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晓娟 葛琳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提升教师观察能力的实践尝试
文 陈晓娟 葛琳
在教师的专业能力中,观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功,也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更是教师指导的前提和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依据,是否坚持观察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主要尺度。观察能力需要培养,更需要实践锻炼。观察不是随便看看,也不只是技术,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准备,在教育场景里很可能无法识别有价值的信息。
课程游戏化 观察能力 观察实践
2015年我园被确立为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的项目园,两年来我们不断领会精神并尝试将游戏的理念融入到一日活动中。在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也应该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教师的专业能力中,观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功,也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更是教师指导的前提,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依据,是否坚持观察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主要尺度。观察能力需要培养,更需要实践锻炼。观察不是随便看看,也不只是技术,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准备,在教育场景里很可能无法识别有价值的信息。那么如何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我们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1.读懂真实的儿童
观察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儿童、读懂儿童,促进儿童的发展。通过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现有发展水平、个性特征、发展差异等。
2.静待儿童的成长
教师要转变观念,以旁观者的身份静观其变,放下权威与高度,给予孩子耐心、信任、尊重、引导,真正做儿童发展过程中真诚美好的连接者,做儿童真实自然成长过程中的伴随者。
3.优化适宜的课程
观察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依据,让我们更加灵活地调整课程内容,让多样化的课程更能顺应儿童发展的需求,通过观察和教育方法的改进,最终实现的是课程的完善。如通过观察了解幼儿需要,完善课程的内容,特别是通过观察寻找在环境中的支持策略,改造课程的环境以及积累课程游戏化的实现方法,设计更加适合幼儿,具有发展性、个性化,更具温度的课程评价模式,这些才是观察最终的落脚点。
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叙事、取样、等级评定、检核表等,在践行指南,落实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1-3-3”观察记录的方法,即用随笔的方式记录,并高频讨论观察到的儿童行为。通过观察发现儿童,认识儿童,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有的单纯用文字记录,类似教育叙事;有的图文并茂,称为学习故事。不管哪种形式,重要的是在观察的过程中转变观念:我们要发现儿童的兴趣、能力,而非发现问题。在重新回顾学习的过程中,有几点重要的再次归纳:
1.3 分:教师承担的是班级孩子一日的活动组织,有班级管理的现实需要,不可能用大量的时间去专门观察。因此用3分钟这不算长的观察时间,捕捉儿童的语言、表情、动作,抓住儿童学习和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关键事件,来不断提升教师观察的能力。
2.3 次:多次观察可以让教师收集相对完整的信息,发现完整的儿童。同时在反复的观察过程中也能够培养教师的观察意识。
3.高频讨论:我们强调观察后教师们之间的讨论,能够让我们的关注点从文本逐渐转向儿童,在大家不断的讨论中磨合、碰撞,也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转化、内化,让我们加深了对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的认识,不断提升解读儿童的能力。
1.理论学习,寻找观察的支点
观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掌握,只有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基础,才能保证观察的方向是正确的。为此,我们阅读《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建构学习者的形象》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同时学习了周菁老师在《学前教育》杂志发表的关于学习故事的系列文章。确立以捕捉“哇”时刻为支点的教研活动形式和观察记录形式,以此作为开展观察研究的切入点。在阅读中,我们老师不仅更加坚定了观察客观性的观念,对于《指南》中幼儿的评价标准更是熟记在心,这为观察奠定了基础。
2.培训交流,明晰观察的理念
在培训交流中,我们逐渐理解了“学习故事”的理念,即它所关注的是儿童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们不能做什么,这样能够清楚地展现儿童的长处和兴趣。通过学习,树立了这样的观察理念:即观察不是为了寻找幼儿的问题,而是发现儿童,即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富有个性特点的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寻找幼儿成长轨迹,并思考支持的策略,这一观念的确立为观察指明了方向。
3.内涵解析,提供观察的保障
在积极分析讨论中,老师们意识到“哇”时刻需要更加开放的环境、充裕的时间和自由的参与,我们又将视角回到幼儿的日常活动中,不断分析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原有活动进行调整,目的是让一日活动更加开放,看到幼儿更加真实的成长,这给观察提供了环境的保障,同时又优化了一日活动的组织。如区域更加开放,活动更加自主,给予幼儿更多的发言和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对活动的个别差异更加关注等。
4.技术实践,学习观察的方法
如何捕捉“哇”时刻?我们开展了手机拍摄技术、视频拍摄和制作技术的培训。技术实践让老师更加熟练地驾驭现代化的设备,为观察记录的分析提供了方法。我们将捕捉“哇”时刻首先锁定在自主的晨练活动和开放的区域活动,这样更便于打破高控制的行为,给予幼儿更多自由、自主和学习的空间。在寻找捕捉的过程中,教师从“百忙”的混乱中脱离出来,静下心来观察幼儿的表现。在视频的录制中、照片的拍摄中以及回放中,我们高兴地看到了幼儿在学习中的表情变化,听到了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特别是在学习中,我们真正看到了环境和同伴带给幼儿的影响,知道了幼儿为什么这么做、这么想。
5.客观记录,确立观察的原则
我们用简单的语言或者文字记录幼儿的表现,在记录中我们秉承客观的原则,做到“一、二、三”即“一个全新”即“一定要扭转定势,用全新的眼光去寻找幼儿全新的表现”。“二个单纯”即“教师只是作为单纯的旁观者不要急于干涉或者介入,单纯的记录者通过看、听、拍等方式记录幼儿真实的状态”,“三个只有”即“在描述、交流或者分析中只有幼儿的语言、只有幼儿的动作,只有幼儿的表情”。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了观察和分析的客观性。在学习中,我们慢慢领悟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同时,通过记录,我们真正看到了儿童真实心理变化和内心感受,对于幼儿的了解又加深一步。
一年来,教师在观察中观念不断转变,通过前后对比,她们感受到自己对幼儿原有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认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中,切实感到幼儿是不断变化的个体,他们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今天你看到的只是孩子的一面,他还有很多面等待我们去发现,去解读。同时,在观念的不断转变中,教师们也逐渐寻找到幼儿成长的曲线,明确了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经验,以及能达到的目标和学习的方式,这也真正体现了对《指南》的践行。
(江苏省南京市逸仙小学附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