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

2017-02-10 15:44王彦婷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鲁迅小说

王彦婷

摘要:犀利是鲁迅在人们心中的第一印象,为唤醒沉睡的中国人,鲁迅以笔为剑,写下众多文章。小说在鲁迅的著作中所占比重并不多,但篇篇都是精华,在这些小说中,“看客”的形象尤为突出:有愚昧无知、冷漠麻木的看客,也有空虚无聊的看客,这些看客形貌不一、神色各异,但每一个都是当时愚弱的中国人,就在这样的“看”与“被看”之中形成了一种“看与被看”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模式。

关键词:鲁迅;小说;“看客”;“看”与“被看”

鲁迅曾说过:“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看客”是鲁迅对愚弱的国民的定位,在鲁迅的小说《呐喊》和《彷徨》中,看客形象虽然并不处于核心地位,却反复出现。

可以说,鲁迅的一生并不是平凡、安稳的。鲁迅年幼时父亲生了病,他就每天去给父亲买药,往返于家、质铺和药店,把衣服或是首饰送到质铺的柜台,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去药店给父亲买药。鲁迅家也终于从小康到了困顿,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也在这个时候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少年的心总是敏感、自尊的,他厌恶这里的人们,渴望离开。多次辗转,鲁迅到了日本的一个医学院学医。一次在课上,老师放映了关于战事的影片。影片中有许多中国人,“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这一群人是在看日军将这个替俄国做了军事侦探的斩首示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就这样,他扔掉了手中的手术刀,拿起了笔去医治中国人。

鲁迅笔下的这些看客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愚昧无知的看客

在《狂人日记》中,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这一群人本身就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却没有反抗,甚至没有一丁点反抗的念头。他们在精神上极其愚昧、极其无知,甚至要加入到侮辱损害者的行列之中去,这就是国民性。在《药》中,先行者夏瑜为了传播先进的思想、为了华夏民族的崛起做出了最伟大的牺牲。到头来,不过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在屠杀的现场“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民众的愚昧已无可救药,就仿佛一片黑暗、沉寂的夜空,突然一颗流星划过,转瞬即逝,又陷入了死一般的无边的黑暗。

二、冷漠麻木的看客

在《明天》中,单四嫂子是个可怜的女人,丈夫死了,相依为命的儿子也为庸医所误最终离她而去。在给小宝准备后事的时候,周围的人并没有很伤心的感觉,就像是从没有交集的人离开了一样,并且阿五还在咸丰酒店的柜台边喝酒,老拱还在唱歌最后两人七歪八斜地笑着走远了,这样的笑与单四嫂子的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充分地显示了人性的冷漠。孔乙己也是这些看客们的笑料,甚至在孔乙己被打断腿后还笑他,这个迂腐的书生确实有他的可笑之处,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恻隐之心一点都没有显现出来,反而笑得更加厉害了。之后孔乙己有段时间没有来了,看客们认为他许是死了,就像在说隔壁家的一只猫死了一样,轻描淡写,足以见其冷漠。祥林嫂是当时底层劳苦大众中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她是一个十足的可怜人,多重的打击让她变得没有一点精神头,她向旁人诉说她的苦难,而旁人却把她的遭遇当成故事来听,甚至没有听到的还要专门找到她去听一听,直到看到祥林嫂淌下眼泪来才算看完这一场戏,最后附和几滴眼泪、几声叹息,便又都散开了。时间长了,人们都厌烦她一直讲述她的故事了,还借祥林嫂头上的疤来取笑她。最终,祥林嫂死在祝福之夜,人们对她不是可怜、叹息,而是觉得晦气,人性的冷漠最终将祥林嫂推下了深渊。在《阿Q正传》正传里,阿Q调戏吴妈后被赶出了赵府,镇上的人们也不叫他去做工,不想和他接触,就连土谷祠也住不得了。对于他,人们都避而远之,并没有一个人对他抱以同情。就连最后,阿Q在囚车上被拉去法场的路上,人们竟然也没有一丝的伤感。“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他们把人命视作儿戏,囚车上的那个人曾和他们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相处,在这个时候仿佛陌生人一般,这样的冷漠冷到了人心底。他们把别人的不幸当成自己快乐的来源,在残忍中寻找乐趣,就是这样的无主名的杀人团造就了这一系列的悲剧。

三、空虚无聊的看客

看客们有大事要看,有小事要看,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要看。他们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每个人都在看之中找到生活的乐趣来打发时间。《示众》这篇小说描写的就是这样一群空虚无聊的看客。在这篇小说中,人们不知所以地围在一起看,不知道为什么看,也不知道看什么,就是看见别人围在一起看,自己也围过来一起看。有一个人问秃头那个人犯了什么事,人们便都看他;车夫摔了一下,人们也在看他;甚至于槐荫下一起一落的小狗肚皮也有人在看。小说以胖小孩带着睡意的叫卖开始,又以胖小孩瞌睡地叫喊结束,他们的生活永远是那样沉闷、无聊。

那么,这样无休止的“看”带来的又是什么呢?人们在“看”之中“被看”,形成了一种“看与被看”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模式。在孔乙己被酒店掌柜和酒客们看的时候,小伙计也在一旁看着掌柜、酒客和孔乙己,看客们又成了别人眼中所看的。《示众》中一个看客问旁边的人那个人犯了什么事就被当成了看的内容。在这样的生活中,人们不停地在看与被看中转换,别人构成了自己的乐趣,而自己又成为了他人的谈资,这是一种多么可悲的生活;同时“看”带来的还有给看客们的心理安慰,还为他们增添了生活的乐趣。没有比较就没有痛苦与快乐,看客们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听别人的悲惨遭遇来使自己觉得自己还是很高贵的,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就在这样的无耻的行径中收获一种满足感。不幸的孔乙己与祥林嫂就这样成为看客们的牺牲品;除此之外,看客们还给被看者们带去痛苦。《狂人日记》中,看客们的眼色、议论、叫骂甚至是狗的狂吠都让狂人胆战心惊。祥林嫂也在众人给的精神压力之下去捐了一条门槛,她付出辛劳得来的钱并没有让她的生活好一点,反而在这样的痛苦之下,她更加不幸了。这些都是无数愚昧无知、冷漠无聊的看客带来的群众精神暴力,也正是他们进一步推动了这些可怜的被看者的不幸。

这些看客们在鲁迅笔下成为了国民自尊自大、无知愚昧、冷漠麻木、无聊空虚的承载体,鲁迅笔耕不辍,批判着这些国民性的弱点,他鄙视、痛恨,却也痛心、无奈。他用冷峻、峭拔的文字书写了他的赤子之心,也以笔作剑刺醒了华夏大地上庸庸碌碌、如行尸走肉一般的人们。是他,在唤醒沉睡的雄狮,也是他,让人看清自己!

参考文献:

[1]林贤治.鲁迅小说全编[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钱理群.鲁迅作品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鲁迅.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阎真.置身于无边无际的荒原[J].中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292–295.

[5]王亚华.论鲁迅小说中看客形象[J].文学评论,2011 (09):17–18.

猜你喜欢
鲁迅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鲁迅《自嘲》句
鲁迅的真诚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明代围棋与小说
早期受控之鲁迅的翻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