照组 使用体针针灸进行治疗。取穴为双侧肾俞、关元俞、腰阳关、委中、阳陵泉。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选取环球牌0.3mm×30mm毫针。将针体刺入相应穴位后,实施提插捻转等手法,待其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施治1 次,疗程2周。
1.4.2 治疗组 采用方氏头皮针进行治疗。取穴:依照方云鹏、方本正著《方氏微型针灸》[5]的相关论述取穴:伏象冠矢点、伏象腰区、伏脏记忆(双)、信号(双)、思维。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选用环球牌0.25mm×13mm毫针,使用“飞针”手法快速进针直透骨膜。进针后,不施手法,留针30min,每日施治1次,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评判两组疗效。
1.5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进行疗效评定。①治愈:腰部酸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生活恢复正常;②好转:腰部酸痛症状较前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遇劳累后仍有腰痛不适,但程度较前减轻;③未愈:腰部酸痛症状无改善,腰部活动仍有受限或较前加重。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两周后,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7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78.57%;治疗组治愈9例,好转18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6.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根据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表现,本病归属于中医“腰痛”范畴。本病的病因多属本虚标实,本虚多以肾阳虚为主;标实则以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有关;故本病中医治疗多以补肾,祛风散寒去湿为基本原则[6-7]。从现代病理学角度来讲,本病多为腰肌肌筋膜炎的无菌性慢性炎症,根据病程而有不同的病理改变,初期仅有炎性物质的渗出,如炎症不能及时消退,久之则易发生机化、纤维化甚至粘连,因此,部分病例迁延难愈,症状反复。临床中推拿按摩,刮痧,局部放血等各种理疗手段是通过局部刺激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其炎性物质的消散来促进慢性炎症的吸收,而小针刀则通过松解局部组织的机化、粘连,让其损伤后再修复,因此临床应用有效。形式各样的理疗技法,对腰肌本身都会造成新的损伤,如果这种损伤是可控的、轻微的,则机体在经受这种损伤后会进行一次修复过程,对于某些患者来说,这种损伤后再修复过程可能使原有的慢性炎症消失,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但如果这种损伤过大,或因患者体质因素不能接受某种程度的损伤,则对患者有害,会加重其原有的肌筋膜炎炎症,从而造成临床症状的加重,这也解释了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获得短暂的症状缓解,但维持时间较短,过后反而会加重的情况。因此,在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理疗项目的选择上,应做到个体化选择,达到适度医疗的目的。
根据中医针灸治法的传统认识,在治疗某个部位的疾病时,可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近端取穴、远端取穴、脏腑主治功能辨证取穴等。对于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进行远端取穴治疗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方氏头皮针为一新型针法,根据其治疗理论,人体全身各部位疾病包括运动型及感觉性疾病均可在头部施针进行治疗;其理论依据既基于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又基于全息理论,且与现代解剖学知识密切相关。其理论认为一方面根据传统中医针灸理论,人体任督二脉及手足阳经均在头面部交会,经络所过,其治所在,因此人体躯干、四肢各部位病症均可在头部施针进行治疗;此外,方氏头皮针理论依据的一部分与“腹针”、“耳穴”等针灸技法理论相似,均属于全息理论范畴,其伏象穴区就是根据全息理论所制定,以矢状缝作为人体躯干,冠状缝作为人体上肢,人字缝作为人体下肢,恰似一人体伏于头骨之上;伏象支配着全身的运动神经机能,本研究选取其伏象穴为冠矢点,相当于“大椎”,为督脉所过之处;其腰部穴区对应人体腰部,且为膀胱经所过之处,相当于刺激、激发了腰部的神经机能,促进了腰部机能恢复;其理论依据的另一方面则是根于大脑解剖功能定位,其十一大伏脏主穴区下即为相应的大脑功能区域,对应着相应的中枢神经调节功能。根据现代针灸理论的认识,针灸起效的方式可能与针刺后产生了神经体液的变化,进行人体内分泌的调节以及生物电效应等有关。周达君[8]认为方氏头皮针特有的飞针直刺手法能对头骨形成强大的冲击力,产生局部电位差,继而可产生微小电流,形成对相应部位的大脑功能区域的刺激,形成生物电效应,从而产生中枢神经调节反应,因而能使腰部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减轻或消失。
针对慢性腰肌劳损来说,“慢性”突出了此病的迁延性、反复性;对于慢性疾病中医中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治疗方法及手段。但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应因人而异给予不同的治疗,对于体质强壮,自我恢复功能尚可的患者来说,在施治是刺激量可适当放大,可选择小针刀、刺络拔罐、放血等等治疗方法;而对于体质虚弱,自我恢复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说,刺激量宜轻,如采取按摩手法宜轻,针灸选穴少而精,或者采取远端取穴,必要局部的不良刺激加重局部的炎症,也可结合中药辩证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表明,方氏头皮针对慢性腰肌劳损治疗效果明显,其理论依据成熟规范,邓特伟等[9]认为其具有多种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对多种疾病均有良好的疗效,且具有定位准确,取穴简单,疗效确切,起效迅速等特点,不失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1]昝韬.穴位敷贴联合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6,22(5):59-60.
[2]刁鸿辉.温针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6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3):104,106.
[3]叶武汉.毫针火针治疗5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295-296.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13.
[5]方云鹏,方本正.方氏微型针灸[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6]张莉.腰肌劳损应用针灸推拿综合疗法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8):4152-4154.
[7]胡边.针灸并用与针刺联合神灯治疗腰肌劳损临床对比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102):58-59.
[8]周达君.头皮针“飞针”的生物力学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01,16(1):63-65.
[9]邓特伟,周达君.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8):1679-1681.
(编辑:穆丽华)
2016-10-27
杨敏(1982-),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疾病。E-mail:1401800518@qq.com
R274.34
A
1007-8517(2017)02-0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