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亭 焦守辉 崔铭青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1-000-01
摘 要 在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健美操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这项运动不仅在体质锻炼角度,还是在审美角度都具备突出优势,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也积极参与到这项运动锻炼中。在健美操训练中,体能训练是最为基础且关键的锻炼环节。本文从对健美操体能训练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各自的锻炼方式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 健美操 体能 训练
健美操是一项广受年轻人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自身的功能特点以及审美价值,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好评。这项运动不但能够锻炼运动者的体能,还有助于其完美体形的塑造,故而,在广大的高校学生中受到欢迎,在众多的体育课程中,是参与学生最多的体育学习项目之一。
一、体能训练的涵义
体能训练,即我们通俗理解的体力训练。其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经历长时间、高强度的围绕人体体能的大负荷训练。这些训练的主要目的为:发展机能以及与机能相关的潜力。意图实现帮助运动人员产生体能以及心理适应,从而使得其机能潜力得到有效挖掘,提升综合运动水平以及培养顽强拼搏意识。
二、健美操体能训练的内容及训练方式
(一)柔韧性训练及其训练方式
就从事健美操训练的运动者而言,柔韧性训练主要涵盖了韧带、肌肉、肌肉周围组织的伸展性。在这些训练中,主要的训练方式为主动性拉伸以及被动性拉伸。主动性拉伸又由主动动力性拉伸以及主动静力性拉伸两类构成。主动性拉伸的定义为,借助自身力量,运动者主动收缩肌肉,提升自身关节的灵活性。主动性动力性拉伸的定义为,运动者拉长自身肌肉以及韧带等软组织,增强其伸展性。主动性静力性拉伸的定义为,保持最大幅度的运动动作,借助自身肌肉力量,维持静止姿势训练。被动性拉伸的定义为,借助外力作用,提升自身关节的灵活性以及柔韧性。其由被动性动力拉伸以及被动性静力拉伸构成。
在柔韧性训练中,参与健美操训练的人员可以通过指导人员或同伴的协助,对韧带加以训练,增强自身关节的灵活性。相比较而言,主动柔韧性练习更贴合柔韧性客观实际训练需求。在实际训练中,两种锻炼柔韧性的练习可以共同进行,也可以独自应用,没有限制。通常情况下,在健美操柔韧性训练中交替应用,推行综合性训练。
(二)力量训练及其训练方式
在健美操体能训练,力量训练一直为主要内容。其涵盖了上肢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以及躯干位置力量训练。
在实际训练中,根据性质不同,存在以下主要的训练方式。就上肢力量训练而言,其主要采取俯卧撑以及支撑等若干训练方式。通常,选择单臂俯卧撑、单臂单腿俯卧撑、负重俯卧撑以及自由倒地等若干训练方式。就下肢训练而言,主要涉及支撑、跳跃等项目,通常选择的训练方式有:足负重踢摆、半蹲跳起以及负重蛙跳等。就躯干部力量训练而言,其主要涉及肌肉训练。通常选择的训练方式为:负重转体以及仰卧起坐转体等。整体来看,健美操力量训练的目标位置为:上肢、下肢、躯干,即对这些部位进行力量训练。这些部位的力量素质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整体健美操动作的完美性以协调性。
(三)耐力训练及其训练方式
对于健美操运动员来说,耐力素质也非常关键。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外,健美操运动员还通常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工作。以相关活动或比赛为例,通常有一定时间的要求。此外,就健美操这一运动而言,其为无氧运动,在训练以及运动环节,极易出现肌肉疲劳问题,这在极大程度上会影响健美操的发挥质量与水平,影响其展示目的。所以,就健美操相关运动人员而言,在日常的体能训练中,应当积极从事有氧训练,开展超负荷练习,从而有助于肌肉抗疲劳水平的增强。
通常情况下,耐力训练的主要训练方式有:中长跑以及变速跑等。但是,如果从事竞技健美操活动,则需要相关人员增加耐力训练强度以及训练内容,例如需要应用持续训练法、循环训练法以及间歇训练法等,提升其竞技水平。
(四)速度训练及其训练方式
就健美操运动员而言,速度素质也相当重要。故而,在体能训练中应当关注能够提升速度素质的速度训练。在健美操活动中,需要音乐的配合。为了确保动作与音乐的实现充分协调,有效配合,动作一定不能与音乐节奏脱离。
速度素质主要指的是,动作节奏以及肌肉伸缩的迅速变化能力。在健美操速度训练中,应当通过相关的训练实现上述素质。在规定的时间中,要完成成套健美操动作,在耐力保障的基础上,还需要运动员把控好自身的速度,避免在时间范围内无法完成设定的所有动作。就健美操运动而言,其速度训练主要涉及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以及位移速度等方面的训练。在实际的速度训练中,应当首先采取小负荷训练,然后逐渐加大训练负荷水平。此外,在充分掌握技術要点的同时,运动员还应当坚持长时间训练,从而实现速度素质的提升。
(五)协调性训练及其训练方式
在健美操训练中,协调性素质的养成与提升最难。具体来说,在健美操协调性训练中,建议借助舞蹈组合、健美操跑跳动作组合等若干方式加以练习。在组合训练时,应注意上肢、下肢以及躯干等部位的有效配合,对节奏快慢进行不断调整与变换,进而提升身体协调性。
参考文献:
[1] 张丽玫.普通高校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J].知识经济.2011.01:114.
[2] 宋永晶.健美操体能训练浅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8:18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