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彤
巧用数学游戏优化传统教学
■刘彦彤
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陈省身教授提出了“数学好玩”的理念,数学游戏具有生动的情境性,可成为让学生体会“数学好玩”的具体直观的载体。将数学游戏融入数学课堂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追求。本文是笔者将数学游戏融入数学课堂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数学游戏数学课堂数学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今年暑假笔者参加了省级数学“引智培训”项目,加拿大籍教师独特的游戏教学方式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深深感受到,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改变数学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印象,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喜欢数学。如何让数学游戏融入课堂教学,值得我们探索和实践。
1.在游戏中引入新课。
每堂课开始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完全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这时引入适当的游戏,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快速地调整到最佳的上课状态。
案例1:骰子游戏。(在学习“可能性的大小”时做此游戏。)
首先,通过掷两枚骰子,让学生感受两枚骰子向上点数之和的各种可能结果;其次,两人一组掷两枚骰子,收集数据,初步体验两枚骰子向上点数之和的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再次,汇总全班数据,计算各种结果发生的频率,绘制关于频率的条形统计图;最后,结合条形统计图再次体验上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同时,可以围绕下列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哪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哪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这个游戏让学生在快乐活动中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过程,体验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在游戏中探索新知。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一直专心听,就需要教师寻找合适的方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合适的游戏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案例2:月历游戏。(在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时做此游戏。)
游戏的目的是探索月历中数的排列规律,经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表述思考过程。
这一游戏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展开。层次一,做“猜数游戏”:(1)任意框住月历中某一行相邻的3个数,告诉同伴这3个数的和,请同伴猜猜是哪3个数;(2)任意框住月历中某一列相邻的3个数,告诉同伴这3个数的和,请同伴猜猜是哪3个数;(3)任意框住月历中成“田”字形排列的4个数,告诉同伴这4个数的和,请同伴猜猜是哪4个数。猜对的秘诀是要找出月历中同一行或同一列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发现隐含的一般性结论,然后根据所发现的结论进行猜数。层次二,做“算数游戏”:(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月历,任意框住一个数以及它的上、下、左、右相邻的4个数,把这5个数的和告诉你的同伴,让同伴求出这5个数,并说明这5个数是如何得到的。层次三,“设计游戏”,独立或者与同伴合作进行,利用准备好的空白月历进行设计,告诉同伴你所设计的框的形状和框住的数的和,请同伴说出框住的各个数,并说明是如何得到这些数的。可以把“算数游戏”中的框看成是“+”型,还可以是“Y”型、“T”型等,学生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数学课堂上,当学生学习了新知识之后,我们一般是通过练习的方法进行理解和巩固。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会将授课的时间有意控制,留出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做练习题。这种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课本中的内容,有效地将练习和游戏相结合,可以把学生从枯燥的练习中解救出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3:翻牌游戏。(在“有理数运算”的复习课做此游戏。)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玩扑克牌游戏,每组同学有七张扑克牌,请大家把扑克牌全部反面朝上放在桌子上。每次翻其中的3张牌(包括已经翻过的牌),你能否经过若干次翻牌将所有的扑克牌都变为正面朝上?若能,最少需要翻几次?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激起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游戏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4.在游戏中结束课程。
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快下课的时候,是学生注意力最不集中的时候,这时可以按照课本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这样,学生会重新变得活跃起来,这样能够为知识的巩固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4:“Bingo”游戏。(在“合并同类项”学完新知识后做此游戏。)
游戏人数:2~4人一组。
游戏时间:3~5分钟。
(1)游戏规则:把提供的卡片(如下图)洗好后反面朝下排成4×6的矩阵,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每人翻一张卡片,当翻出的卡片上的内容和前面卡片上的内容是同类项的时候,大声喊出“Bingo”,并拿走这两张卡片,在游戏结束时,谁拿到的卡片最多谁获胜。
(2)游戏规则更改为:在上述规则的基础上,同时算出这两张卡片上同类项的和,在同伴确定计算正确的情况下,拿走这两张卡片,在游戏结束时,谁拿到的卡片最多谁获胜。
在这个游戏中,首先,复习了同类项的概念;其次,复习了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用大量习题复习巩固的枯燥、单调,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玩中学。
5.在游戏中进行章节复习。
案例5:数学接龙。(在“中心对称图形”的章节复习课做此游戏。)
首先,设计一系列的卡片,像下图那样: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其性质、判定方法和联系作为“我手上有的东西”,并根据后一个接上的答案设计前一个的问题。
规则是:从某个学生开始,他要先说出他手上有的东西,然后提出问题,让下一个学生跟上,以此类推。如果问题提完而拥有答案的人没有及时站起回答,则要接受相应的惩罚。
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复习,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建立知识框架,把师生的个别对话转变为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对话,把生生对话转变为所有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大家在交流中拓宽数学思维。
1.数学游戏的设计要具有鲜明的价值性。
游戏设计要以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为基础,要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知识、技能、思维都有所发展,体现出数学游戏的价值性。这里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学都能开展数学游戏,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一个游戏是否有使用价值:一是学生是否能够愉快地参与其中;二是能否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开展数学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班级条件等。
2.数学游戏的设计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要做到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需要教师在平时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发现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游戏活动,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
3.数学游戏的设计要具有参与的全员性。
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时一定要注意每一位学生的分工,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不能只是让表现好的学生参与到游戏中,而其他学生当观众。在游戏中,只有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去感知体验,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合作意识、互助意识等。
4.数学游戏的设计要具有学科的实践性。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所以,数学游戏的选择不能局限于课本教材的内容,而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多角度、多方面取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也真正地认识到人人都必须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作者为江苏省南京市晓庄学院附属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