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琳飞,王旭光,丁 艳,张学刚,张会君
Application of hand held pressure monitor in
手持测压器在连续动态气囊压力监测中的应用
姜琳飞,王旭光,丁 艳,张学刚,张会君
Application of hand held pressure monitor in
[目的]评价手指感觉法、传统气囊压力表法、手持测压器法3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测量方法的测量效果。[方法]将90例人工气道病人随机分为手指感觉法组、传统气囊压力表法组、手持测压器法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3组病人气囊压力水平、导管移位、气囊破裂、误吸、气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组病人气囊压力水平和气囊充气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气囊压力表法组和手持测压器法组在气囊压力水平监测优于手指感觉法组,手指感觉法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传统气囊压力表法组和手持测压器法组。[结论]手持测压器能连续动态监测气囊压力,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减少气囊充气后并发症,减轻护士工作量。
气囊压力;人工气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监测方法
人工气道是重症监护室(ICU)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适度的气囊注气量可以保持气道的封闭性和防止误吸,气囊压力过高会造成气道黏膜损伤,过低会增加脱管、误吸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1]。如何有效地观察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变化,更精确、安全、快捷地测量压力变化以维持在正常有效的压力范围内是临床气道管理亟须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对3种气囊压力监测方法进行效果观察和分析,为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1月ICU病区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90例,其中男44例,女46例;年龄28岁~82岁,平均年龄54.6岁;其中气管插管48例,气管切开42例。将90例病人随机分为手指感觉法组、传统气囊压力表法组、手持测压器法组,每组30例。纳入标准:病人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置管时间3 d~42 d(15.5 d±3.5 d)。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导管均为美国生产的高容低张性气囊压力导管,呼吸机选用西门子、德国Grager等生产的呼吸机。3组病人年龄、性别、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疾病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艾瑞特手持测压器是一款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产品,由下壳、上壳、隔膜、连接管、移动杆、浮动标示、弹簧、单向进气阀、呼吸管接头9个部分构成,使用时连接管连接气囊的进气口,注射器连接单向进气阀进行充气,红色标识在大小两个绿色标签之间的区域视作监测的压力正常,为20 cmH2O~30 cmH2O(1 cmH2O=0.098 kPa)。传统气囊测压表为德国VBM测压表,测压范围为0 cmH2O~120 cmH2O,由压力表、充气手柄及附件(连接管)构成,气囊测压表为弹簧管机械指针压力表,可进行气囊的充气、放气和压力监测。
1.3 方法
1.3.1 测量时间及方法 3组病人均由经操作标准培训的科室经验丰富的5名护理人员进行测量。由每日主班、小夜班、大夜班每班随机记录气囊压力1次并观察病人有无导管移位、气囊破裂、误吸、气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并在自制的气囊压力监测记录表上做好相关记录,连续测量7 d。如病人中途死亡,对样本进行剔除,重新选择新样本,由研究者本人进行监督实施并进行数据汇总。
1.3.1.1 手指感觉法组 每班接班者按“比鼻尖稍软为标准”[2]往气囊内注气,凭手感检查外气囊,并列为接班者必查项目,密切观察气囊,发现气囊变扁即注气至合适的硬度。每班随机记录气囊压力1次并观察气囊破裂、导管移位、误吸、气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3.1.2 传统气囊压力表法组 每班采用德国VBM测压表对病人气囊压力进行精确测量,测压范围为0 cmH2O~120 cmH2O,在绿色范围内为安全的气道压力,可进行气囊的充气、放气和压力监测。每班随机记录气囊压力1次并观察气囊破裂、导管移位、误吸、气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3.1.3 手持测压器法组 将手持测压器连接在气囊的进气口,用注射器连接手持测压器的单向进气阀注入气体,红色标识在两个大小绿色标签之间的区域视为压力正常,通过观察红色标识即可,能持续监测气道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不在正常范围内随时进行调整。每班随机记录气囊压力1次并观察气囊破裂、导管移位、误吸、气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R×C列联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气囊压力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3组气囊压力水平比较 例次(%)
2.2 3组病人人工气囊充气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2)
表2 3组病人并发症比较 例次(%)
3.1 手持测压器和传统气囊测压表测压安全、精确、有效 从结果可以看出,传统气囊压力表和手持测压器在测量气囊压力优于手指感觉法,比手指感觉法测量更精准。手指感觉法非理想水平例次较多,全凭个人经验和指感欠准确,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病人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气囊测压时,必须保持一定的气囊压力,使气囊和套管间不漏气,避免胃内容物和口腔分泌物进入气道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3],并防止气体从上呼吸道泄露,保证有效的通气量。气道压力直接决定了气道黏膜损伤的程度,气道压力过高、时间过长可造成气道黏膜充血甚至发生溃疡和炎症[4],这与Bouadma等[5-6]的研究结果相似。手指感觉法组气囊压力<20 cmH2O和>30 cmH2O发生率较高,手指感觉法更倾向于高气囊压水平,增加了气道黏膜损伤。因此,精确测量气囊压力在人工气道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3.2 手持测压器和传统气囊测压表测压能减少并发症 Nseir等[7]的研究表明:气囊压力维持在20 cmH2O~30 cmH2O较安全,合适的气囊压力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结果可以看出,传统气囊测压表和手持测压器在导管移位、气囊破裂、误吸、气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指感觉法。这与金柄植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手指感觉法不能准确地反映气囊压力,并发症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采用安全有效的气囊压力监测方法能有效地减少气管导管对气道黏膜的损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9]。手持测压器可以替代传统气囊压力表,是一种科学、标准、安全的充气方法,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3.3 手持测压器持续动态监测气囊压力,操作简单、观察更直观 手持测压器优点在于可以直接动态连续地监测气囊压力,可直观地观察气囊压力红色浮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在临床发现,使用手持测压器组护士的依从性更高,依从率为97.2%,这与手持测压器使用起来更简单便捷,省去了取测压表的环节有关,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黄小群等[10]发现:间断监测操作过程可导致气囊压的明显波动,持续监测能使气囊压长时间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并能及时发现气囊压力内的变化及时补充。手持测压器为临床有效可靠地监测气囊压力提供了依据,并建立了规范的临床测定指引,简化了护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手持测压器使用更安全,可减少并发症、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但气囊压力的影响因素很多,受体位、叩背、吸痰、呑咽反射、温度等多方面影响[11]。而维持气囊压力需要医生、护士、病人的共同配合,手持测压器目前在国内研究较少,建议后续加大样本量和考虑更多的气囊压力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 卢玉林,范平,杨艳,等.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59-160.
[2] 肖春莲,方梅,吴继红,等.专用测压表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测定与维护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0,24(6B):1542-1543.
[3] 左泽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胃肺逆行感染途径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3):209.
[4] Seegobin RD,Hasselt Glv.Endotracheal cuff pressure and tracheal mucosal blood flow:endoscopic study of effects of four large volume cuffs[J].Br Med J,1984,28(6422):965-968.
[5] Bouadma L,Mourvillier B,Deiler V,etal.A multifaceted program to preven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impact on compliance with preventive measures[J].Crit Care Med,2012,38(24):789-796.
[6] Rello J,Sofiora R,Jubert P,etal.Pneumonia intubated patients:role of respiratory air way car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4,154(1):111-115.
[7] Nseir S,Lorente L,Ferrer M,etal.Continuous control of tracheal cuff pressure for VAP prevention:a collaborative met-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J].Ann Intensive Care,2015,5(1):43.
[8] 金柄植,金庆华.气管导管套囊的不同充气技术对围拔管期咳嗽反射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1,31(10):54-55.
[9] 丘宇如,王吉文.4种人工气道气囊充气方法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2,33(20):3189-3140.
[10] 黄小群,宫玉翠,李平东,等.广东省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J].全科护理,2015,13(10):948-950.
[11] 吴超,沈梅芬.影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4):323-325.
(本文编辑范秋霞)
continuous dynamic air bag pressure monitoring
Jiang Linfei,Wang Xuguang,Ding Yan,etal
(Yantai Mountain Hospital of Yant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Shandong 264000 China)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10YJA880175。
姜琳飞,护师,硕士研究生,单位:264000,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王旭光、丁艳、张学刚单位:264000,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张会君(通讯作者)单位:121001,锦州医科大学。
R472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2.038
1009-6493(2017)02-0245-03
2016-06-05;
2016-10-17)
引用信息 姜琳飞,王旭光,丁艳,等.手持测压器在连续动态气囊压力监测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2):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