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精英育成服务体系研究

2017-02-13 15:58石建立李红云张立志黄淑敏耿云巧
考试周刊 2016年105期
关键词:创业创新服务体系高职院校

石建立+李红云+张立志+黄淑敏+耿云巧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创业已成为重要的时代脉搏。高职院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培养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在创新创业精英育成方面,以多方位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为依托,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业创新 服务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必须着力推动面向市场需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发展增添新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大学生创业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离不开良好的创业氛围和营商环境。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与全球大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10%左右相比,我国大学毕业生进行过创业实践尝试的总体比例不到15%,其中自主创业率仅占1.2%,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创业率全国最高为4.63%,而美国大学生创业率达20%~23%。根据我国人社部2014年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的调查,对于是否会自主创业,仅有1%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马上创业”;3%的选择“不会创业”;25%的选择“看情况再说”;71%的选择“有一定的经验和经济基础才创业”。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高校的创业教育、创业机制、创业环境的建设和政策支持还存在许多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刚走出校门,在自主创业资金等方面往往捉襟见肘,他们面临缺乏资金、社会经验匮乏、人脉及好项目等“先天不足”和申请门槛高、补贴资金少、生源地限制、审批流程繁杂低效等问题。他们普遍对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不甚了解,缺乏创业所必备的相关知识,缺乏创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对市场环境认识不足,融资困难,希望得到政府的帮扶和更多的贷款及风险投资。所以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迫在眉睫。

二、高职院校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应从政府和高校两方面着手进行。事实上,自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激励、引导和帮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育部2014年12月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

高职院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职责。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措施,是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创业理念、提高创业能力、探索创业教育途径和规律等全渠道、多方面着力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开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领导体制。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学院把创新创业服务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列入学院教育教学的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完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举措和保障措施。学院建立创业教育服务的保障和支持体系,出台一系列支持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从专项经费、人员和设备等方面大力支持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开发校本教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院大力推行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项目课程为主体、职业实践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开设创新创业系列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创业知识能力结构,使创业教育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鼓励教师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三)依托基地建设,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为了进一步增强本学院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学院不断研究和探索大学生技能培养的目标、内涵和任务,积极开展校企社政四方合作,实施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共建工程,共建实训基地,共育人才。

(四)宣传成功创业典型,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学院通过典型创业事例的宣传教育,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分享经验,举办梦想激励人生系列活动,营造创业的校园氛围,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使创业成为大学生的高度共识和共同志向。

(五)强化能力训练,打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体系。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学院通过构建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开展各类学术竞赛和创业大赛以激发广大学子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竞赛,学院从制度、资金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激励和支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奖励与引导政策用于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的开展、竞赛成果奖励和创业项目培育。近年来,学院举办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5政府工作报告[R].北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015.

[2]马林.试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12-115.

猜你喜欢
创业创新服务体系高职院校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创业创新:青年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边疆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