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
木材是生态型传统材料,是现代四大基础材料中唯一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环的绿色材料,欧美林业发达国家基本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自给自足、良性循环。
然而我国森林资源家底薄,前几十年重采伐、轻培育,透支严重、欠账很多。进入新世纪,国家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森林质量有所提高,但距离满足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改善对优质木材的刚性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当前,我国用材林资源品种结构单一,木材生产能力落后,与人民群众对木材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十分突出。2011年我国木材消费量为4.99亿立方米,其中进口量达2.24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高。随着世界各国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加强,我国原木进口的难度越来越大,木材安全问题已变为重大的资源战略问题和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问题。因此,立足国内,建设一批国家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提高木材生产能力,增加立木储备,在保护好天然林的同时,尽快增加国内木材供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目前,我国森林产业主要面临三点问题:
一是森林可持续经营潜力巨大,生态短缺和木材短缺长期并存。由于缺乏经营手段和资金,我国人工林每亩年均生长量为0.37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森林蓄积量仅10.98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7。根据国际国内经验,用政策引导科学经营,我国现有林地林木生产率完全可以提高50%。
二是国内大径级材资源严重匮乏,国外进口面临断供风险。我国成熟用材林资源只占资源总量的5%,原木和锯材年进口量折合6741万立方米,占国际贸易量的1/3以上。国外一些组织和个人抛出“木材威胁论”“最大非法木材消费国”等观点,对我诋毁丑化。《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严格限制交易的树种新增到220多个,有86个国家和地区限制或禁止珍稀和大径级原木出口。因此,自主的木材储备十分重要。
三是木材消耗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木材进口国。尽管木材可以进口,但生态必须靠自己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木材生产息息相关。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木材储备基地,培育珍稀和大径级森林资源,是提升我国森林生态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创新性举措,是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最佳结合点。
近30年来,我国木材消耗量年均增长3.7%,而木材产量年均增长1.9%,缺口比例年均加大近2个百分点。我国木材消费总量已由2002年的1.83亿立方米,增长到2011年的4.99亿立方米,增长172.7%。国内木材需求越来越大。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成为木材净进口国,木材进口数量和贸易值连续攀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8年世界林产品进口总额(含木材及纸浆等)为2440亿美元,中国列居第一位。据海关总署统计,2011年我国进口木材及其产品折合木材量2.24亿立方米,其中,原木进口4233万立方米。
出于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各主要木材出口国家,如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哥斯达黎加、加蓬等国家或地区,纷纷提高原木出口关税或限制、禁止原木出口。我国依靠国际市场平衡木材需求的难度越来越大,我国木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木材安全问题已经从一般的经济问题转变为资源战略问题,并逐步呈现出国际化、政治化和复杂化态势。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森林“双增”目标。据测算,我国木材需求增长率,随人均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木材需求量会增长0.61个百分点,未来木材需求年均增长率维持在4.58%的水平上。专家预测,2020年全国木材消费总量将达5.57亿立方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优质木材的总量和结构需求的增加,我国木材供需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将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