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益彬
推进产权市场提升发展,更好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创新
◎ 林益彬
目前国内的资本市场自上而下分为诸多层次,产权市场作为非标准化场外市场位于资本市场金字塔的塔基。处在这样的市场框架之下,未来产权市场应该如何抓住发展契机、提升市场功能,实现创新发展,结合多年以来的工作实践,以上海产权市场为例,谈谈个人想法和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局面,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逐步推出。产权市场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对着新的挑战,既存在诸多市场“蓝海”创新空间,也面临突破发展瓶颈、自我革新的转型要求。
1.1 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一是2015年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正式将产权交易市场明确为资本市场,赋予产权市场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及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产权市场提出了更多的功能需求,也将带来更多的发展业务。
1.2 功能提升的关键突破期
一是资本市场的顶层设计决定了各个资本市场之间的边界,产权市场作为非标型、不可拆细、不可连续交易的非标准化场外市场,必须在市场边界之内深挖内涵,规范发展。
二是产权市场多年来积累下来了诸多问题,体制机制的束缚已制约了市场的发展,市场功能有待提升,能力短板亟待尽快弥补,市场必须直面自身问题,实现自我突破。
十八大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产权市场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抓住发展机遇,围绕目标,明确定位,实现突破发展。
2.1 坚持三个面向,谋划未来发展
2.1.1 面向上海,服务改革创新。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谋划上海产权交易市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服务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服务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集聚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服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提升上海城市发展竞争力,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做出更大贡献。
2.1.2 面向全国,提高服务辐射能力。发挥上海产权市场起步早、影响大、辐射广的优势,主动在产权市场新品种交易、功能性平台新模式建设、跨市场融合发展、构建区域统一市场等方面先行先试,构建跨区域市场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成为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重要平台。
2.1.3 面向全球,接轨国际市场。树立开放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参与国际并购的意识,着力提升国际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2.2 围绕三个目标,深化功能定位
2.2.1 服务国资国企改革。中发〔2015〕22号提出国资国企改革的总目标,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按照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创新的总体要求,不断创新国有产权交易服务模式,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继续助力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
2.2.2 助推创新创业发展。围绕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挥市场配置功能,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加强对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服务,为风险创业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提供便捷通道,为知识产权交易和科技成果转让提供服务,促进创新资源与产业、资本的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2.3 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打造专业化要素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完善的市场交易服务体系,拓展金融服务深度,为各类要素流通、资产流转、产权流动提供交易场所和服务平台,促进资源、资本高效结合,实现从基础性、权益性、非标准化资本市场平台向类标准化资本市场平台发展,加大与其他资本市场的互动,使产权市场成为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3 处理好三个关系,把准发展轨道
在推动产权市场不断创新探索的发展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关系:
2.3.1 处理好“一业为主”与“多业发展”的关系。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是产权市场的立身之本,长期以来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给产权市场带来了业务支撑、功能要求。同时,通过市场功能的提升,积极鼓励市场不断探索和创新业务领域,服务科技创新,拓展金融服务深度,实现多业发展。
2.3.2 处理好扩大市场规模与提升市场服务功能的关系。把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完善的市场功能增强实力,以完备的服务吸引集聚各类交易主体,塑造品牌,集聚更多市场资源,不断壮大市场的规模。
2.3.3 处理好创新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稳步拓展交易品种,确保产品创新与规则、监管保持同步,确保业务发展在产权市场边界之内,将规范理念和风险防控要求始终贯穿于市场创新发展全过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产权市场应以提升市场功能为核心,以规范市场运作为基础,创新产权交易市场体制机制为动力,通过做强市场服务、创新交易方式、拓展交易品种,不断强化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实现市场创新发展。
3.1 继续提升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能力
3.1.1 服务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贯彻落实上海市政府《关于本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要求,切实发挥市场在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三个一批”推进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3.1.2 服务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产权市场不仅是撮合实现交易的平台,更是为国企寻找和遴选投资者的平台,通过为国有企业转让存量股权、引入增量资源提供优质服务,助推混改工作推进。以绿地集团的增资扩股为例,通过产权市场规范、透明地引入增量资源,获得很好的溢价,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之后的上市奠定了基础。
3.1.3 服务国资监管防止流失。随着“管资本为主”国资管理体制的变化,产权市场“把关平台”的形式也将丰富和优化,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将国资监管的要求通过市场规则、程序和操作进行更为有效体现,配合国资委形成联动监管机制。
3.1.4 服务国资国企科技创新措施的落实。根据上海市政府以制度创新带动科技创新的要求,上海市将在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国有创投企业的国资管理等方面开展多项试点工作。我们拟将产权市场作为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国有创投企业市场化运作项目试点工作中备案的归集统计和服务平台,形成促进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的各项工作机制。
3.2 完善产权市场服务体系
3.2.1 优化市场各个环节的服务方式。不断探索新的竞价方式,创新交易支付方式,探索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
3.2.2 创新交易产品和平台。丰富产品种类,拓展权益类、金融类、资产类和新兴资产交易品种。近年来上海产权市场进行了多项业务创新和模式探索,组建了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完善了融资租赁产权交易平台,上海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即将挂牌,探索了文化、体育、租赁经营、收益权等权益类交易品种,产生了一定的市场聚合效应。
3.2.3 集聚高水平服务机构。吸引银行、券商、公私募基金、投行、咨询机构、审计机构、资产评估机构、法律服务机构、财务顾问等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为交易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
3.2.4 提升交易平台信息化水平。改造升级交易系统,建立电子化交易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完善产权交易B2B模式;进一步完善中国产权交易报价网的网络化动态报价交易功能,吸引更多创业投资、私募股权等投资类机构参与促进产权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和异地并购交易的开展。
3.2.5 建立科学收费制度。由于国有产权资产交易必须进场交易,收费的合规性和标准的合理性自然被外界关注。今年上海开展了课题专项研究,并将推动市场收费制度调整优化。
3.2.6 形成与其他资本市场互动。产权市场提供的融资、并购、询价等服务,可以加快企业向创业板、新三板甚至主板挂牌和上市的进阶之路。绿地集团在借壳上市之前,通过产权市场进行最后一轮增资扩股,引入了外部优质资源,为之后的借壳上市和资本整体运作奠定了基础。天津泰达通过产权市场以较快的速度进行了融资,扩大了规模、改变了经营方向、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顺利在新三板挂牌;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产权市场增资时形成的价格为之后在中小板IPO提供了定价依据。
3.3 改革市场体制机制
3.3.1 推动联交所转制改革。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活发展动力。
3.3.2 加快会员体制改革。会员制是目前产权市场体制中重要一环,随着市场发展,构建新型会员制度迫在眉睫。一是应该放开入会审批,或进行会员分类管理;二是吸收资本市场专业机构成为会员,由市场进行优胜劣汰。
3.3.3 健全市场监督管理功能。设立产权交易管理办公室是上海产权市场体制的特色,在交易主体日渐多元的当下,设立独立的监管主体有利于隔离市场与国资委之间的风险,有利于更加平等地保护各类产权,更加有效地对市场进行监管。
加强区域间合作。积极开展产权交易机构合作,参与共同市场建设,组建区域性产权市场联合体,为境内外各类要素资源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市场化配置提供综合服务。上海愿意以业务合作或产权纽带合作的方式,率先进行该项工作的探索。
服务国家经济战略。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探索工程总承包(EPC)融资、基础设施资产交易、跨境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推进PPP模式发展,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国际承包商、咨询机构、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拓宽投资和退出渠道。
对接国际并购市场。加强与国际知名机构合作,研究建立国际并购交易联盟,优化跨国并购交易服务体系,完善跨国并购专业化服务。
以产权市场的国际化、创新化、专业化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结构,培养和引入创新性人才。
希望经过几年的努力,上海的产权市场能够成为市场制度完备、市场监管健全、服务优质高效,供给推动和需求拉动相结合,各类市场主体相融合,国内和国际资源相配合的综合性类标准化产权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国资国企改革,更好地服务于资源优化配置,并为上海建成“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为上海市国资委副主任林益彬于2016年11月23日在成都举办的“产权交易市场服务国企改革创新论坛”上的发言稿。为方便阅读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