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 洁
“立德树人”幼儿园“融爱蕴美”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幼儿园工作规程》背景下课程实践有感
文马 洁
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次将“德”提到了首位引领幼儿的全面发展。这与我园多年来以“融爱蕴美”教育理念来塑造园所文化、开发园本课程、践行育德育品的初衷相吻合。在园所“融爱蕴美”品质课程实践中,进一步去探索契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实施策略,并在课程实施中去建构、完善新的园本课程,发挥“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育人功能,让每一位幼儿眼中有美、心中有爱。传承与开发品质课程资源,明晰课程脉络体系,形成一个品质、两大核心、六个版块、九大幼儿发展核心品质及九大主题的课程体系。开发、积累具有“融爱蕴美”特质的与五大领域整合的优质课程文本,探索多途径课程实施策略,提升师幼“融爱蕴美”品质。
立德树人 融爱蕴美 品质课程
2016年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解读“总则”中修订的五个方面中的第一点是坚持立德树人,并在《规程》中的“总则”第三条对应提出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由此,我们发现,1989年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2年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均提出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而新《规程》的颁布第一次将“德”提到了首位,由“德”来引领幼儿的全面发展。中国汉语词典中对“德”的第一注释是,道德、品德、政治品质。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提到了新的高度。苏州市也致力于提升市民道德修养,积极推进苏州“德善之城”建设,促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综上所述,思考我园多年来以“融爱蕴美”教育理念来塑造园所文化、开发园本课程,就是在践行着育德育品之路。作为教育启蒙者,“德育”是教育之首,
德育、美育对幼儿品德塑造、人格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园所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期重点课题《建构幼儿园“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实践研究》为依托,以课题推动文化品牌与课程的内涵建设,致力于培养幼儿“爱”和“美”的品质,并成为教师课程研究的核心要素。这一要素推动教师牢固树立“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理念,赋予园本课程新的文化内涵与活力,结合我园的课程实践体验,进一步去探索契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实施策略,并在课程实施中去建构、完善新的园本课程,发挥“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育人功能,让每一位幼儿——眼中有美、心中有爱。
课程研究之初,园所对积累的所有课程资源进行全面梳理,从中提取了与“爱”和“美”相关的课程资源,进行整理、归纳,形成了“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资源“副库”。在理清课程的主要脉络,完善课程框架基础上,结合课程实施实际从“副库”中逐步提取相应的课程资源,并结合幼儿现实需要和兴趣经验,生成一个个“资源包”,由此建立起“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资源“正库”。经过筛选、提取与在实践中完善,完成了九大版块的“资源包”内容,而这些“资源包”中的“资源”,又在新一轮课程实践中成为新的课程开展的资源“副库”,通过不断实践、检验对课程加以调整和完善。
1.一个品质、两大核心、六个版块
“爱”与“美”是幼儿园的教育思想和文化根基,在“融爱蕴美”文化品牌思想内涵得到不断梳理并逐渐成形的推动下,形成品质课程总目标:秉持、融合对他人关爱的本心,做到言美、行美、德美、魂美,不断积淀着真善美的素养。在此目标指引下,围绕“融爱”“蕴美”两大核心开展课程,以体系脉络承载具体内容,确立“言美、行美、心美,爱自己、爱他人、爱环境”六大版块。
2.九大幼儿发展核心品质、九大主题
在课程实施实践中,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年龄段各领域发展特点,探索提出了“融友谊之爱、融分享之美”“融家园之爱、蕴感恩之美”等以“友谊”“家”“自然”“阅读”“环保”“我”“运动”“科技”“欣赏”为核心的九大幼儿发展核心品质,并根据年龄段的兴趣、需求设计本年龄段的活动。在核心品质的引领下,生成主题相同、年龄段不同的九大主题活动。主题设计并非固定不变,随着课程的完善,幼儿发展需求在课程总目标的引领下不断调整创新。
1.开发、积累具有“融爱蕴美”特质的与五大领域整合的优质课程文本
“爱”与“美”已经属于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的内容范畴,所以“融爱蕴美”品质课程是对五大领域教育内容所作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它必须以整合与渗透的方式加以呈现。注意对教育实践中开发并选用五大领域中凸显“融爱蕴美”品质特色的课程,活动必须在目标设定、重难点的确定、活动环节设计等方面都能充分体现“融爱蕴美”的理念,通过这些优秀课程文本的不断积累,以丰富课程文本资源积淀。
2.灵活多元的教科研活动提升课程执行力
将建构“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研究与推进教研工作紧密结合,积极开展与课程有关的观摩、竞赛、评优等教研活动,以此切实提升教师课程实施的专业能力,例如:通过组织开展“课程环境如何体现课程核心”的研讨、课程环境评比、班级半日活动观摩、区域观察记录评比、学习故事分享等活动,帮助教师理解“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核心,指导教师不断提升课程实施的专业能力。
3.课题及小专题研究夯实课程建构
围绕《规程》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班本的小专题草根式研究更是对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渗透。班级在“融爱蕴美”背景下,结合幼儿兴趣需求、年龄特点,围绕文明礼仪、自理能力、行为习惯、儿歌表演、名画欣赏创作、绘本赏读等,各班一个研究点,旨在日常教育教学环节中渗透与挖掘“美”的行为、“美”欣赏、“美”表现力,以“美”来感受“爱”。提升幼儿“爱”与“美”的品质。
1.关注幼儿发展,“融爱”为根、“蕴美”表现幼儿成果
从幼儿评估分析课程实效,全面开发幼儿发展评估方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融爱蕴美”品质专项评估,领域评估、家园行为礼仪评估等,从幼儿发展评估课程开展。同时,鼓励幼儿欣赏美、发现爱,作品创作致力于去表现美、体现爱;如亲子陪伴、中国节日文化、赞美劳动人民等每个活动都传递了“爱”与“美”的正能量,让幼儿能在大胆自信表演的同时,体会到“以爱育爱”的真谛。
2.立“师德”,塑“师能”,做“融爱蕴美”幼教人
以体现文化精神教育的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弘扬文化精神的综合性活动、塑造文化精神的教师学习性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在业务提升的同时,也能得到自身文化底蕴的塑造。坚持凸显“融爱蕴美”理念,通过扎实有效的研讨,鼓励教师围绕课程实施过程去探究和归纳品质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扎实开展科研专题研讨活动,例如:课程环境的创设、课程内容的选择、适宜目标的设定、师幼的有效互动、幼儿实践平台的搭建、积极评价的运用等,引导教师从规律性层面去认识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
在课程中“融爱、蕴美”是一个无声无痕的过程,是渗透、是浸润,是教师爱的传递与美的诠释的过程,通过课程的有效实施,让师幼表达有声的爱、有形的美,不断积淀真善美的素养,唱出“爱”与“美”的主旋律,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加花园幼儿园)
[1]《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年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9号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
[3]《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年国家教委颁布的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