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霁
摘要: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因此,数学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在做好对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成为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者。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他们就能在数学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大胆创造,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扎实。初中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有很多方面,比如:预习的习惯;听课的习惯;复习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等等。
关键词:培养;数学习惯
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很广泛,它也因人而异,从形式上有看书习惯、读书习惯,作业习惯、思维习惯、听课习惯、发言习惯、笔记习惯等,我们认为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至少包括精于预习,勤于课堂,细于检测,善于总结,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等方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这是非常重要的,对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预习”这一环节的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在认识到数学预习的重要性之后就要知道如何培养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方面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授予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
1.“阅”: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阅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在重点字词、语句、疑难问题上用自己可以理解的记号(如:直线、波浪线、三角号等)做出标记,在课上的时候可以有目的地听讲。2.“想”:预习的时候要思考本节课的内容是否跟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古人有云“温故而知新”,如果与前面所学内容有联系,就可以通过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为新知识学习扫清障碍,还要想一想旧知识与新知识有何联系,从而延伸到新知识的内容,促进学习。并且思考自己碰到的疑难问题,与同学交流,思考同学的理解是否正确。3.“试”:尝试着做一些联系,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尝试着做练习可以使学生明白一个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做试题的时候还要注意的是不仅仅要看看这道题怎么做,还要尝试着看下这道题怎么写,尝试着将解题步骤写下来,在课上学生可以对比解题步骤,使学生解题更规范。
(二)布置预习内容
布置预习内容可以使学生的预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至于蒙混过关。布置的预习内容不能仅限于看等一些看不见的、检查不到的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动起来,布置一些课前预习练习题或者动手操作的题目。1。3课堂检查预习效果将课堂与课前预习联系在一起,可以使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但是由于初中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理解能力受限,其在新知识上存在肤浅、浅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因此可以根据提问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习惯
初中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是在他们平常的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思维方式,它反映出个体独特的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自觉地驱动人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初中生的数学思维习惯体现在数学学习的各个层面和时期,主要是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猜想、分析、归纳等方式来使思维得到发展和提高。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注重基础知识
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坚持去思考问题,缺少持久的毅力,这主要是他们对基础知识没掌握好。比如:求二次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如果连公式如何代入都搞不清楚,就无法求区间函数的极值。因此,基础知识很重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前提。
(二)学会准确审题
审题不认真,或者漏题等都会直接造成计算过程和结果的错误。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无论是在平时的练习或是在考试中,都要养成良好的审题的思维习惯,做到逐字逐句精确到位,而且努力寻找最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化繁为简。
(三)培养提问和质疑的思维习惯
在提问问题上,教师不能光自己去提问,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来提问,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深入,主动性才能得到发挥,思维就能发展。即使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新的视角去提,让旧的问题富有创造性。质疑要讲究深度和广度,深度是指对质疑的问题答案要寻找最优的结果;广度是指质疑的内容要包含课本、教师的看法和学生的看法。
三、认真完成作业
认真完成作业,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学生的作业不但反映学生知识的水平和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上交等。教师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与马虎了事的坏习惯。
四、整理错题集
每个人都有思维定势,所以第一次没有做对的题目,虽然经过老师的讲解,明白了这道题的解法,但是如果不及时整理这道题的思路及需注意的问题,那么第二次再遇到这样的题型时,很可能还会犯与上次一样的错误。所以,平时要把有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记下,经常看看,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五、教师要做好榜样
初中生模仿能力特强,因此教师在解题时的良好习惯的榜样作用很重要。比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自己也要经常画图、列示来建立数学模型。另外,教师的作业批改也要规范。
数学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下工夫,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这是对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不过,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也需要他们长期不懈的努力,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而且好的数学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学生具有极大的信心、勇气和决心,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赵春艳,姜秀波.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J].吉林教育,2004(10):13。
[4]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