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凌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社会职能行使的一个窗口,其成功的内部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重要因素。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中间,必须要提到的是内部控制这个话题,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不仅仅是控制,更意味着计划、执行、监督。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当前内部控制的现状,进一步探索其内部控制优化的可能性。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
内部控制无论是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都有其优越性。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活动中的特殊性,直接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如何实施,如何实现其作用和效果。在谈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时,不能脱离开行政事业单位这个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的一种提升,更重要的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把控,让行政事业单位在高水平的管理下,进一步实现自身的服务职能。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所存在的缺陷
(一)长期以来,外部环境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制约性仍较大
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都处于一种没有竞争的状态之下,每一个行政事业单位都近乎于在垄断的背景下生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十分僵化,管理的随意性十分突出。在缺少竞争的背景之下,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都提不上来,面对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加上社会服务的新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合适了,在这个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才引进内部控制的概念,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这种“垄断”性质的地位短期内没有改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是缺少外部动力。此外,就当前我国关于内部控制规范的法律法规来说,国家性的还未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仍缺少可以指导的依据,以及明确的标准。
(二)在预算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力度较弱,对经费的收支管理不严
很长一段时间内,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全部都是由国家拨付实现的,可以说,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对于经费管理的意识是较为不足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必须在经费上面有更多的控制。相当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在的社会需要之下,引进内部控制的概念,加强了对于预算、经费的计划和管理。但总体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方面的控制力度较弱,对经费的收支管理不严。具体来说,预算本来就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做好单位的预算编制,做好各项预算的执行,才能开展对单位内部情况的控制。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仅仅以以往的经验和数据,在没有结合当前单位本年情况的基础上,编制了不合理的预算。有的单位虽然编制了合理的预算,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控制好每一笔预算项目的支出。此外,由于成本意识的缺少,在经费的收支管理不严格。
(三)相应监督机制和绩效激励机制缺乏,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遭遇瓶颈
良好的监督力量和激励的力量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现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就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情况来看,虽然大部分单位都逐渐在内部控制的概念下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尝试,但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中配套的监督机制和绩效激励机制关注不够,由于这部分工作的缺乏,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一步深化遭遇瓶颈。具体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良好开展,不仅仅是依靠内部控制之中的各类项按计划运行,更要依靠监督力量对各类项的运行进行监督,监督其过程是否按内部控制的规范走,监督其结果是否达到了内部控制的标准和效果等等,而监督力量的缺乏使行政事业单位难以在内部控制优化上多迈出一步。此外,要提高员工参与到内部控制之中的积极性,需要绩效激励机制的推动,而在这个方面,相当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员工的积极性也难以调动起来。
二、怎样进一步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一)从意识与制度着手,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和制度上下功夫
前文所提,外部环境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来说存在部分不利因素的。外部环境一是整体竞争环境,二是国家法律法规环境。就这两点来说,要进一步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要有针对性的从意识与制度着手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和制度上下功夫。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竞争环境,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渐渐打破了固有的缺少竞争的环境,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应该有意识的将工作放在内部控制之上。从领导层面来说,管理层先要对内部控制的概念有正确的认识,在了解本单位情况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选择性、科学性地对单位内部进行管理。而与此同时,普通员工也要树立关于内部控制的正确观点,用意识指导员工在内部控制中的行为。
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也是不可忽視的。完善的内控制度是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各事业单位应依据国家颁布的内部控制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各行政单位在内控方法、程序、评价等方面有章可循,重点明确以下控制方面:一是恰当的岗位分离制度;二是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三是严密的财产保全制度。[1]
(二)以全面预算为基础,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优化保驾护航
全面预算是从企业的管理中借鉴到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全面预算事实上就是对单位的各项活动,包括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全面预算是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衍生出来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资产管理工作做的不足。资产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未对资产进行统一的管控,保管和使用责任不明确;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制度不完善或者虽有制度却形同虚设,出现账实不符以及低价处置等现象。[2]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谈论全面预算,就是进一步优化资源的配置,让已有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要真正激发出全面预算的能量,行政事业单位就要在预算方面加强控制,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之上,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优化保驾护航。从单位预算的编制入手,尽可能将预算科学并结合实际的编制,对于预算的事项也需要尽可能的详细,完整地将预算涵盖项目表示出来。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严格执行预算事项,根据预算的细则考虑每一笔支出。在经费收支管理方面,行政单位需要的是流程,是责任人,是监督。针对对经费的收支管理不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内部控制中将经费收支管理的流程以条款形式确立下来,将责任落实在個人上,同时依托适当的监督力量。
(三)充分依托内部监督力量,通过绩效激励机制使员工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前文已经提到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很大部分都要借助于监督两字。只有对内控的开始、执行、结束三个方面有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内部监督机制,才能真正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我管理,自我优化。结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属性和业务特点,内部监督应包括立项评审监督、预算执行监督、预算绩效考评、内部审计监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党委纪检和监察等制度和程序,形成由单位领导负责,内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财务部门鼎力协作,各业务部门密切联系的自我监督机制。[3]
从绩效激励机制这个方面来看,这是将员工捆绑在内部控制整个流程的工具,建立绩效激励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增强员工积极性的手段。将内部控制目标与员工绩效挂钩,如果员工在本岗位完成了内部控制的目标,那相应的就可以获得奖励,与之相反就是惩罚。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所依靠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方面的内容,需要结合意识、制度、预算、监督、激励等各方面的内容来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所带来的除了行政事业单位拟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还有单位对社会服务职能的进一步发挥。因此,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都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王卫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与建议[J].财政监督,2013,08:10-12.
[2]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01:57-62.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