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娟
(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老年福利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和阻塞性通气障碍性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1],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该病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很好,虽然能够控制病情,一旦受相关因素影响就会复发,疾病反复加重,疗效不理想。延续性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确保患者从医院到家庭受到连续性护理,具体措施有很多,具体来说,主要是出院计划、转诊、出院后指导。本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后进行院外延续护理,得到患者的认可。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200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2]。②疾病处于稳定阶段,患者不用家人陪护照顾。③精神状态正常,随时可以与医院进行电话沟通。④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史。②合并支气管哮喘合并其他严重心、肝、肾及神经系统疾病。③患者处于疾病急性期。④肢体功能活动障碍。⑤严重原发疾病:如肺结核。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55~75岁,平均(65.32±7.84)岁;病程1~10年,平均(4.31±1.45)年;实验组男32例,女8例,年龄53~74岁,平均(65.82±7.08)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4.15±0.8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用药指导,出院回家后不再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电话沟通、不定期随访等形式进行延续性护理,定期对其进行电话回访,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院外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具体内容如下:①电话沟通:医生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在交流沟通过程汇总了解患者出院后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生活习惯,了解患者用药情况,了解患者是否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了解患者在心理上是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无准备等。医生根据和患者的沟通获得相应的信息,对患者制定针对性指导,制定有差别的康复计划,并从饮食、是否抽烟、日常锻炼、家庭氧疗、预防感冒等具体生活细节上给予指导。②院外指导:冬春季节在电话随访的基础上,每个月对患者进行1次家庭探访。家庭氧疗是出院后康复的重要方法,如果能够长期坚持氧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指导患者每天要坚持吸氧,要在最佳时间段吸氧,最佳的吸氧浓度为1~2 L/min。到家庭探访时,首先要询问患者氧疗情况,了解患者氧疗是否规范,发现不规范的操作应进行正确的指导。家庭条件好的患者,可建议在家里使用无创呼吸机,根据患者实际决定如何操作,可以在早、中、晚各上机2 h,也可以选择在夜间入睡后持续上机至第2天早晨。此外,为了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客观的了解疾病,医院应该通过讲座、发放书籍等形式让患者和家属详细的护理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此外,进行运动、呼吸肌功能训练指导,如呼吸功能训练,身体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规范饮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护理6个月后,评价以下指标:(1)生活质量:使用SF-36量表[3]。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包括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共8个维度,分数越高,提示各指标结果越好。(2)监测患者6 min步行距离作为运动耐力指标。(3)比较急性发作发生的比例。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3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后生活质量(x±s,分)
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为(432.11±20.45)m,好于对照组的(280.15±16.14)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发生急性发作例数为10例(25.00%),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1例(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一般程周期较长,其治疗手法也相对有限,其临床表现为血液中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换气功能长期处于下降状态,肺组织病理改变,气道变窄,呼吸过程有阻力,呼吸肌功能降低,导致出现恶化。
延续性护理模式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外采取的方法主要是一系列行动设计,在不同养病条件下能够得到最理想的连续性护理,可满足患者身心健康,减轻患者焦虑、利于患者恢复健康,近年来,该模式也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4]。
本研究中给予出院延续性护理,指导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坚持吸氧,进行有关呼吸肌的功能锻炼、运动训练、饮食护理等,并通过定期随访对患者的医嘱情况进行了解。结果显示,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等8个维度具有统计学差异,据此可认为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患者各结果均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此外,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患者步行距离增加,急性发作减少,统计结果显示该护理模式可有效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从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能有效促进肺功能恢复,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绢慢性阻寒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 许 军,胡敏燕,杨云滨,等.健康测量量表SF-36[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2):70-72.
[4] 黄乐春,温贤秀,吴玉芬,等.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心的设置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