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扬
教学能力的高低,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山区青年教师是山区教学的直接承担者和主力军,深入分析其教学水平的实际状况,探索提升山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策略,对于提升山区学校的教育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山区初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剖析
当代山区青年教师,大多有着较扎实的学科功底,职前教育适逢教育改革浪潮,接受过先进教育理念的洗礼,他们一般是怀着激情与梦想走向山区教师工作岗位的。然而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大多深感困惑。
1. 课改理念无法转化为教学行为
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是困扰山区青年教师的问题。由于受山区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守旧教学文化、生源素质、学校条件等的限制,青年教师的课改理念,在具体贯彻实施中大多会碰壁,困惑得不到及时疏导后积压。逐渐地,他们会遵循学校老教师的做法,在教学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沿应试教育的路走,课堂表面气氛活跃,却多流于形式,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学生所得有限。山区青年教师面对课改理念与现实状况的纠结,大多迷惘,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他们的专业发展缺少有效的支持与引领。
2. 教学综合技能发展失衡
这里的教学综合技能,关注的是教学设计能力、课堂实施技巧、教学测评能力,其核心是学科教学知识的运用,即如何把知识与技能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落实教学目标的能力,它是基于对教材、学生全面解读后作出的平衡作为。山区青年教师多注重课堂设计,具体知识的传授技巧,对学生的基础、课堂学情的关注度不足,对教学效果的测评形式单一,操作较僵化。关注力的长期偏差导致教学综合技能发展失衡,且并未为广大山区青年教师清晰地意识到。
3. 教研能力提升后劲不足
受制于传统教研模式,山区教师之间主要是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的形式来进行学习,训练研究能力。由于同侪之间熟知,专业水平相当,教学行为趋同,山区教师没有从研究的角度来评课,泛泛之谈,流于形式,评课时会因害怕影响人际关系,总说好的地方,这使得教研活动并不能达到互相启发,促进专业成长的目的。此外,由于校本教研制度不明确,或落实不到位,很多山区青年教师教研意识不强,加上学校教研形式僵化,教研实效差,使得不少山区青年教师长期得不到较高水平的专业指导,教研能力的提升后劲不足。
二、提高山区初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1. 提升学校文化领导力
山区初中的学校领导层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加强校园文化的改造创建,提升文化领导力,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创设良好氛围。校长要确立起专业发展意识,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加强自主研修,转变教育观念,增加领导力,为青年教师作出专业成长示范。中层领导以身作则,带头读书反思,做课题,开展行动研究,引领其他教师的成长。学校要调动资源,创设丰富包容的校园文化,设定融合学校发展与教师成长的美好愿景, 赋予教师的工作以理想与现实意义,以文化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道路。体现教育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将对山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我校立足山区教育实际,基于生源结构与质量、正果镇当地“善德”的人文资源等教育生态环境,开展了创建“奋进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工作,以文化领导力引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以“正德、敏思、果行、奋进”为训,树立“敬业勤业,精教乐教”的教风和“奋发自强,勤学乐学”的学风,设计统一的文化标识——校训、校徽、校歌,努力营造“奋而自强,进而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为抓手,打造“奋发向上,合力共进”的校园风貌:建设“青春活力运动场”“环校跑校园绿道”,将主建筑物分别命名为“正德楼”“敏思楼”“果行楼”“奋进楼”,四条主校道命名为“共进路”“渐进路”“奋进路”“和进路”,打造校史室,展示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成果、师生风采,在校园营造起进取氛围。其次,把“奋进教育”特色文化的创建渗透在德育、教学、班级建设、家校互动等工作中,学生朝气蓬勃,好学奋进,教师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上进的校园文化氛围,对青年教师发挥了引领作用。他们积极申报各级课程,在实践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探索“小组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开展学科特色教学试验,多篇具有创见的论文获得了不同级别的奖项。自创建“奋进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工作以来,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2. 加强落实校本教研
校本研究的归宿是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山区学校的实践,加强校本教研,落实相关制度,通过个人学习、共同体研讨、集体研修等方式,引领山区青年教师走自主式专业发展道路,乃当务之急。我校在加强落实校本教研制度时,着重抓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第一,构建学习型教研组。它是支持和帮助教师个人学习和相互交流的小组, 是教学研究的平台,它强调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元性,学习内容的实践性,学习氛围的构建,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型教研组能有效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正果中学把建设学习型教研组纳入校本研修的规划中。首先是完善图书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的配置,为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同时,以年级科组为单位,组建学习型教研组,定期开展研究活动,并把学习活动与成果上传学校网页“教师学习型社区”,搭建起全体教师互动交流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以任务为驱动,开发乡土课程,实施彰显正果镇本土特色的校本教学,编写校本教材。历时三年,我校三个年级的《正德 敏思 果行》校本特色教材的定稿,凝聚了学习型教研组全体成员的努力成果。学习型教研组常承担各级公开课,开展课题研究,目的是磨炼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我校的实践表明,集“做学研”为一体学习型教研组,既充分发挥了传统教研组“传帮带”的优势,又注入信息技术、行动研究等专业成长的时代元素,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第二,构建校际学习共同体。校本培训并不意味着局限于校内研修,还指利用区域资源,拓展教师研修途径。校际学习共同体是指以本区域内教研实力较强的学校为基点,由若干学校组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定期开展不同课题、不同形式的专业学习,它整合了“专家引领”“同侪互助”“自我反思”的优势,克服了校本研修因学习资源同质而造成的效益减少这一缺陷,实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可为山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校际学习共同体,是提升山区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为了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我校与兄弟学校初步建立起校际学习共同体,常举行学习交流活动。如围绕“会考学科的教学”这一主题,与广州市晓园中学、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镇第一初级中学和清远市第二中学开展了交流学习活动,合作学校就毕业班的备考工作、教师的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和谐共进的目的。实践表明,校际学习共同体,为山区青年教师创设了更广阔的沟通平台,激发他们坦诚地交流、反思、吸纳,达到专业成长的目的。
3. 实施自我导向学习模式
人都具有自我再生、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的潜能。创设合适的制度与环境,发挥教师这种潜能,其专业发展可走上内生式道路。自我导向学习是广义的自学,它强调个体的自主学习,即自行确立学习目标, 自找学习资源, 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场所、学习策略,评价学习结果。其学习内容源于生活、工作的实践需要, 任务明确, 学以致用,符合成人学习特点,每个教师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自我导向学习的整个过程,使每个教师成为专业学习发展的主人,体现了学习者动机较强、独立思索的特点,激发了专业发展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故能促使教师克服困难和障碍, 效果较为持久,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
我校建立起相关制度,鼓励青年教师自我导向学习。例如对积极提升学历进修的教师补助学费,撰写教学反思上传学校网页的,成为期末评优加分的指标等。这些措施有力地激发了青年教师自我导向学习的热情与行动。其次,创建良好的环境,引导多形式的自我导向学习。我校已与相关高校合作,搭建起供教师进行远程学习的平台,提供了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多样化的网络学习课件和学习资源库,充分调动起青年教师的自学热情,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以不同的方式记录学习成果,学校对自学行为进行奖励。我校还积极创建书香校园,营造师生共读的氛围。每学期伊始,我校都召开全校性的“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的研讨会议,列出必读与选读书单,包括相关的教研杂志,要求撰写阅读心得,期末进行总结分享。校长与中层领导带头分享阅读感受或困惑,为教师确立榜样,以营造自我导向学习的专业发展氛围。
我校的自我导向学习由于尊重山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意愿,关顾他们的学习需要,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独立性和责任感,正持续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教学能力。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