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
摘 要 教学中,总会遇到学生提出这样的困惑——化学课上都能听懂,但有的知识总是记不牢, 遇到问题时更是无从下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只孤立地记忆各个知识点,未能对知识融会贯通。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构筑知识网络。拥有了条理性,思维才能驾驭住知识量非常庞杂的化学学科,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地牢固掌握并应用各种知识。
关键词 条理性 分类的方法 思维导图 表格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3-0056-02
许多同学在小学初中学习成绩不错,然而到了高中,却渐感吃力,甚至厌烦。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学习的知识量远远超过初中小学。原有的思维方式已经不能够驾驭这些庞大的知识量了。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当然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化学,之所以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原因是其要记忆的内容太多,如方程式、物质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用途等等,笔者认为教师上课时传授知识必须条理清晰,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构筑知识网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施条理性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完成。
一、利用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分类就是按照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等作为区分的标准,将符合同一标准的事物聚类,不同的则分开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分类法是指将类或组按照相互间的关系,组成系统化的结构,并体现为许多类目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关系组织起来的体系表,作为分类工作的依据和工具。分类法有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等等。
整个高中化学分为五大块——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结构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包括三类金属四类非金属:钠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铁及其化合物、硅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每一类,都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类别来实现知识的有序储存。如铝及其化合物,从Al→Al2O3→Al(OH)3→Al3+、AlO2-铝盐和偏铝酸盐这两种盐。铝的化学性质,体现在与O2、Cl2、Fe2O3、HCl或稀H2SO4、浓H2SO4、NaOH、CuSO4溶液等这些常见物质的反应,发现没有?这些物质也是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顺序。
另外,化学分类法的作用还有这些具体体现:第一,认识事物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因为分类标准已经确定了各类事物的共同的特征,如胶体这类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就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的大小范围内。第二,通过对分类标准的准确把握可以使人更好地认识不同类别事物区别和联系,同时对事物性质的记忆也会更加快速准确和持久,如醇类和酚类,醇类是指-OH与链烃基相连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而酚类是指-OH和苯环直接相连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第三,在做推断、检验、分析类试题时,能够快速确定物质的类别,准确筛选定位,迅速突破。如待测物质能和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和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放出气体,归纳为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物质有两性物质、弱酸弱碱盐、弱酸酸式盐等,然后快速筛选定位,进而突破。可见,分类法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在研究大脑的潜能过程中,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他强调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维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 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是把人脑中隐形知识明显化。它是展现个人智力潜能极致的方法,将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组织力与创造力,它与传统笔记法和学习法有量子跳跃式的差异。它是一个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方法与工具,往往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
高一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安排在了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我仔细分析了这短短一节内容有如下发现:
(1)概念12个:物质的量、微粒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体积、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摩尔质量、平均摩尔质量、相对密度、气体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质量分数
(2)公式及演变公式10个:
(3)原理2个:阿伏加德罗定律(三同定一同理论)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对于仅有一年化学学习经验、毫无知识的演绎归纳能力的高一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的感觉都是学过之后回忆起那众多的概念、公式都感觉乱哄哄的,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应该应用什么公式、什么原理来解答。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来记忆这些知识的确很混乱,我们不妨来用下面思维导图来学习: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利用思维导图将这些教学内容做了井井有条的组织。使用思维导图来安排这些内容,众多的概念理论就条理化了、清晰化了,逻辑性和层次性增强。每节课的内容用思维导图逐级展开,有助于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从属性和关联性。
“思维导图”结合了学生的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基础性和选择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利用表格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过程与方法”,即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怎样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将广义的知识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习得阶段、巩固与转化阶段、提取和应用阶段。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学习的陈述性知识往往是孤立的,零散的,难以迁移和应用。充分利用表格对学生的概念的形成,问题的探讨,知识网络的构成,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大有益处。例如:学完《必修2》有机物中的烃、烃的衍生物后,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网络结构图如下:
可见,表格可以浓缩教材,简化教程,使知识要点浓缩化;纵横比较,条分缕析,使复杂关系简单化;总结概括,鲜明简约,使繁杂知识系统化。通过表格的合理利用,可以强调化学知识的整体结构,突出化学知识的纵横联系。
接着我想谈到同分异构体,它是高中化学一个重要的知识,各种各样的同分异构体让人眼花缭乱,思维的有序性是学好这个内容的关键。利用化学图表对问题进行变化、类化、深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同分异构体有三种类型——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种类异构。现将每类的书写方法要点对比罗列,以明确各种书写规则;各类同分异构体的总数,也罗列在表格中,一目了然,这样转化成直观的图表形式在对学生化学知识的生成、整合和科学素养的形成中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将知识网络化。这一过程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促进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且有利于澄清各类命题,并且一旦一定的命题被激活后,它的活动可以扩散到与之相关联的命题,有利于知识在以后的学习阶段中被有效的提取和应用。这种图表让有机化学中各部分主要知识联系起来,把原来静止孤立的知识面激活了,给学生以正确、深刻、鲜明的印象。能帮助学生知识迁移,既获得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只必须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拥有了条理性,思维才能驾驭住知识量非常庞杂的化学学科,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地牢固掌握并应用各种知识,才能快乐而高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