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中茶文化的英文翻译浅析

2017-02-07 06:16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英文翻译茶文化古诗词

王 敏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中国古诗词中茶文化的英文翻译浅析

王 敏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中国古诗词中的茶文化堪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载体之一。而对这些诗词与文化的英文翻译则不仅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也是打开了一扇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看见世界的窗户。本文通过英文翻译中国古诗词中茶文化的积极意义,阐释了英文翻译茶文化的规律与特点,并就鉴赏英文翻译中国古诗词中茶文化的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古诗词;茶文化;英文;翻译

作为茶的原产地国家,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刻烙印上了茶的痕迹。从最早的《茶经》开始,古代汉语与古诗词就频频出现与茶相关的词汇和语句。茶文化不仅通过古诗词得到具体又形象的展示,古诗词也因为有了茶文化的浸润而愈加浓郁醇厚。而通过对古诗词中茶文化的翻译,包括欧美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始逐渐接触和了解到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的传统文化,在追逐并享受茶的物质存在的同时,也一并接受着悠远绵长的东方文明的熏陶。

1 英文翻译中国古诗词中茶文化的积极意义

在当今世界已经变成一个“地球村”的大背景下,区域文化走出国门进入国际早已成为常态化和大趋势。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古老东方文明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堪称最具代表性的核心组成,自然会成为宣传本国文化和吸引外来文明关注的焦点。

英文翻译中国古诗词中的茶文化首先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早在中国茶作为商品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亚非欧各国时,茶诗、茶文化其实已经开始了漫漫西进路。西方人不仅根据汉语古诗词翻译成英文以了解神秘的茶叶之国,更不断尝试用英文写作诗歌以赞美和表达对古老茶文化的欣赏与景仰之情。正是有了茶叶、茶诗、茶文化的输出,越来越多外国人开始产生了解中国的兴趣。而随着更多外来文化的进入,中国本土文化得到了更多形式和内容的补充。在此基础上,中国传统文化逐步形成丰富多彩又生动活泼的格局,不仅愈发成为吸引外来文明的焦点,更进一步推动了自身的繁荣进步。

其次,通过英文翻译茶诗茶艺,中国有了更多接触和观察外部世界的机会。英文译作在努力还原中文古茶诗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向中国读者打开英语文化之门。中国人通过反观英文译作不仅得以了解英语文化的组成架构,也是在认知和判断外部文明世界对本国文化的态度、定位。有了自我与对外界的双重理解,中国才能找到更有效率、更为良好的自我宣传的渠道。这对于中国树立起开放、包容、进步的形象十分有益。

2 英文翻译茶文化的主要特点

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同区域间的文化始终存在强弱差异,这就给文化输出和输入的过程带来了“异化”和“归化”的必然差异。所谓“异化”是指相对强势的文化输入相对弱势的文化区域时,弱势一方往往采取首先全盘接收的方法纳入本土文化。而当弱势一方随着时间慢慢强大起来后,这些曾经异化进入的文化则常常被本土文化渐渐消化融合并归入本土文化的范畴或轨迹中。而这种变化就成了“归化”。

英文翻译中国古诗词中的茶文化同样存在这样的特点。茶叶最初传入欧洲时,因其神秘、典雅与昂贵而成为上流社会的奢侈品。此时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处于相对强势的一方,于是关于茶的不少翻译就成了其始发站方言土语的原版意译。比如“China”其实是古代闽粤之地的贩茶海港“昌南”镇的意译;而“Tea”则是闽南语“茶”的方言发音。这是英文翻译“异化”特点的代表。

相对的,“功夫茶”最早并不叫“Kungfu Tea”,而是“Congou Tea”,这是闽南方言“功夫”的发音。至于转变成“Kungfu”则是由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李小龙功夫片征服好莱坞后的结果。可见,此时英文翻译已经以“归化”的特点为主。

3 鉴赏英文翻译中国古诗词中茶文化的策略

3.1 注重对意境营造的认知与理解

中国古典诗词对格律工整的严格要求已到了无出其右的地步,这也是古人写出“两句三年得”以此表达诗词创作不易之感慨的主要原因。然而诗词形式工整、平仄押韵却绝非中国古典诗词追求的根本目标。相反,“一吟双泪流”才是诗歌文字构成之下寻求的终极,那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之美和对人精神、思想、灵魂的触动。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者对散文创作提出的核心“形散而神不散”也是异曲同工的要求。即便在文学创作中可以突破传统上过于苛刻的形式规则标准,但唯一不能放松的依然是内在神韵、意境的营造与构建。这一点在理解和鉴赏英文翻译中国古诗词中茶文化时同样如此。

英语重音而汉语音形兼顾的本质区别已经注定了二者间互译时不可能达到外形一致的目的,只能借助内在意境取得思想、精神层面的契合。“Known to all is the marvelous tea by the creek,Planted by ancient immoraols from the Wuyi Peak”。这是译自北宋范仲淹所作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的两句“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前半句用了倒装手法将“冠天下”前置到了句首,以强调奇茗的巧夺天工;后半句则遵从英文造句的习惯将名词“武夷”挪到了句末,从而使英文的“古老”与“不朽”对应上汉语的“古”与“仙”。倒装手法的使用不仅起到了突出强化的作用,而且译者选择“creek”和“Peak”能够同押“i”韵,可谓费尽心思试图在意、形两个方面贴合汉语诗句原文的主旨。

3.2 把握古诗词中关于茶文化的“音形传递”

中国古人创作诗词时会用到不少形声字或词,用以模拟特定声响,从而使诗词创作不仅形神兼备更充满生动的意趣。而在传统茶事活动中,相对繁复的洗茶、泡茶、饮茶等步骤会在仪式化的行动流程里伴随种种不同声响,这也给文人墨客创作诗词带来了不少灵感,继而以文字表达的方式再现出来。比如白居易就将自己生活中亲手煎茶的经历移植到了诗词中,灵动地还原了整个煎茶过程中种种悦耳之音的美妙感受——“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诗中所用“泠泠”、“瑟瑟”明显是拟音词,前者象极了滚烫的沸水注入茶盏时水流和器皿碰撞产生的脆响;后者则是茶壶置于红旺炭火之上时,沸腾的水珠不时滴落并极速蒸发连带产生的声音。

而后人翻译时,为了尽量还原原文中的拟音效果,于是有了“Bending,I bale in trickles crystal clear,Boiling,tea bubbles to chant and cheer.”显然,Bending和Boiling正是为了对应“泠泠”与“瑟瑟”进行的选择。不仅如此,“bale in”与“bubble”在表达“坐酌”与“看煎”两个动作形象的同时,也在借助其中的爆破音“b”呼应汉语“泠泠”与“瑟瑟”能够带给读者的音感。

由此可见,英文翻译传统古典诗词时,为了最大限度传达给诗歌欣赏者们最原汁原味的中国茶文化精髓,除了想方设法完整保留和传达诗歌主旨思想外,还需要充分利用英文字词中与原文意思或读音接近的内容,从声音、外形两个方面实现转移和传递。

4 结束语

中国古诗词对格律平仄等的极致追求与严格规定本就给英文翻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要通过相对准确地翻译出古诗词内涵以贴切还原其中深刻的传统茶文化则更为不易。理解和鉴赏英文翻译中国古诗词中的茶文化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翻译知识,也应当了解涉及汉英翻译的相关原则与特点。这不仅是为悠久的传统茶文化走出国门传向世界营造更加良好的文化氛围,也是保护文化多样性、实现中国与世界之间文化的互联互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1]张爱红.论艺术史是“艺术共性”史[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86-90+128.

[2]龙明慧.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茶经》英译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5(2):98-106.

[3]洪娟丽.符号语言学视角下的茶文化英译研究[J].福建茶叶,2015(6):231-232.

[4]金珍珍,龙明慧.信息论视角下的《茶经》英译与茶文化传播[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2):65-69.

王 敏(1977-),女,湖南常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英文翻译茶文化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古诗词英文翻译,一起领略中国文化之美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Digest
接受美学理论在陶瓷会展宣传册英译中的应用