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润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1-000-01
摘 要 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需要高科技的人才也越来越多。在高校扩招的政策下,中国的民办高校像雨后的春笋一样,不断的涌现出来,而且越来越多。虽然这些民办高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在体育这方面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现有的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就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新课改 体育课堂 身体素质
在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高校教育。为了响应高校扩招的要求,我国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这些高校的目标是为了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民办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同德育和智育共同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终生体育意识。关注学生集体,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出路在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要千方百计的提高民办高校的体育课堂效率。近年来,山西民办高校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民办高校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体育教学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领域。虽然部分民办高校利用自身灵活的办学机制,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体育教学的一些特色,但总体来看大部分民办高校在体育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仍然沿用普通高校现有的模式,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和社会对体育教学功能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对于山西的民办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如何更好地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系统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
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主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体育上课的内容更多的是根据教师的兴趣来决定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旧教材更多的是注重于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更注重知识、方法、技能、过程、意识、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达成。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对我们思想的束缚,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转变角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创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自由的翱翔,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体育的魅力。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引路。”学生学习的好与坏,与引路人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提高体育课堂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教学的兴趣就是让学生的情绪满足。因此,我們在教学时,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才能把学生的眼球吸引到我们的体育课堂上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教师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教学未见乐处,不必我学”。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内容设计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内容。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才真正意义上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体育教学内容设计时,可以让一些民族和民间的体育走入我们民办学校体育教学的课堂来,丰富我们体育教学内容,也可以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中,添加一些体育游戏,让我们的体育课堂真正活起来,充满欢声笑语。
三、对学生进行适合、适当的科学评价
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期望与鼓励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对高尚目标的追求。尤其对于民办学校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赞美是一种心灵的雨露,对赞美的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适时、恰当地对学生教学赞美,会让学生受到鼓舞,激发学生的自尊、自爱、自信。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在我们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的一面,哪怕是一点点,教师也要给予肯定,教师要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体育带给他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我们体育课堂教学真正的活起来。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提高民办高校体育课堂的效率,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转变评价机制,实施创新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俭云.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和课程改革思路[J].安徽体育科技.2009(03):34.
[2] 李彩霞.转变教师角色,激活聋生课堂[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121-122.
[3] 谭娟.试论重庆市民办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