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7-02-08 21:08刘志刚刘志宽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类招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刘志刚+刘志宽

摘要:国内许多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形成“3+1”人才培养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如何适应大类招生的新形势,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了国内高校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并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为例,提出了适应大类招生的“1+2+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构建了适合大类培养的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给出了通识课程和大类课程的配置情况。

关键词:大类招生;电子信息类;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68-02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才的必要条件。2001年北京大学推出了“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孔径专业教育”的“元培计划”。随后,许多高校推行按学院、学科,甚至是跨学科的“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1,2]。“大类培养”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被我国高校普遍采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在教学实践中形成“3+1”人才培养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如何适应“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新形势,则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高校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大类招生,即“按学科大类招生”,是一种不按专业或者专业方向来确定招生计划进行招生,而按照院系、学科等大类制定计划进行招生的招生模式[3]。分流培养,则是指对大类招生的学生,经过一到二年的基础课学习,通过对学科、专业的进一步了解,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根据与院系的双向选择原则进行分流培养。大类招生本身涉及到从教学、学生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变革。不同的高校在大类招生的过程中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学科建设、专业布局和院系建制等,均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模式,彼此之间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浙江大学工信大类专业分流时间为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中山大学计算机大类的专业分流时间为第三个学期,上海交通大学工科平台和电类平台的专业分流时间在第一个学期,存在学生专业意识薄弱导致专业分流时间点提前,出现“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大类培养”趋势。

1.大类招生存在的问题。专业冷热不均现象明显。弱势专业的招生虽然有所改善,但在专业分流时由于认可度低导致缺人现象,低分学生聚集在弱势专业,出现自信心不足,保研名额没有人报名等情况。大类招生虽然简化招生环节,但是加大学生管理环节的难度。学生对进入大学后第一次组成的班级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对专业分流后重新组合的专业班感觉陌生,新班级缺少凝聚力;宿舍安排也面临同一问题。大类招生的问题关键出在专业分流环节。原本希望给学生提供理性思考和选择的机会,却带来学科两极分化的结构性矛盾、学生等级分化、学生管理复杂化的弊端和挑战。如何最大程度的规避这些问题是专业分流环节设计的关键所在。

2.应对的措施。针对专业分流所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学生选专业之前完全凭借以上公共课为主,无法体会到平台建设及专业培养上的良好初衷,反而使得一些按专业招生的非热门专业生源更为稀少。教师也应注重大类中不同专业之间的融会贯通,在课程调整、教学手段改进及学生引导上积极主动,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学科大类观”。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密切结合,积极引导学生。针对学生班级归属感的缺失:建议管理仍然以行政班为主,教学班为辅的原则,不更换辅导员,在教学班推行导师制+学长制的辅助措施。制定完备的分流方案,避免存在暗箱操作的空间。

二、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信息类将培养从事各类电子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相互交叉融合的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该大类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三个本科专业。首先进行通识教育和大类培养,统一授课,而后进行专业选择,按专业进行培养,与原来“3+1”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见表1。由表1可知,在大类人才培养模式下,原来的“3+1”培养模式变成“1+2+1”培养模式,不同之处主要在第一学年,其他没有改变。

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符合顺应时代背景、符合社会需求的。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当代社会需要本科高校培养综合性的人才,而过去按专业招生培养模式是典型的专才教育,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窄,从而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用人单位的需要。大类招生提倡注重学生的大类学科培养,其“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特点能够为学生的均衡、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避免了专业教育在这一方面的缺陷。

2.减少了考生报考志愿的盲目性。大类招生为不了解大学专业设置的高考考生及其家长提供了一个先了解后选择的机会,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选择专业又“一选定终生”的矛盾。通过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再深入的了解所在学校的专业特点与发展方向,避免了学生入学前对专业信息了解的片面性和专业选择的盲目性,也提高了弱势专业的生源质量。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前两年不分专业,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地了解自己,结合社会发展与需求,从容地选择专业,使专业与自身的兴趣、特长、技能的契合度大大提高,拉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学生毕业时的竞争力。

3.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大类招生以后的专业分流,使学生在入学以后仍需要参与学院乃至学校范围内的专业竞争,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加大。并且由于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以及各个专业的优劣势和选拔分流的需求,所以能够针对性的在所心仪的专业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选修指定的课程,从而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而课程体系的设置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因此,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是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关键。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大类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大类招生的核心是大类培养,与大类培养相对的课程是通识课程、大类课程。

1.通识课程。通识课程是由人文社会科学课群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群构成。人文社会科学课群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体育和英语等课程。文化素质教育课群包括卫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艺术、军事理论、普通话语音常识及训练、创业基础、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献检索和科技文献写作。

2.大类课程。大类课程由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群和工程技术基础课群。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群包括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线性代数、概率论与随机过程、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工程技术基础课群包括计算机引论、C++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和电路原理。

结论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既有专业化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又强的交叉型复合人才。在此背景下,改革电子信息类专业传统培养模式,构建适合大类培养的课程结构和体系,符合本科院校教学发展与改革的趋势,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变革,也是新世纪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理性选择。结合现有专业培养机制,筛选出考研率、就业率、出国学生比例、薪资等重要指标,并与实行大类招生以后的数据进行比对关联分析,并通过学生、老师的调研、座谈等丰富形式,及时反馈和掌握大类招生培养的新现象、新问题,从而敏锐的跟踪和了解大类招生对学院乃至学校的影响,并及时进行干预,改善大类招生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周艳琳,洪长昊.大类招生模式下本科生课程体系的探索-以H大学实践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3):42-44.

[2]祝洪章.对高校“大类培养”模式下“个性化”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3):54-56.

[3]吕慈仙.高等学校按学科大类招生的现状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1):65-68,78.

The Explora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lass Training Mode In Classified Enrollment

LIU Zhi-gang,LIU Zhi-kua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Qinhuangdao,Hebei 066004,China)

Abstract:I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many domestic universities form the "3+1" training mode,but it is an urgent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is mode adapts to the new situation in classified enrollment. The existing disadvantages of classified training mode are summarized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and the "1+2+1" undergraduate training mode is proposed for classified enrollment i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lass curriculum system suitable for classified cultivation is built,and the related configur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classified course is given.

Key words:classified enrollment;electronic information class;training mode;curriculum system

猜你喜欢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涉农专业大类招生的探索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