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俊芳
(张家港澳洋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中风,也被称为是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极高、死亡率也极高的疾病,对身体健康有着巨大威胁[1]。中风发病时病情发展趋势迅猛,而病人发病最多的情况便是在睡眠过程中或者比较安静的环境之下,此时大部分发病人都还会保持清醒的意识,不过也有一部分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意识模糊或者意识障碍,而且中风后可能会引发继发性偏瘫病症[2]。本次研究将我院接收诊治的中风恢复期患者46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对其睡眠状况的改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接收诊治的中风恢复期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中风恢复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其中,对照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45~68岁,平均(62.4±2.3)岁;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44~73岁,平均(63.8±1.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添应用中医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即给予患者足浴护理方式。足浴药液组方包含朱砂、当归、肉桂、甘草、远志、夜交藤、柴胡、枣仁、广霍香等。将药液提前制成浓缩药液,并进行真空包装,每袋容量为100 mL,置于冰箱中冷藏存储。足浴护理时,首先将3 L左右的温水倒入足浴盆中,将水温控制在45℃左右,随后加入浓缩药液,患者足浴时间保持半小时左右,足浴过程中应不断增添热水以便保持水温,足浴完成后将双脚擦干便可入睡。每日实施足浴护理一次,护理周期持续半个月。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夜间醒来时间及两组中应用助眠药物患者的例数,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给予对应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对比(x ±s,min)
中风是一种突发性的脑部疾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尤其以45-70岁的中老年人居多,脑部组织的坏死程度也会因为血栓形成的大小及部位不同而有所区别。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有效率均得以显著提升,中风患者的死亡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不过该病症的致残率并没有显著变化[3]。据统计,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存活患者中有将近4/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情形,即中风后遗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因此,临床诊治过程中将提升中风患者康复进程、降低致残率作为首要目标,也是重要目标。中风后遗症主要包含脑血栓、脑溢血、脑栓塞、脑血管痉挛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口角歪斜、吞咽动作难以开展、思维迟缓、记忆力衰退、肢体瘫痪、产生烦躁及抑郁情绪等[4]。有研究证实,中药经过煎制后用于足浴,可以通过患者足部渗透至患者全身经脉,促进患者新陈代谢过程,对患者血液循环过程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调节患者神经系统以便实现助眠的功效[5]。本次研究发现,给予对应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结果显著,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1] 蔡全萍.中医护理在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睡眠状况的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3(4):135-136.
[2] 周爱红.中风恢复期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86-86.
[3] 王成志.中医护理对中风患者恢复期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7,23(11):224-225.
[4] 冯丽霞.中风患者恢复期的中医护理[J].饮食保健,2016,3(15):79-79.
[5] 刘 惠,何 娟.关于中医护理对改善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29):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