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忠琴
中图分类号:G849.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1-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宁波市10所高校进行走访调查,认为在高校推广毽球是对传统体育项目最好的宣传方式。高校对毽球进行海报宣传、上毽球体验课、开设毽球选项课、成立社团、花毽表演队和毽球运动队等,使毽球映入学生眼界,通过体验、参与,走进学生的生活,让毽球项目成为校本教材,人人都能参与到毽球运动中来,这对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对群体体质的全面提升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高校 毽球运动 推广模式
一、研究目的
毽球是从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古老的踢毽子游戏衍生而来的,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它是在花毽的趣味性、观赏性、健身性基础上,增加了对抗性,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足球的脚法和踢毽子的技术为一体,是一种隔网相争的体育项目。毽球运动已被列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而且在高校推广毽球作为体育教学内容,既符合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要求,又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生课外锻炼项目,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毽球作为非奥运项目,作为高校教师,有责任在学校体育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来推广它,让学生在高校中把学到的毽球技术和知识到工作岗位中去推广,从而能使毽球运动普及到社会,这对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对群体体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查阅了1994--2016年关于“毽球”的有关文献几十篇,以及毽球教学和训练的教材等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对本研究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了解目前宁波市高校场地设施,师生对毽球的了解程度等方面的内容,设计了《宁波市高校开展毽球运动的物质条件和师生对毽球运动的了解程度》。发放问卷的对象是随机抽取宁波市10所高校中的20名体育教师和部分学生。
(三)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为了在高校推广毽球运动,向毽球方面的专家以及学校体育主管领导对高校推广毽球运动的一些措施,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访谈方式:访谈主要采用电话访谈和面谈。访谈对象:即教师问卷所发放的学校中的体育主管领导和毽球方面的专家。
(四)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 2003对调查所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录入及数理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宁波市高校开展毽球运动的现状调查
1.毽球运动的开设现状分析
通过对宁波市10所高校毽球项目开设情况的现状调查显示,目前,每学期正常开设毽球课的院校只有宁波大红鹰学院1所,占高校总数7.1%,成立高校毽球运动队也只有这1所。宁波大红鹰学院自2011年12月,部门领导选派一位体育老师去深圳参加全国毽球教练员培训班学习,该老师学习后便于2012年开设毽球课程,以毽球俱乐部的形式出现在校园内,现已成立毽球社团、毽球运动队。之前曾开设过一年但因各种原因没有继续开展的学校有2所。从上面三所学校可看出毽球运动在宁波市高校中处于启蒙初级阶段,这与各学校没有自发性组织这项活动有关,也与浙江省的毽球水平不高,没有进行全面推广和未能在高校中得到重视有关,因此,毽球运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关领导的重视程度。
2.开展毽球运动的物质条件分析
毽球运动对于正式的比赛场地要求不高,只要有开设羽毛球课的就能够满足毽球运动开展的需要,塑胶的、水泥的,甚至平整的泥地都可以,只要天气好不起风,室内室外都能进行练习。通过调查表明,目前,宁波市高校都开设了羽毛球课,每个学校都有室内体育馆和室内羽毛球场地,最少的有两个场地,最多的有十个场地。想要进行正式比赛则采用羽毛球场地即可,边线不变,端线为羽毛球双打发球线,即长为11.88米,宽为6.10米。每支毽球市场价格也就3元左右,经济耐用。因此,开展毽球运动是十分简单又实惠的一项运动,绝大多数学校都有条件开展这项运动,包括场地、器材、学生等资源,只要有经过培训的教练员或体育老师即可开展。
3.师生对毽球运动的了解程度分析
调查显示:只有14.3%的教师因接触过毽球,所以对毽球项目很了解或了解,而大多数教师从没看到过或接触过毽球,对毽球的了解程度只停留在平时踢的毽子上。而能够全面系统的了解毽球发展状况的教師更是寥寥无几。教师对毽球项目的了解不足,自然不会去开展毽球运动,学生也就无从体会到毽球活动的多样性,也无法感受到毽球运动带给他的喜悦。
从已开设毽球课程的院校调查显示:学生对毽球项目很喜欢的占25%,喜欢的占51%,一般占16%,这说明毽球运动很受大学生的喜爱,且大学生中女生喜欢程度高于男生。另外,在和部分学生交流时得知他们喜欢毽球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与小时候踢过毽子有关,这也说明了开展毽球运动可以从中小学阶段开始教学与实践。
(二)毽球运动入门条件与技术要求
我国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好多是由西方传入的,它们的共同点是成本较高,对场地要求较严格,运动对象也有一定局限性。而一些社区健身器材以老年人锻炼为主,体育馆、健身房等专业的健身机构又更适合青年人,且男性较多,去这些专业机构锻炼要花较多的时间和较贵的健身费用,而毽球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在群众中有着较好的基础,学习起来很简单,且人人都能参与。它是一项男女老少即可,适合各种人群参加,也没有年龄、性别、场地的限制,练习形式多种多样,运动量可以随自己控制,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被称为“最方便的体育活动之首”,是一项适宜全民运动的项目。
毽球运动能锻炼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柔韧性以及反应能力,是健身价值较高的运动项目,基本踢法主要有脚内侧踢、脚外侧踢、脚正背踢和提踢、磕踢、触踢和跳踢等,在围踢及多人踢中大家的相互传踢与配合很重要,这样不仅淡化了人与人之间技术等级地位,功利性低,而且还会增加相互间的默契度和友谊,踢球动作丰富多彩,个人特长得到展现,是普通群众乐于接受的健身项目。
(三)高校宣传推广与发展毽球运动的措施研究
1.宣传毽球运动的方式多样化
(1)校园广播、宣传窗、海报等
通过校园广播介绍毽球运动的起源、发展以及一些毽球赛事和有关毽球方面的知识,再在校园的各宣传窗上介绍毽球运动项目,并配上一些开展毽球运动时的群体活动图片和个人表演时的图片,通过广播的介绍和图文并茂的宣传,让学生了解毽球运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对毽球运动了解并产生兴趣。
(2)成立毽球社团对学生进行纳新
制作介绍毽球社团的纳新宣传单,集中时间地点向学生宣传,向班级发放毽球社团纳新表,让毽球爱好者有个归属感,对现状报名及班级收回的纳新表进行名单统计,安排报名者会议以统一认识,介绍毽球活动开展设想及注意事项,对毽球社团成员根据个人特长和爱好可分为花毽表演队和毽球运动队。
(3)策划毽球活动工作
毽球社团负责人把活动内容的安排工作在宣传窗上进行及时的介绍,一是起到通知社团成员的作用,二是向广大学生继续进行宣传,使学生对毽球运动产生欲望,从而加入到毽球社团中一起进行活动。
2.创设毽球运动的氛围
通过毽球社团一段时间的活动和练习,相信花毽表演队和毽球运动队都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毽球社团内的表演和比赛,对表演出色和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制作录像,在多媒体宣传窗上进行视频播放,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与比赛来向广大学生进行展示。也可播放一些民间的花毽表演高手和毽球比赛的一些镜头,以激励学生为此目标而努力。
3.每年定期举行毽球活动或比赛
高校每年会举行体育文化节或体育运动会,毽球社团积极地利用这些节日去进行花毽表演或比赛以推广毽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在体育文化节或运动会中让毽球作为一个传统项目堅持下去。不少地方每年会开办各式各样的体育文化节、体育表演会和体育比赛活动,这些活动都体现了很强的民族特色,花毽表演队或毽球运动队可以走出校园,到地方上进行表演,以扩大影响,达到宣传、推广的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宁波市各高校所具备的物质条件适宜开展毽球项目,且开展所需场地要求不高,器材携带方便,成本花费不高,规则也比较简单,是一项适合在高校推广并发展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2.高校是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在高校推广毽球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符合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要求,还能促进学校体育向终身化、娱乐化、健身化方向发展,而且大学生进行毽球活动还会延伸到家庭、单位、社区及全社会中,更好的促进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机结合。
3.宁波市高校师生对毽球项目的了解程度不高,平时接触毽球的机会很少,对毽球的认识只停留在平时踢的毽子上,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省级毽球培训或全国的毽球培训班,学生除了极个别在家乡上学时接触过,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见到毽球并接触毽球。
4.从宁波大红鹰学院开设毽球课程这几年可看出,学生参加毽球运动人数是逐年在增加,且女生人数略高于男生。从这可说明学生对毽球运动是比较喜欢的,毽球运动对学生也有着比较大的吸引力。
(二)建议
1.借带头开展毽球项目的高校加强宣传推广,校领导或者上级教育、体育部门领导要重视并支持毽球项目,可以让参加过省级以上及全国毽球教练员与裁判员培训班的高校毽球教练来牵头,着重培养一批市级毽球教练员和裁判员,有效地推进高校毽球运动的开展,待各高校开设毽球课程后,上级有关部门便可制定相关的年竞赛计划,建立一定规模的竞赛制度,提高各校参与的兴趣。
2.建立以交通方便且开展较好的高校为市毽球运动训练基地为中心,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学校进行多渠道合作,以训练基地为中心,为毽球爱好提供平时活动或比赛的场地,为选拔毽球运动队人员作准备,也支持了毽球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学仁.毽球训练[M].名人出版社.2011.8.
[2] 蔡金玉.毽球[M].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11.8.
[3] 嵇毅.校园普及毽球运动的可行性研究[J].科学大众.2011(10):162.
[4] 谢成超,黄山鹰.毽球的体育文化价值探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1(4):41-43.
[5] 郭贤成.试论毽球运动的开发与推广模式[J].晋中学院学报.2010(6):104-106.
[6] 宋卫.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状及其走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4).
[7] 马晓宁.河南省高校开设毽球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河南科技.2011(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